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行车速度对盾构隧道运营沉降的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地铁行车速度对盾构隧道运营沉降的影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地铁 行车速度 行车荷载 差异沉降 运营沉降 盾构隧道
【摘要】:地铁行车荷载经轨道-道床-隧道结构传至地基,在土体内部产生循环动应力以及超孔隙水压力是引起盾构隧道沉降的重要原因。通过车-轨-隧道-地基竖向耦合动力模型分析隧道差异沉降对列车运行荷载的影响,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体育馆站附近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塑性累积应变及累积孔压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软土盾构隧道下卧土层有、无纵向差异沉降两种情况下,地铁行车速度对隧道运营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越快,下卧土体波动越大,但衰减越快。地基差异沉降对其长期运营存在明显不利影响,随着列车速度增大,这种影响也愈加明显。当地基差异沉降小,轨道平顺条件好时,隧道长期沉降随地铁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地基差异沉降突出,轨道存在明显不平顺时,隧道运营沉降随行车速度增大而显著增加。
【作者单位】: 安徽省综合交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铁 行车速度 行车荷载 差异沉降 运营沉降 盾构隧道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178342) 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博导类资助课题(No.20130072110016)~~
【分类号】:U451.3
【正文快照】: 1引言软土盾构隧道的运营沉降问题涉及到土的性质、隧道渗漏水、列车荷载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1],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其中,地铁行车荷载经轨道-道床-隧道结构传至下卧土层,在土体内部产生的循环动应力以及超孔隙水压力是引起盾构隧道沉降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东南沿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茜;张顶立;刘志春;;局部荷载作用下软土盾构隧道纵向沉降数值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2 姜洲;高广运;戴海峰;刘欢;;车载下地基差异沉降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3 周萌;宫全美;王炳龙;周顺华;;路基不均匀沉降值对板式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J];铁道标准设计;2010年10期
4 姚兆明;张明慧;陈军浩;;饱和软黏土循环累积孔压模型及地铁隧道路基长期沉降计算[J];铁道学报;2012年09期
5 张冬梅;刘印;黄宏伟;;软土盾构隧道渗流引起的地层和隧道沉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6 魏新江;葛国宝;丁智;蒋吉清;;基于智能单粒子算法的地铁隧道工后长期沉降预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7 刘陕南;侯胜男;蔡忠祥;;m法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在上海地区的适用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8 沈礼伟;庄海洋;陈磊;李浩;;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南京细砂累积变形预测公式对比分析[J];岩土力学;2014年11期
9 高广运;李绍毅;涂美吉;张先林;;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交叉隧道沉降分析[J];岩土力学;2015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国波;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动力响应计算方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袁俊;地铁浮置板轨道结构减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伟平,王国波,于艳丽;移动荷载作用下双层Euler梁模型土动力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1期
2 姚兆明;牛连僧;徐颖;王厚良;陈军浩;;恒定主应力轴偏转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累积孔压特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姚兆明;赵小龙;方庆;;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饱和黏土累积孔压显式模型[J];工业建筑;2014年03期
4 刘敦文;宋广晨;褚夫蛟;程建;曾佳龙;;隧道爆破开挖对邻近隧道安全影响的数值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5 朱彦鹏;张玺;李忠;徐惠丹;;地层纵向特性对隧道衬砌结构应力与位移的影响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6 蔡小培;刘薇;王璞;宁星;;地面沉降对路基上双块式无砟轨道平顺性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4年09期
7 姜洲;高广运;戴海峰;刘欢;;车载下地基差异沉降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8 张柏林;;软土盾构隧道局部渗漏引起的沉降计算与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年08期
9 马克贤;混凝土轨枕和垫板在引路整体道床中的使用对比[J];衡器;2001年03期
10 马克贤;刘喜;;电子轨道衡的创新与发展[J];衡器;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汤卓文;;双自由度体系下轨道路基结构的动力响应[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叶茂;城市公路高架桥系统环境振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孟昭博;西安钟楼的交通振动响应分析及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吴磊;地铁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动态行为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曹奕;软土中盾构隧道的长期非线性固结变形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马利衡;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振动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崔广芹;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地铁隧道周围土层变形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旺;路基不均匀沉降对岔区无砟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冯福洋;铁路列车跨越河流时桥梁基础振动对堤防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宋欢平;高速列车和板式轨道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和实测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石玮荃;高速铁路板式轨道结构缺陷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高江宁;整体道床计算方法与设计参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郑薇;列车经过对周边建筑的振动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吴安伟;列车—变截面道岔动力学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黄小明;客运专线桥上无缝线路附加力有限元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刘晓峰;基于有限元与边界元耦合方法的土动力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春峰;地铁列车作用下近距离交叠隧道的动力响应[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黄茂松;李进军;;地铁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长期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2 叶耀东;朱合华;王如路;;软土地铁运营隧道病害现状及成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3 魏纲;张金菊;魏新江;;数学模型在盾构地面长期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4 王逢朝,夏禾,张鸿儒;地铁列车振动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5 魏鹏勃;夏禾;曹艳梅;战家旺;;安装阻尼板的钢轨减振性能试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夏禾,吴萱,于大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王逢朝,夏禾,吴萱;列车振动对环境及建筑物的影响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8 徐庆元;李斌;范浩;;路基不均匀沉降对列车-路基上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9 劳建江,周若湘;广州地铁二号线车辆转向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4年04期
10 白廷辉,尤旭东,李文勇;盾构超近距离穿越地铁运营隧道的保护技术[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卿启湘;高速铁路无碴轨道—软岩路基系统动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聂志红;高速铁路轨道路基竖向动力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富巍;地铁转向架综合测试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志春;低磨耗高速客车径向转向架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王丹;广州地铁二号线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王娅娜;浮置板轨道结构振动力学特性分析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4 袁俊;地铁浮置板轨道结构减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湘茹,张廷元,王成军;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初探[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S2期
2 王锦斌;;浅述国道307线旧关隧道运营管理[J];山西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3 方德斌;张哲;殷永飞;;隧道运营风险系统解释结构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赵峰;周勇狄;夏永旭;;公路隧道运营期风险定量分析模型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0年05期
5 巩航军;魏显威;;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8期
6 李桂华;黄腾;席广永;蒋敏卫;张东;;软土地铁隧道运营期沉降监控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家竹箐高瓦斯长隧道运营防灾技术研究通过鉴定[J];学术动态报道;1999年03期
8 郭霞;;铁路隧道运营机械通风监控系统的应用[J];铁道勘察;2005年06期
9 戴学臻;邢磊;;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设防分级标准的研究[J];中外公路;2010年04期
10 彭小庆;;隧道运营环境检测在某隧道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萍萍;王兴国;陈金玉;;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浅析——以济南至莱芜段隧道为例[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2 谭毓浚;陈晓春;;南岭隧道运营中地表深孔注浆堵水[A];中国锚固与注浆工程实录选[C];1995年
3 谢强;李方;郑权;;浅谈汉十高速公路隧道运营与节能管理[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长安大学隧道工程安全研究所所长、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夏永旭;隧道运营管理:要智能更要智谋[N];中国交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学臻;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及管理系统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巩航军;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赵峰;公路隧道运营风险评估及火灾逃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小芝;崇明隧道运营累积温升及喷雾降温可行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郑宏;吉林省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叶欣欣;超大纵坡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5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1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