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S诱导信息资源管理与发布支持系统
本文关键词:VMS诱导信息资源管理与发布支持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可变信息标志 城市交通诱导 诱导策略发布系统
【摘要】: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作为交通诱导信息的主要发布方式,对城市交通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提供更合理有效的策略支持系统,在分析VMS发布信息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历史经验数据的诱导策略发布流程与支持算法,通过将空间地理信息、既有诱导信息和交通流等数据相结合的信息处理技术,建立了VMS诱导信息数据资源管理与发布支持平台,可进行VMS信息、交通流数据和道路交通流相关性的统计分析,实现了包括VMS信息发布内容、时间和范围的策略生成功能。研究结果可作为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为城市交通诱导信息发布提供更为合理的策略支持。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可变信息标志 城市交通诱导 诱导策略发布系统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JBM0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100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AA110303)
【分类号】:U495
【正文快照】: publishing system0引言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和人口数量迅速膨胀,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提高现有城市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等难题的主要发展方向。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作为一种交通诱导信息提供方式,通过发布前方路况信息,引导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振龙;赵晓华;;基于模糊聚类的快速路VMS信息发布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08期
2 胡文君;周溪召;;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策略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年03期
3 干宏程;杨珍珍;;VMS行程时间诱导效益仿真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4 林赐云;龚勃文;赵丁选;刘雪莲;;突发灾害下交通控制与VMS协同技术[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徐天东;郝媛;孙立军;;群体诱导信息下驾驶员响应行为的辨识与建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6 关积珍;郑长青;朱雪良;刘金坤;王义生;乔梁;计燕翎;;北京奥运交通诱导VMS信息发布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06期
7 隽志才;鲜于建川;;交通信息作用下的活动-出行决策行为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4期
8 陈绍宽;韦伟;毛保华;关伟;;基于改进时空Moran’s I指数的道路交通状态特征分析[J];物理学报;2013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峰;魏宗财;杨山;曹小曙;;信息技术对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以南京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2 莫一魁;苏永云;沈旅欧;;基于结构方程的小汽车驾驶员信息偏好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8期
3 刘新全;;驾驶者出行选择混合效用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0期
4 杨珍珍;郭胜敏;李平;张高峰;孙亚夫;;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流变化趋势提取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12期
5 梅志雄;徐颂军;欧阳军;;珠三角县域城市潜力的时空关联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14年04期
6 戢晓峰;黄永忠;何增辉;韩春华;;面向诱导的交通状态信息提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25期
7 华斌;张洪波;何晓;;FCMBP模糊聚类算法的改进[J];计算机工程;2011年02期
8 杨珍珍;干宏程;;基于小波变换和模糊聚类分析的交通事件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时代;2010年10期
9 魏峗;范炳全;韩印;干宏程;;交通诱导信息对路网中车辆行为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10 邵春福;董春娇;郑长青;乔梁;;可变情报板诱导效果评价模型[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日涵;徐广宁;夏创文;;基于预案消息库的VMS交通信息发布实现方法[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应用[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印;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杨智伟;基于ATIS的交通出行信息选择行为及支付意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戢晓峰;基于交通信息提取的区域路网拥挤管理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周伟;城市动态路况信息下交通行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高鹏;基于路网知识的驾驶员路径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鲜于建川;通勤者活动—出行选择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赵丹;综合交通信息下通勤出行链重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席申娥;基于物联网需求的区域交通信息网络布局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于尧;基于出行者行为的动态交通分配建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张文义;日变交通路径调整模型与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基于SP问卷调查的VMS诱导效果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邢锐;事件状态下VMS信息对出行者路径选择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秦楠;面向出行者的出行诱导系统研究与设计[D];青岛大学;2011年
4 霍志胜;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的最优路径选择问题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郭沛亮;基于多维数据源的动态交通流信息平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崔后盾;信号控制与VMS诱导的协同策略及信息发布的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曾晗;轨道交通站外导行信息系统设计[D];长安大学;2012年
8 闫祯祯;基于后悔理论的出行时间信息感知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伟然;基于位置服务的语音交通诱导系统的研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熊雪萍;VMS交通诱导信息协同发布策略生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顺平,王丽星;城市道路交通流的计算机模拟与智能控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孟超;邵春福;李玮;李志会;郑金子;张金正;;VMS对驾驶人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仿真研究[J];城市交通;2009年01期
3 陈彦光;;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4 干宏程;;VMS诱导信息影响下的路径选择行为分析[J];系统工程;2008年03期
5 王娟;王建军;;面向ATMS的交通信息系统研究[J];公路;2009年03期
6 吴文祥,黄海军;平行路径网络中信息对交通行为的影响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7 杨庆芳;杨朝;;基于Q-学习算法的交通控制与诱导协同模式的在线选择[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8 杨晓光;伍速锋;云美萍;;日常出行中的交通信息有效性仿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04期
9 杨珍珍;干宏程;;面向大型社会活动的快速路网控制策略仿真评价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12期
10 王辉;金仲存;吴伟;李宝军;;基于动态交通信息的GPS导航系统的开发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守峰;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信号控制与路径诱导的协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后盾;信号控制与VMS诱导的协同策略及信息发布的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千;范刚;;可变信息标志操作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4年04期
2 朱松坚;;交通可变信息标志与静态标志的协调设置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7年06期
3 刘伟铭,袁松贵,李雯;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的一些问题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干宏程,孙立军;一种新的可变信息标志技术的设计和应用[J];交通与计算机;2004年06期
5 刘锦程;赵晓东;;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自动控制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6年11期
6 王建军;董刚;;可变信息标志设置原则探讨[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10年04期
7 朱广宇;蔺昊天;魏婧;郑佳;代如昱;;城市道路可变信息标志的国家标准设计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黄征;李永汉;;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的应用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年21期
9 孙伟力;李平;王慧;刘泓;;高速路网可变信息标志诱导的最优开关控制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0 徐志;关宏志;严海;;可变信息标志选址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鹰华;;LED可变信息显示设备的开发实践与思考[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王志彦 通讯员 黄晓勇;交通7种方式全天候发布服务信息[N];解放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松坚;交通可变信息标志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2 王园;可变信息标志条件下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魏婧;可变信息标志的国家标准设计的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郑荣莉;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预警及信息发布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王娟;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发布内容与设置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韩苗苗;可变信息标志的人—机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朱若华;可变信息标志屏面设计方案的评价及其仿真[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李小强;可变信息标志(VMS)选址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袁舒平;考虑诱导信息影响的可变信息标志优化选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5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3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