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英国道路交通事故模式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5:26

  本文关键词:基于英国道路交通事故模式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时间间隔 空间间隔 标度特性 记忆效应


【摘要】:人类行为动力学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道路交通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行为如何影响着社会安全,但绝大部分信息掩藏在粗糙数据表面之下,需深入研究分析才能捕获一二。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它的基本组成元素有:道路、地区、车辆、时间和人员。对于道路交通事故行为模式特征的研究,特别是时间的相关性和标度特性的研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还较少,因而深入研究道路交通事故行为模式特征变得更加意义。首先,本文研究了交通道路事故的时间模式特征,发现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具有阵发性。通过对时间间隔概率分布标度变换,发现标度后的标度曲线不是高斯分布,而是服从拉伸指数分布。利用自相关函数和DFA分析法研究时间间隔,发现了时间间隔具有记忆效应。在研究性别对事故的影响时,发现了短时间间隔具有性别相似性,而对于长时间间隔,女性司机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概率要高于男性司机。另外,本文通过计算时段事故发生率,研究了造成事故性别差异化的可能原因。接下来,本文研究了交通道路事故的空间模式特征。相比于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模式特征,道路交通事故空间模式具有其独特的性质。通过研究交通地区事故的空间距离间隔,发现标度变换后的标度曲线不是高斯分布,而是服从韦伯分布。研究事故空间间隔的自相关函数和DFA函数,发现道路交通的空间间隔没有长程关联。
【关键词】:时间间隔 空间间隔 标度特性 记忆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2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7-8
  • 1.2 人类行为动力学研究进展8-10
  • 1.2.1 人类行为时间模式特征8-9
  • 1.2.2 人类行为空间模式特征9-10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0
  • 1.4 论文内容安排10-12
  • 第2章 道路交通事故行为模式的相关研究方法12-18
  • 2.1 基于统计学的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方法12-13
  • 2.2 基于Logit模型的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方法13-15
  • 2.3 基于聚类算法的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方法15-17
  • 2.4 本章小结17-18
  • 第3章 道路交通事故时间模式特征研究18-43
  • 3.1 交通事故信息的属性特征18-19
  • 3.2 道路交通事故时间间隔分布19-21
  • 3.3 时间间隔标度变换21-29
  • 3.3.1 基于道路的事故时间间隔标度变换21-25
  • 3.3.2 基于路面条件的事故时间间隔标度变换25-27
  • 3.3.3 交通路型时间间隔标度变换27-29
  • 3.4 拉伸指数模式29-30
  • 3.5 时间记忆效应30-35
  • 3.5.1 自相关函数分析31-32
  • 3.5.2 去趋势波动分析(DFA)32-35
  • 3.6 交通事故时间间隔性别特征35-40
  • 3.7 时间间隔性别特征差异性分析40-41
  • 3.8 本章小结41-43
  • 第4章 道路交通事故空间模式特征研究43-51
  • 4.1 球面距离计算43-44
  • 4.2 交通事故空间距离间隔分布44-45
  • 4.3 空间距离间隔标度变换45-48
  • 4.4 空间距离间隔相关性48-50
  • 4.5 本章小结50-51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1-53
  • 5.1 论文总结51
  • 5.2 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8-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震洲;全省1999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及简要分析[J];现代交通管理;2000年02期

2 田国建,杨亚新;关于对非道路交通事故定性及处理的探讨[J];现代交通管理;2000年11期

3 良龙;2000年后上海道路交通事故发展趋势及防范对策[J];交通与运输;2000年04期

4 ;1999年度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J];交通与运输;2000年04期

5 高万云;道路交通事故再现技术研究初探[J];警察技术;2001年03期

6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持续上涨 去年日均257人死于车祸[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年06期

7 吴鑫;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十大症结[J];劳动保护;2001年12期

8 罗援,李晓;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影响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1年03期

9 ;2000年度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J];交通与运输;2001年05期

10 吴荣俊,刘翠兰;道路交通事故基本因素浅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重庆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及其伤害特点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德华;;试论道路交通事故的宏观预防与微观控制[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邹冬华;陈忆九;陈建国;刘宁国;;致伤方式推断在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研究及责任认定中的作用[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邱俊;周继红;张良;袁丹凤;李阳;刘国栋;;重庆市不同地区部分涉行人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红平;崔建华;顾玉林;郭兵;;新道路交通事故伤残标准的缺陷[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宗端;;浅谈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与碰撞的关系[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卓银燕;朱政阳;;道路交通事故发展趋势及防范对策[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8 黄思兴;张先国;孔斌;刘宽林;李生彦;朱亚立;;成都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魏黎明;;道路交通事故分类及处理[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10 任福;刘宿莽;赵志远;张海静;;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模型研究——以武汉市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东;市公安局对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N];辽源日报;2006年

2 莎日娜 孔祥根 张海燕;我区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见实效[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3 记者 黄舒哲邋实习生 蔡鸿娜;确保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N];闽南日报;2007年

4 志斌;1至8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概述[N];镇江日报;2007年

5 记者 乔宇;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1.85%[N];珠海特区报;2007年

6 付建强;我市强力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N];驻马店日报;2006年

7 ;宁波市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节选)[N];宁波日报;2007年

8 记者 左燕东邋通讯员 李岩飞;2007年我省道路交通事故全面下降[N];山西日报;2008年

9 张聪利;全省各地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如期开展[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赵京红;我市安排部署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N];临汾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华平;道路交通事故社会经济损失评价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丁同强;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邱俊;中国交通事故和交通伤成因、特点与趋势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4 李方媛;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致因机理及其风险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张勇刚;道路交通事故再现及预防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环;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业亭;道路交通事故的预警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易俊;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分析与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张振伟;道路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李敬琼;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任光贤;基于GIS的城市道路黑点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7 杜秀丽;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少冉;道路交通事故财产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9 邹祥祥;基于英国道路交通事故模式特征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10 姚曰涛;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6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66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a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