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位移反分析的隧道洞口段围岩参数确定及施工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28 05:17

  本文关键词:基于位移反分析的隧道洞口段围岩参数确定及施工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洞口 围岩参数 位移反分析 回归分析 黄金分割 数值模拟


【摘要】: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以隧道工程为典型代表的地下工程飞速发展,如今地下工程的发展正向着难度大、技术复杂、精度要求高的领域迈进,长大隧道工程发展、地下空间的大力开发和利用成为了本世纪的主旋律。目前,在岩土工程中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常用方法为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试验,由于土工试验对岩土体的扰动、现场试验勘测点选定的随机性、试验人员的操作误差以及试验经费等因素,都会导致得出的参数不能准确代表现场的实际情况,使其参考性不尽人意,因此,如何有效选取岩土体参数以供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运用是目前岩土工程面临的难题之一。隧道洞口段上覆岩土体较薄,隧道洞身浅埋,施工时极易造成冒顶、塌方等工程事故。本文结合广西柳州三门江隧道工程这一工程实例,基于岩土工程位移反分析理论,通过建立监控量测系统对隧道施工过程的位移进行监测,利用MIDAS/GTS建立隧道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洞口段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反分析,并对隧道施工以一定的指导,主要内容总结如下:1、系统论述了位移反分析的分类,详细介绍了正反分析的原理,介绍了待反参数的敏感性及如何确定待反参数的方法,论述了位移反分析法在隧道洞口段稳定性分析的意义及实现方法;2、以位移反分析法基本原理为依据,结合三门江隧道工程实体,建立隧道监控量测体系,测得隧道洞口一个施工阶段的位移量测值,利用回归分析法对量测值进行常用函数的回归分析,得到量测值的回归方程,并利用回归方程推算围岩稳定时的隧道周边量测点的位移,供反分析使用;3、建立MIDAS/GTS有限元数值模型,利用黄金分割优化方法对确定好的待反参数进行迭代计算,通过计算获得接近实际反分析解,将反分析解带入模型正算,预测后期施工隧道周边位移,结果表明反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隧道洞口段稳定性及二次衬砌的施作时机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隧道洞口 围岩参数 位移反分析 回归分析 黄金分割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5.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3-18
  • 1.2.1 反分析法的研究现状13-17
  • 1.2.2 反分析法存在的问题17-18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8-21
  • 1.3.1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8-19
  • 1.3.2 本论文技术路线19-21
  • 第二章 反分析基本理论与方法21-32
  • 2.1 反分析的基本理论21-28
  • 2.1.1 反分析的分类21-24
  • 2.1.2 正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4-25
  • 2.1.3 待反参数的敏感性25-27
  • 2.1.4 待反参数的确定27-28
  • 2.2 基于位移反分析的隧道洞口段稳定性分析的实现方法28-31
  • 2.2.1 隧道洞口段概述28-30
  • 2.2.2 隧道洞口段位移反分析的实现方法30-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三门江隧道施工监控与数据处理32-60
  • 3.1 隧道工程概况32-36
  • 3.1.1 地形地貌32-33
  • 3.1.2 地层岩性33-34
  • 3.1.3 水文地质条件34-35
  • 3.1.4 各岩上层承载力及物理力学参数的选用35
  • 3.1.5 岩溶特征及不良地质现象35-36
  • 3.1.6 隧道出口段工程地质评价36
  • 3.2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36-42
  • 3.2.1 监控量测概述36-37
  • 3.2.2 监测点的布置与控制37-41
  • 3.2.3 监测数据的采集41-42
  • 3.3 量测数据分析42-59
  • 3.3.1 监控量测实测数据42-43
  • 3.3.2 量测数据的回归分析43-56
  • 3.3.3 确定回归方程56-58
  • 3.3.4 ZK2+050断面位移最终值58-59
  • 3.4 本章小结59-60
  • 第四章 Midas/GTS模型建立与反分析计算60-86
  • 4.1 隧道开挖数值模型的建立60-69
  • 4.1.1 模型说明60-62
  • 4.1.2 支护措施的模拟说明62-63
  • 4.1.3 围岩和支护结构参数确定63-64
  • 4.1.4 数值模型的网格划分64-66
  • 4.1.5 隧道开挖方法描述66-67
  • 4.1.6 右洞开挖对左洞区域的影响67-69
  • 4.2 待反参数的选取69-70
  • 4.3 位移反分析计算70-83
  • 4.3.1 黄金分割法70-71
  • 4.3.2 对弹性模量E的反分析71-76
  • 4.3.3 对侧压力系数K_0的反分析76-80
  • 4.3.4 反分析结果分析80-83
  • 4.4 位移反分析结果对隧道洞口段的指导83-85
  • 4.4.1 反分析结果的适用性验证83-84
  • 4.4.2 反分析结果在施工过程中的指导84
  • 4.4.3 反分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84-85
  • 4.5 本章小结85-86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6-88
  • 5.1 主要结论86
  • 5.2 展望86-88
  • 参考文献88-92
  • 致谢92-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中华;;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的支护方法[J];山西科技;2011年03期

2 车明凯;;论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5期

3 闻毓民;高波;信春雷;马敏;;基于三维离散单元法的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4 罗达,洪秀金;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方案浅探[J];江西煤炭科技;2003年01期

5 姜勇;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的施工[J];铁道建筑技术;2004年03期

6 王新明;浅埋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5年08期

7 高峰;石玉成;严松宏;关宝树;;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防长度[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3期

8 范进昌;;龙祖山隧道洞口段高边坡的处理[J];广东公路交通;2006年03期

9 周和庆;;公路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10 王峥峥;高波;索然绪;;双洞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振动台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德培;;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2 姚辉;刘青林;;易风化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刘明高;洪锦;马杰;;隧道洞口段载体桩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萌;高温高湿气候下隧道洞口段围岩(衬砌)热湿应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曹小平;强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丽;考虑边坡进洞高程效应的隧道洞口段抗震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2 谢磊;忠万高速公路小岭隧道出口段围岩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冷浩;砂卵石土地层山岭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张一铭;基于位移反分析的隧道洞口段围岩参数确定及施工应用[D];广西大学;2016年

5 袁龙;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隧道洞口段塌方风险评估[D];长安大学;2010年

6 李春;广西公路隧道洞口段支护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7 卓国平;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和原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杨超;浅变质碎裂岩地区隧道洞口段预加固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杨波;冻融作用下黄土隧道洞口段应力变形及病害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0 乔雄;黄土隧道洞口段支护结构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7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47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f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