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变能理论的沥青路面结构抗剪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应变能理论的沥青路面结构抗剪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沥青路面 应变能 形变能 影响因素 抗剪强度 强度理论
【摘要】:车辙已成为影响我国沥青路面正常使用的主要病害之一。多年来,尽管许多道路工作者为此开展了大量的抗剪研究并获得了一定成果,但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并未因此得到理想的解决。沥青路面抗剪研究有必要打破传统,以更符合实际的强度理论和破坏准则为指导继续开展。本文通过弹性层状体系程序的力学计算分析和相关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应变能理论的沥青路面抗剪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建立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分析模型,分析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面层表面至基层内的形变能、体变能、主应力、剪应力的一般响应规律。结果显示,上面层为主要的抗车辙区域,在荷载范围内的路表薄层区域集中了路面结构内的绝大部分应变能,其中形变能所占比例很高,即该位置处的沥青混合料所受扭曲变形作用最大,这种作用易导致混合料产生剪切流变。此外,高水平的形变能必伴有高主应力值、剪应力值和高应力不均匀值。以各深度处形变能最大值点位为分析对象,进行各因素对形变能的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层形式、不同结构层厚度的路面结构内形变能大小和响应规律基本一致;水平荷载严重威胁沥青路面抗剪能力,水平力系数增加后,路面内形变能明显增大,轮迹边缘处形成的形变能集中现象加剧,抗车辙区域承担的破坏作用增大;形变能对面层弹性模量较敏感,尤其对上面层模量的变化反应强烈,表现为模量越高产生的形变能越小,宜选用既有良好弹性变形能力又有高弹性模量的材料作上面层,特殊路段可对表面薄层进行强化处理;面层层间粘结强度不足会引起形变能增加,导致路表面处的沥青混合料更易产生车辙变形。研究认为,若采用形变能为抗剪研究指标,可打破将单一应力分量视为破坏力、强度研究局限于摩尔-库伦理论的僵化思路,能综合考虑三向应力对材料强度的形成和破坏的作用,使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和破坏特征的理论值与实际值更加吻合。最后设计以单向受压试验获取沥青混合料的极限形变能来评价其抗剪强度,初步建立了以形变能为指标的抗剪验算方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 应变能 形变能 影响因素 抗剪强度 强度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21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2 研究现状13-18
- 1.2.1 我国沥青路面抗剪设计指标13-14
- 1.2.2 沥青路面车辙破坏机理14-16
- 1.2.3 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评价方法16-18
- 1.3 主要研究内容18-19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分析模型19-30
- 2.1 应变能原理19-22
- 2.2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22-27
- 2.2.1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22-26
- 2.2.2 BISAR软件简介26-27
- 2.3 分析模型27-29
- 2.3.1 路面结构27-28
- 2.3.2 计算荷载28-29
- 2.3.3 点位布置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沥青路面结构内应变能响应状态30-42
- 3.1 形变能竖向分布规律30-32
- 3.2 形变能平面分布规律32-35
- 3.3 形变能极大值位置35-37
- 3.3.1 峰值区域35-36
- 3.3.2 最大值点位36-37
- 3.4 主应力水平37-39
- 3.5 体变能响应状态39-40
- 3.6 本章小结40-42
- 第4章 沥青路面结构内形变能影响因素研究42-55
- 4.1 水平荷载的影响42-44
- 4.2 结构层弹性模量的影响44-49
- 4.2.1 上面层模量45-47
- 4.2.2 中面层模量47-49
- 4.2.3 下面层、基层模量49
- 4.3 层间结合条件的影响49-54
- 4.3.1 层间弹性柔量与滑动系数49-50
- 4.3.2 面层-面层层间结合条件50-52
- 4.3.3 面层-基层层间结合条件52-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基于形变能指标的沥青路面抗剪性能评价55-64
- 5.1 经典强度破坏理论55-56
- 5.2 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56-57
- 5.3 应力状态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的作用57-60
- 5.3.1 复杂应力状态57-59
- 5.3.2 第二主应力的影响59-60
- 5.4 抗剪验算60-62
- 5.4.1 极限形变能的确定60
- 5.4.2 抗剪验算方法60-61
- 5.4.3 应用示例61-62
- 5.5 本章小结62-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向进;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2 王守立,麻虹艳;沥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3 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4 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年03期
5 张雁,李维生,赵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纤维稳定料的发展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7 宋秀兰;杨英;;英试验多孔沥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8 卜伟;;沥青路面热风加热的计算[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9 贾渝;;2008年沥青路面与环境专题研讨会信息[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10 关书敏;;国内第一条景区橡胶沥青路面铺就通车[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杰;;加强全面管理防止沥青路面水破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吕伟民;;低噪声沥青路面的声学特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位俊涛;刘晓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以新密市荥密路施工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10 杨海鸥;吕松年;;合理选择沥青路面设计结构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记者 杨宝众 特约记者 王丽霞;技术交流有助提升中国沥青路面水平[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4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5 周瑞华;“衡大高速”沥青路面“就地再生”[N];衡阳日报;2010年
6 记者 白秋薇;陕西:沥青路面耐久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荣磊 春燕;我省要求40%沥青路面循环利用[N];新华日报;2011年
8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9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川;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圣洁;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陈尚江;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杜银飞;沥青路面取向热诱导传输机理与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刘涛;基于无损检测方法的沥青路面介电特性与施工质量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损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亮;典型沥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耀华;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曹玉华;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及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世伟;沥青路面冷铣刨切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勇;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作业质量指标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建纲;城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丹妮;不饱和聚酯树脂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崔慕源;新疆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08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0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