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吉莲高速公路钟家山隧道涌突水条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7 11:05

  本文关键词:吉莲高速公路钟家山隧道涌突水条件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钟家山隧道 涌突水 水文地质条件 水化学分析 地下水示踪实验


【摘要】:钟家山隧道是吉莲高速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在施工期间多次发生突水突泥事故,并在山顶处形成塌陷坑。为查明涌突水来源及途径,综合利用了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分析法、以荧光剂为示踪剂进行的地下水示踪实验等多种方法。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涌突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主要来自于泥盆系砂页岩构造裂隙水,其次为与构造破碎带沟通的风化裂隙水、地表溪沟水,而与周边梓门桥段岩溶水无关。示踪实验结果表明:F5断层是阻水的,其南部的地下水不构成涌突水水源;与隧道大角度相交的F2、F3断层是主要的涌突水途径。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武汉中地环科水工环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钟家山隧道 涌突水 水文地质条件 水化学分析 地下水示踪实验
【分类号】:U457.2;U452.11
【正文快照】: 涌突水灾害是深埋长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最具危害性的地质灾害之一[1~2],准确分析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掌握主要充水来源及途径对防范隧道涌突水灾害、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吉安至莲花段位于江西省境内的西部。钟家山隧道位于吉莲高速西段,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卫东,何元东,李新社;水化学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断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5期

2 梅正星;;用示踪曲线分析岩溶通道的展布[J];工程勘察;1988年01期

3 杨建,王心义,李松营,高建斌;新安矿井突水水源的水化学特征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年04期

4 李满洲;王继华;铁平菊;张建国;黄景春;褚加计;;河南夹沟铝土矿床突水机理与防治方法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5期

5 金新锋;夏日元;梁彬;;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岩溶突水来源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2期

6 杜欣;陈植华;林荣荣;秦松柏;;福建马坑矿区水化学微量组分的指示作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6期

7 陈陆望;桂和荣;殷晓曦;钱家忠;潘乐荀;;临涣矿区突水水源标型微量元素及其判别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3期

8 刘高,杨重存,谌文武,梁收运,韩文峰,宋畅;深埋长大隧道涌(突)水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王树芳;刘久荣;林沛;李海奎;殷铭;庞菊梅;孙彩霞;高小荣;;岩溶热储回灌实验与示踪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年06期

10 刘森;高茂生;张浩;位才波;王松涛;吴衍华;刘红军;;莱州湾南岸地下咸水污染物示踪运移规律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定龙;周治安;;临涣矿区底含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J];安徽地质;1993年04期

2 朱传峰;;临海童矿区浅层地下污染机制及趋势浅析[J];安徽地质;2004年02期

3 张成平;张顶立;叶英;骆建军;;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注浆机理及作用效果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4 杨兵;;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岩溶灾害的工程处治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苏永红,冯起,朱高峰,吕世华;额济纳旗浅层地下水环境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6 刘蔚;王涛;苏永红;冯起;司建华;张艳武;常宗强;;黑河下游土壤和地下水盐分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6期

7 曹雯;夏正楷;;河南孟津寺河南中全新世湖泊沉积物的易溶盐测定及其古水文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8年02期

8 李剑颖;;隧道工程行为的生态效应及其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7期

9 李兵;张顶立;;基于隔水关键层突水系数法的海底隧道施工突水危险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曹玉清,胡宽tb,胡忠毅;水文地球化学反应-迁移-分异模型[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友山;王国斌;邓长青;利奕年;;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岩溶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关键技术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东明;张瑜;王耿;王元汉;;山区隧道建设中溶洞的处理与利用[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焦鹏程;;兰州市傍河水源地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8号)[C];1992年

4 赵爱平;;用示踪探测方法确定冗各水电站复杂岩溶水环境成库条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桂和荣;陈陆望;赵开全;段中稳;童宏树;童世杰;;淮北矿区任楼井田主要突水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6 杨天笑;郭永海;;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A];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十年进展[C];2004年

7 刘高;杨重存;谌文武;梁收运;;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断层F_4及其涌水超前预报[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士伟;梅志荣;张军伟;杜俊;;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9 黄明琦;;海底隧道突涌水特点及施工风险管理[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Ⅲ)[C];2009年

10 郭永海;李亚伟;王海龙;刘淑芬;苏锐;宗自华;;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保建;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建;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旭东;深部岩溶隧道溃水成灾机理及其工程处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李小琴;坚硬覆岩下重复采动离层水涌突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马士伟;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与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王遇国;岩溶隧道突水灾害与防治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9 王青海;HAE放射性废物预选处置场地地下水运动特征及核素~(90)Sr迁移行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王建秀;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水化—水力损伤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强;葛泉矿东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技术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宋金峰;圆梁山隧道注浆堵水方案及施工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郭小娟;钙华沉积的水化学控制因素分析及天津王四井钙华形成的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朱雅宁;氨氮在弱透水层中的渗透迁移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许翔;甘肃梨园河流域地下水演化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刘伟坡;古城煤矿安昌—中华地堑导水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7 张群利;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岩溶矿区矿井突水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8 李松营;新安煤田小浪底水库下采煤地表水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9 李波;忻保高速公路芦芽山隧道断层破碎带围岩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潘明明;地下径流模数法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宾;刘楚雄;郝维城;;贵州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产出地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赵志根;不同球粒陨石平均值对稀土元素参数的影响——兼论球粒陨石标准[J];标准化报道;2000年03期

3 黄润秋,苟定才,屈科,许模,徐则民;圆梁山特长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问题预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聂振龙,陈宗宇,申建梅,张光辉,程旭学;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黑河源区水文循环特征[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5 张祖陆,聂晓红,刘恩峰,辛良杰;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6 何师意;Michele L;章程;汪进良;李强;;高精度地下水示踪技术及其应用——以毛村地下河流域为例[J];地球学报;2009年05期

7 王中良,刘丛强,徐志方,韩贵琳,朱建明,张劲;河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5期

8 侯昭华;徐海;安芷生;;青海湖流域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控制因素初探[J];地球与环境;2009年01期

9 王永利,贾疏源,张成江,胡耀飞;雅砻江某电站稀土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10 高卫东,何元东,李新社;水化学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断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立华;;河南省平禹一矿井田二1煤层突水因素分析[J];地下水;2011年05期

2 梁燕,,谭周地,李广杰;弱胶结砂层突水、涌砂模拟试验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李利平;李术才;崔金声;;岩溶突水治理浆材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12期

4 李翠平;李仲学;郑瑶瑕;李鑫;侯定勇;周耀东;;地下矿突水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模型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贾疏源;姜云;张广洋;;华蓥山隧道暴雨涌突水及其对隧道的影响[J];西南公路;1998年03期

6 许江涛;刘超;文广超;;平煤十三矿防治水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11期

7 张志群;;矿井水源突水判别法中的非线性分析法[J];科技创业家;2014年07期

8 张渊;开采矿压对底板的损伤破坏及其对突水的诱发作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杨天鸿;唐春安;谭志宏;朱万成;冯启言;;岩体破坏突水模型研究现状及突水预测预报研究发展趋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10 徐颖;左昌群;陈志超;方晓睿;;推覆构造带碳酸盐岩隧道突水机制及风险规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民强;刘显云;;东滩煤矿3煤顶板突水因素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薛国标;;桑树坪煤矿淹井事故井下突水点及过水通道的探查[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3 时战峰;赵星海;张惠军;王济洲;;黄陵一号煤矿特大突水物探测量及原因分析[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儒斌;张文广;;突水点与小型断裂构造的对比分析[A];山东煤炭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陈松林;王锐;赵承勇;;河南省矿坑突水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齐蓬勃;周辉;刘志海;;一次突水成功治理案例[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7 郭启文;陈晓国;王全营;张秋成;;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分散突水治理技术[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陈晓国;;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分散突水治理技术[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9 汪高举;余玉江;梁立勋;;煤矿暗河突水注浆封堵的尝试[A];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C];2005年

10 汪高举;余玉江;梁立勋;付自力;曾建;;煤矿暗河突水注浆封堵的尝试[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兵建;总公司大地特勘分公司骆驼山突水治理结束[N];中煤地质报;2010年

2 王代华;古汉山矿疏堵结合治“水龙”[N];焦作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正民;矿井水患早知道[N];中国煤炭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利平;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符辉;矿井突水及避灾仿真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尹尚先;煤矿区突(涌)水系统分析模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5 徐智敏;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亮;大采深煤层底板特大突水治理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2 魏红霞;煤矿井下多参数突水信息的动态评价方法及系统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悦;四川省华蓥山矿区龙滩煤矿岩溶突水特征与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冯现大;井巷围岩破断突水模型试验及其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晓明;铧子石膏矿井筒突水综合治理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刘志军;承压水上采煤断层失稳突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7 李锋;济钢张马屯铁矿大帷幕突水监测及应力场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8 吴川;隧洞施工突水突泥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田洪胜;双含水层夹煤层突水危险性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婷;许厂煤矿突水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8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88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0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