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RAP材料颗粒组成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3 20:29

  本文关键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RAP材料颗粒组成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灰色系统 废弃沥青混凝土 颗粒组成 虚拟筛分曲线


【摘要】:针对废弃沥青混凝土(RAP)颗粒组成复杂,不利于再生沥青混凝土级配准确控制的问题,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以RAP制备的多孔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偏差值作为灰色系统的主行为,以不同虚拟系数(Kc)在合成筛分中所占的比例作为影响系统主行为的相关因素行为,对RAP材料颗粒组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代表再生沥青混凝土级配准确程度与RAP颗粒组成关系的灰色关联度序列.结果表明:不同粒径范围的RAP颗粒组成规律不同,粒径越大对再生沥青混凝土级配的影响越明显;通过关联度对比分析,可模拟出1条接近再生后RAP颗粒真实存在状态的虚拟筛分曲线,经验证,该虚拟筛分曲线能够更准确地控制再生沥青混凝土级配,从而为RAP在骨架型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灰色系统 废弃沥青混凝土 颗粒组成 虚拟筛分曲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2198) 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K201302) 湖北省公路管理局科技项目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废弃沥青混凝土(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是指对旧路铣刨、开挖、破碎后获得的回收材料[1],属于可再生利用的废弃资源.在未来5~10年,中国道路翻修节奏将明显加快,届时将产生数千万吨的废弃沥青混凝土[2],因此,再生技术将成为中国未来道路建设的主流.目前,废弃沥青混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成志强;陈先勇;陈辉强;侯俊;徐栋良;;RAP中有效沥青膜厚度测定[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2 俞志龙;黄刚;何兆益;王国伟;陈先勇;;RAP离析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3 马涛;王真;赵永利;黄晓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拌和分散性评价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4 王鹏;曾凡奇;黄晓明;;沥青高温性能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5 胡曙光,黄绍龙,张厚记,丁庆军,廖耀煌;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GFC)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6 陈健美;李煜;李玉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多元非线性回归的内螺纹铜管污垢特性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7 季节;索智;许鹰;徐世法;;SMA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文勇;李冬梅;;阿坝州三大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郑亮;蒋志雨;;铝粉厂粉尘爆炸危险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安防科技;2009年08期

3 齐新安;朱祖林;;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汪周生;;外部环境因素与合肥会展经济发展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王贵权;朱云鹃;;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丁玉玺;;安徽省科技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吴国锋;;基于二次插值的GM(1,1)模型在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王辉;孙世群;熊鸿斌;;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灰色预测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6年04期

9 邱福林;穆兰;;广东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朱春江;唐德善;;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碧春;;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尹春杰;孙洁君;张承慧;;一种新型的蓄电池组状态在线检测及故障预报算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军亮;肖新平;毛树华;;灰色双层线性规划的粒子群解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戴文战;李俊峰;;图像边缘检测新算法及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刘捷;李军亮;廖锐全;;非等间隔广义累加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高金凤;;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图像去噪算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8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9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赖于民;李瑞光;杨映明;;产业技术路线图评价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魏光明;我国环境税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昕;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董凤娟;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峰;网络环境下单线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优化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浪;公路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控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刘美玲;融合多元环境因子的水稻重金属污染水平遥感评估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张翔;文本挖掘技术研究及其在综合风险信息网络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慧;杏鲍菇优良杂交子的初步选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晓彬;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米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吴壮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顺岩;灰色系统理论在间歇式染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振;网络舆情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赵乐乐;在役桥梁结构健康诊断与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小军,陈仕周,凌天清;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孙吉书;肖田;杨春风;靳灿章;;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孙东亮,樊菊芳,王良璧;内螺纹肋管内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4 洪荣华;钟昌雄;倪煜;胡亚才;李蔚;;内螺纹强化管传热和阻力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5 季节;冉晋;徐世法;;Sasobit对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指标的影响分析[J];公路;2009年04期

6 徐世法,周朝晖,钱培中,高建立;Superpave规范对于改性沥青的有效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7 郑晓光;徐健;丛林;郭忠印;;离析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8 王振华;田卫群;严世祥;;采用SPT试验研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J];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06期

9 沈金安;开级配多空隙排水型沥青路面[J];国外公路;1994年06期

10 张熙颖;;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蠕变试验研究与分析[J];中外公路;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九光;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炜;沥青混合料PSM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邓晓青;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世隆;人工砂石系统试验标准化探讨[J];贵州水力发电;1997年01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787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87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2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