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砂粒式超薄沥青混凝土粗集料骨架特性

发布时间:2017-08-17 13:12

  本文关键词:砂粒式超薄沥青混凝土粗集料骨架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砂粒式超薄沥青混凝土 逐级填充试验 均匀配方设计 灰关联熵 最大贯入荷载


【摘要】:为了研究砂粒式超薄沥青混凝土级配的骨架特性,采用逐级填充试验,以粗集料间隙率(VCA)、加州承载比(CBR)和最大贯入荷载(MPL)为指标,分析了不同粗集料组合方式对砂粒式超薄沥青混凝土骨架密实性以及骨架强度的影响,探讨了CBR、MPL用于评价干混集料骨架强度的适应性,并结合均匀设计和灰关联熵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粗集料骨架特性的关键筛孔,进而推荐了各档粗集料含量的范围。结果表明,最大贯入荷载能很好地反映集料抵抗外界荷载的能力,适合作为砂粒式超薄沥青混凝土骨架强度的评价指标;2.36mm、1.18mm筛孔上集料含量对VCA和MPL的影响显著;三档粗集料含量的推荐范围分别为8.3%~16.3%;78.6%~82.6%;5.1%~9.1%。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安大学交通铺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关键词】道路工程 砂粒式超薄沥青混凝土 逐级填充试验 均匀配方设计 灰关联熵 最大贯入荷载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E27B04)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0引言砂粒式超薄沥青混凝土是厚度为15~20mm、最大公称粒径仅为4.75mm的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主要用于高等级沥青或水泥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及轻微病害的矫正性养护,也可作为新建路面的磨耗层。砂粒式超薄沥青混凝土除具有普通超薄沥青混凝土的优势外,还能显著减小面层厚度,尤其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笑风;;细粒式SMA-5级配组成设计研究[J];公路;2011年05期

2 李福普,沈金安;薄层小粒径SMA路面的研究与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2期

3 吴旷怀;张肖宁;;超薄罩面层SMA-5沥青混合料的设计[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方开泰;均匀设计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4年01期

5 张岐山,郭喜江,邓聚龙;灰关联熵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年08期

6 陈忠达;袁万杰;高春海;;多级嵌挤密实级配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念力;苏俊;闫秀峰;钱春荣;宫秀杰;于洋;;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2 吴正朋;张友萍;李梅;;基于Reny熵的灰色聚类决策方法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陈少东;冯琴;彭景华;许丽莉;胡义扬;;基于均匀设计的祛湿化瘀方防治脂肪肝不同作用环节的主效应中药剖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5期

4 陈少东;周海虹;李雪梅;林锦培;范应;徐维佳;;茵陈蒿汤抗游离脂肪酸对HepG2细胞脂毒性作用的效应中药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9期

5 郭保凤;刘胜;叶依依;韩向晖;;蛇床子素、补骨脂素及丹皮酚配伍对乳腺癌MDA-MB-231BO细胞株的体外抑制及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2期

6 傅琪琳;冯琴;胡义扬;徐琳;王文静;曹健美;李小飞;彭景华;王晓柠;陈亮;赵瑜;黄甫;;健脾活血方抗内毒素诱发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主效应中药筛选验证及药理作用环节点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4期

7 胡思维;袁万杰;;改性沥青抗滑表层的应用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8 熊锐;杨锡武;杨发;涂帅;杨小丽;;纤维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熵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徐松;唐伯明;朱洪洲;何兆益;;基于灰熵法的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应荣华;侯昭光;庞海峰;;细集料粒径对沥青砂浆黏弹性参数影响程度的灰熵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杭天明;魏鹏;李海波;;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路用性能[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何再朗;张梅;;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优选构筑渡场方案[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党耀国;王正新;刘丹华;;灰色局势决策目标权重的优化方法[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秀兰;王宏鑫;;均匀设计——灰色联合预测及其应用——邮发期刊价格预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5 汤学俊;周春光;;基于灰色理论的企业可持续成长评价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于忆骅;陈琳;;西南物流供求的灰关联熵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锦伟;肖新平;郭金海;;基于灰关联与少数据云推理的短时交通流预测[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智勇;纤维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赵世宜;基于新型模型原理的产品数字化设计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3 崔杰;灰色不确定系统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张可;矩阵型灰色关联分析建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宋捷;灰色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葛红玉;数控机床装配可靠性建模及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张云凤;基于随机过程的磨损可靠性预测及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张灵;DNA超微注射量精密控制技术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9 陈湘涛;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在新型铝电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湛雪辉;微生物絮凝剂MBFXH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媛媛;MAC改性沥青SMA在高等级公路罩面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潘慧灵;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企业战略决策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少军;建筑业可持续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如岩;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室内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焦容容;可视化分析与神经网络用于枇杷叶中提取熊果酸工艺试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玲玲;天然脱酸剂对纸质文献脱酸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魏海宁;灰色关联度方法在灾害性天气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朱桂菊;基于耗散结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及有序性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陈博;沥青路面超薄罩面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苑瑞星;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结合料的组成与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肖宁,王绍怀,吴旷怀,王端宜;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CAVF法[J];公路;2001年12期

2 沙庆林;SAC和其他粗集料断级配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J];公路;2005年01期

3 吴旷怀,,王绍怀;透水性沥青面层材料设计新法及应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4 许志鸿,陈兴伟,刘红,李淑明;Superpave级配范围[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5 李强,马松林,王鹏飞;沥青路面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6 郝培文,徐金枝,周怀治;应用贝雷法进行级配组成设计的关键技术[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7 王抒音,周纯秀;提高沥青—酸性集料抗水损害的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1期

8 王金昌,朱向荣;软土地基上含反射裂缝沥青道路的动力响应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1期

9 赵可,卢永贵,魏如喜;SMA高温稳定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2期

10 徐皓,倪富健,刘清泉,沈恒,陈荣生;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渗透系数测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柏年;ASTM标准D2950-1997《采用核子法现场测定沥青混凝土密度的标准方法》的说明[J];交通标准化;2002年02期

2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J];技术与市场;2009年09期

3 王建斌;;沥青混凝土拦水缘石的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0年02期

4 ;韩国成功开发出低碳沥青混凝土[J];建材发展导向;2010年02期

5 余立新;;浅谈热拌沥青混凝土的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12期

6 林树心;;关于公路沥青混凝土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8期

7 金春梅睿;马睿;;浅谈彩色沥青混凝土在北方城市道路中的施工与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6期

8 刘风林;周良荣;;浅析沥青混凝土设备各部件的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1年07期

9 封文琦;;高密实沥青混凝土[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8期

10 范建民;;多碎石沥青混凝土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伟民;郭忠印;;新型高强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2 薄遵彦;;对提高沥青混凝土耐热性的论证[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3 郝巨涛;孙志恒;杜振坤;贾金生;;我国水工沥青混凝土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A];水力发电工程与水工建筑物学术论文集[C];2000年

4 陈美祝;吴少鹏;刘至飞;米轶轩;;道路沥青混凝土的绿色化探讨[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岳跃真;杜振坤;郝巨涛;;水工沥青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特殊工程上的应用[A];2002年水工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2年

6 陈建旭;林桂仪;陈虹洁;;粒料对沥青混凝土性能之影响[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7 刘少伟;;薄层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的质量控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谭发茂;;大粒径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总结[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徐敏;宋云霞;;浅析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海;汤文辉;石志勇;张若棋;;几种沥青混凝土本构关系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邰举;韩成功开发低碳沥青混凝土[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何海铭 通讯员 陈静;福清首条沥青混凝土道路通车[N];福州日报;2010年

3 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吴兆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改革[N];广东建设报;2004年

4 张东平;潍坊公路建设首用橡胶沥青混凝土技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汪汀;让废旧沥青混凝土“重生”[N];中国建设报;2004年

6 ;公路橡胶砂沥青混凝土减振降噪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7 元元;橡胶沥青混凝土“亮相”沪渝高速公路[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王庆远;秋冬季节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N];中国建设报;2009年

9 杨慎勤;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达到新水平[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高平;林秋与“黑色变革”[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兴一;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0年

2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李芬;沥青混凝土路面细观结构和水破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方向阳;某橡胶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珊;玻璃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效果分析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高宇星;碳纤维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导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胡小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4 季晗豪;新型旧沥青混凝土回收料干燥加热装置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5 赵科;水工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4年

6 李文涛;传导型沥青混凝土的流变特性与疲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庞辉;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试验系统开发及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黄海龙;冲击荷载作用下橡胶沥青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磨炼同;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米轶轩;导电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9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89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