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高RAP掺量热再生混合料温度敏感性及抗裂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SBS改性高RAP掺量热再生混合料温度敏感性及抗裂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路面工程 热再生混合料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抗疲劳开裂性能
【摘要】:热再生混合料RAP回收利用率低、抗裂性能不足是制约其适用性的关键技术指标,提出采用SBS改性沥青生产厂拌热再生混合料,并基于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四分点加载控制应变疲劳试验研究了不同RAP掺量热再生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开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相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SBS改性热再生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永久变形能力,且随着RAP掺量增大改性热再生混合料温度敏感性降低;随着RAP掺量增加,改性热再生混合料弯拉应变、单位体积破坏应变能均呈线性减小,RAP掺量小于40%时,增大RAP掺量对改性热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影响不大,RAP掺量超过50%时,SBS改性改性热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显著降低,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耐久性仍是制约改性热再生混合料RAP掺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单位】: 呼伦贝尔市公路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 路面工程 热再生混合料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抗疲劳开裂性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150)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0引言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具有经济、耐久、高效、低碳、可持续等技术优势,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十二五”发展纲要中,要求全国公路养护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40%,国省干线公路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70%;高速公路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100%,这对沥青路面厂拌热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桂金;燃烧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应用的探讨[J];公路;2004年06期
2 聂忆华;刘苹;周志刚;侯月军;戴旭;;再生剂对沥青再生机理的影响研究[J];公路工程;2012年06期
3 董晓进;;橡胶粉对热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J];公路工程;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拴哲;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及其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文会;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杨平;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利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昌波;沥青混凝土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范勇军;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君;孙永成;杨宗文;;基于LabVIEW系统的GT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2 刘凤翰;陈晓玲;;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不同粒径针片状颗粒影响系数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艾思平;;厂拌热再生沥青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董先明;;浅谈彩色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5 刘应托;;浅议公路改建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6 黄志福;;论机制砂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经济效益[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7 陈德金;张金宝;;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公路改建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8 吴兆兵;;AC-25C再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浅谈[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9 唐正辉;;浅析沥青碎石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10 杜雪芹;;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管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印松;;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颖;刘明;;公路行业中的低碳技术[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张平利;赵佃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新思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4 孙雪龙;凌晨;;集料压碎值指标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扈惠敏;李德章;柳炳康;朱朝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工程性质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付佳丽;扈惠敏;柳炳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窦占双;崔勇;陈俊夺;;浅谈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M-30施工质量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8 陈俊夺;窦占双;崔勇;;浅谈沥青马蹄脂混凝土SMA-13配合比设计[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9 薛军;史寿宾;;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施工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10 许彦召;杨红芬;;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施工问题及对策[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清平;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宋立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扈惠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厚记;沥青路面的矿物组分阻燃机理与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鹏;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任拴哲;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及其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博书;铁尾矿砂免烧砖的制备及其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建伟;城市主干道级配碎石材料组成分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航;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志新;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振;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7 马光超;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朱建平;基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阀值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徐强;济南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高翠兰;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月军;周志刚;高及阳;;不同再生剂对旧沥青性能的改善[J];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年03期
2 李建才;沥青回收与再生[J];东北公路;2001年03期
3 杨彦海,张书立,王鸿鹏,刘治宇;再生沥青性能分析与评价[J];东北公路;2003年04期
4 刘登普;高等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及施工[J];湖南交通科技;2002年02期
5 陈启宗;“工厂热法”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J];工程机械;2001年05期
6 陈启宗;国外沥青混凝土再生搅拌设备的发展[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0年10期
7 徐慎初;两种观念的碰撞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比较[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2年10期
8 王欣,何文锋,刘先淼;旧沥青路面混合料检测及其性能评价[J];广东公路交通;2003年03期
9 谭积青;广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及沥青再生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01期
10 郝培文,张登良;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J];公路;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芦军;沥青路面老化行为与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耿九光;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文会;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杨平;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利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敏英;沥青热再生材料及设备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江燕青;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张昌波;沥青混凝土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张辉;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栗培龙;道路沥青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红;;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年10期
2 黄彭;;沥青热拌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J];华东公路;1987年05期
3 任拴哲;王晓文;李海;;沥青热再生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计算公式[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年04期
4 刘伟;连续式沥青再生混合料质量的控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年12期
5 苗乾;魏连雨;周卫峰;魏如喜;;成型方法对水泥再生混合料性能影响试验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0年06期
6 苗乾;魏连雨;周卫峰;魏如喜;;成型方式对水泥再生混合料性能影响分析[J];中外公路;2011年02期
7 倪玮;刘化学;刘强;;基于性能设计法的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与探讨[J];华东公路;2012年01期
8 倪玮;刘化学;刘强;;基于性能设计法的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J];路基工程;2012年01期
9 杨风英;陈文锋;;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1年01期
10 郭银涛;刘清泉;刘振清;王松根;;基于改性乳化沥青-水泥双胶结料的半柔性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艺言 实习生 张彩霞;来之于路“环”之于路[N];中国交通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康生;基于基准料合成的不同掺配率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2 张云逸;冷拌用沥青再生剂性能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许慧;基于RAP材料变异性的厂拌再生过程质量管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李茜;常温再生RAP中老化沥青及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鹿世勇;现场冷再生技术在二级公路大修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6 张明科;RAP变异性与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效果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7 陆鹏;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再生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8 张元光;宁波市江北区甬余线路面再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朱亚强;日兰高速济宁段海母(HiRM)再生施工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李希亮;高性能沥青路面冷再生面层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41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4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