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影响下的公路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及算法改进
本文关键词:地震影响下的公路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及算法改进
更多相关文章: CPSHA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连通可靠度 Target_Order算法 最优路径
【摘要】:交通路网在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桥梁更是各类路网中的关键节点。一旦路网中的桥梁在外界环境因素(如地震)的作用下发生破坏,可能导致部分甚至整个交通网络中断,对网络可靠性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我国大部分标准跨度的公路简支梁桥通常具有相同的抗震设防分类,并按照所在场址的区划烈度进行抗震设计,使得同一区划内相同结构类型的桥梁抗震强度储备相同。而实际上,同一区划内各处的地震强度却并非一致,导致各别抗震强度储备不足的桥梁可能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因此,本文从地震小区划的角度出发,对一定区域内潜在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结合桥梁地震易损性计算,评价多水准地震作用下的交通路网易损性。本文运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China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简称CPSHA)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域内各场点不同重现期下的地震动强度和反应谱参数。将地震动反演得到的地震动样本输入桥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从而对其进行易损性分析。根据计算所得路网中各桥梁节点在指定强度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超越概率,自编连通可靠度计算程序分析路网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提出Target_ Order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其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此外,通过定义“路径长度”计算模型,利用最短路算法解决了地震作用下连接网络中任意两地间的最优路径问题。对比发现,CPSHA方法考虑了我国板内地震活动时空分布非均匀性的特点,更适于我国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易损性计算结果表明,在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作用下,10号、37号、39号、40号等场地中的桥梁的损伤概率较大,可加强日常的维护管理及加固。此外还发现,网络连通可靠度的上、下限会随着排序网络状态个数的增加而相互逼近并趋于稳定,且其逼近速率会受到地震风险水平的影响。本文提出的Target_ Order算法与之前算法相比,在大规模复杂网络的应用上具备更高的计算精度及计算效率。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地区工程项目的抗震设计提供设计地震动参数,可供桥梁管理者和政府部门在制定桥梁优先维护决策以及抗震救灾决策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CPSHA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连通可靠度 Target_Order算法 最优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2.5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引言11-12
- 1.2 地震危险性分析12-14
- 1.2.1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分类12
- 1.2.2 PSHA方法的研究进展12-14
- 1.3 交通网络可靠性指标14-17
- 1.3.1 交通网络可靠性指标分类14-16
- 1.3.2 指标选取16-17
- 1.4 本文研究内容17-18
- 第2章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概述18-28
- 2.1 原始PSHA方法简述18-20
- 2.2 CPSHA方法简述20-23
- 2.3 CPSHA方法对原始PSHA方法的改进23
- 2.4 区域地震活动性23-27
- 2.4.1 地理位置23-25
- 2.4.2 区域地震目录的建立25
- 2.4.3 区域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25-26
- 2.4.4 地震统计区划分26-27
- 2.4.5 地震统计区未来地震活动水平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28-37
- 3.1 地震统计区的划分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28
- 3.2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28-30
- 3.3 确定地震动衰减关系30
- 3.4 计算场点的地震危险性30-33
- 3.5 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33-35
- 3.6 本章小结35-37
- 第4章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37-50
- 4.1 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数值模拟38-39
- 4.2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39-40
- 4.3 桥墩损伤指标40-43
- 4.4 理论易损性曲线的建立43-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震后桥梁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50-71
- 5.1 连通可靠度50-52
- 5.2 ORDER算法52-54
- 5.3 网络模拟及连通可靠度计算54-60
- 5.4 连通可靠度算法改进60-67
- 5.5 最优路径的确定67-70
- 5.6 本章小结70-71
- 结论与展望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0-81
- 发表论文80
- 科研成果80-81
- 附录1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贵平;山西省地震地质构造与震时的策略[J];山西建筑;2004年03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震活动与洪涝灾害关系及综合减灾对策[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龙德雄;;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1900年以来地震活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张青荣;陈绍绪;;地震活动基本特性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4 孙尧;冯梅;安美建;汪锐;龙长兴;杨振宇;;2011年5.8级盈江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地质学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何淑韵;吴宣;;兴都库什-贝加尔湖地震密集分布区地震活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傅维洲;;亚东—格尔木走廊域及其邻区的地震活动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1)[C];1990年
7 ;第三章 地震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10)[C];1993年
8 王玉秀;王碧泉;;地震活动的定量分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9 刘涛涛;华爱军;;济南地区地震地质与地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敬少群;王佳卫;;从速度场空间分布看汶川地震所在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林世勋;顺昌发生4.9级地震[N];福建日报;2007年
2 郑华坤 范兴川;一位敢为人先的学者[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小龙;地下水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刘桂萍;地震活动不均匀性及地震断层相互作用的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3 陈时军;不同构造环境的地震活动丛集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4 刘艳琼;活动断层的地震地表永久位移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5 王瑞江;长江三峡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宁;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回归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王佳伟;地震影响下的公路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及算法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周慧玲;地震重点危险区深部流体孕震环境与流体流动监测网络布设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6年
4 赵颖;丹东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及震后趋势快速判定平台建立[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勇;中国东北地区地震物理预测模型反演研究初探[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6 燕云鹏;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7 韩孔艳;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分段性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8 杨占宝;黄河三角洲地震地质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邱玉荣;基于概率增益模型的地震综合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10 万佳;新疆及邻区地震时空对称性及机理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1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7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