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水下隧道渗流场分布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14:38

  本文关键词:水下隧道渗流场分布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下隧道 渗流场 分布规律 模型试验 注浆圈


【摘要】:水压力是水下隧道设计的关键指标。利用室内模型试验系统,对水下隧道的渗流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隧道在不同排水方式下注浆圈和衬砌背后水压分布规律:衬砌背后各点水压随排水量的增加迅速减小,当排量达一定程度,减小速率变缓,直到水压值接近0;从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来看,土体表面到拱顶,水压呈静水压力分布;注浆圈水压快速减少,说明其对水压力折减效果十分显著。通过改变注浆圈厚度和渗透系数的实验研究,发现在相同排水量条件下,注浆圈厚度越大,衬砌背后和注浆圈边缘水压力越小,注浆圈渗透系数越小,衬砌背后及注浆圈边缘的水压力越大。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关键词】水下隧道 渗流场 分布规律 模型试验 注浆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26)
【分类号】:U452.11
【正文快照】: 引言目前国内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在确定衬砌结构外水荷载时,已摒弃对地下水“以排为主”的原则,取而代之的是“以堵为主,限量排放”。但是对于水压力的设计没有相关规范,主要参考水工隧道设计规范的折减系数法。对于水下隧道而言,当隧道采用“全封堵”方式,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忠盛;曾超;李健;杜朝伟;张鹏;;海底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的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2 蔚立元;李术才;徐帮树;王育奎;刘日成;;水下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3 王秀英;谭忠盛;李健;杜朝伟;;隧道工程全包与半包结构防水体系受力特征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李术才;宋曙光;李利平;张乾青;王凯;周毅;张骞;王庆瀚;;海底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育麟;何川;胡雄玉;何聪;蓝蕾蕾;;富水区隧道合理防排水型式及注浆加固参数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2 王皓;孙秀东;;富水巷道流固耦合效应FLAC-3D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赖金星;樊浩博;申爱军;;基于流固耦合的富水软岩地层隧道排水方案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年02期

4 宋风超;许英姿;高伟;;城市浅埋隧道流固耦合施工效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彭思甜;;多工况下某隧道支护受力性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01期

6 刘学增;刘文艺;桑运龙;古银城;;偏压荷载下裂损特征对隧道衬砌受力影响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10期

7 李术才;宋曙光;李利平;张乾青;王凯;周毅;张骞;王庆瀚;;海底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8 杨立云;杨仁树;马佳辉;高全臣;岳中文;吴亚磊;;大型深部矿井建设模型试验系统研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9 李术才;王凯;李利平;张庆松;胡聪;周毅;刘洪亮;林鹏;;海底隧道新型可拓展突水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10 王秀英;谭忠盛;;水下隧道复合式衬砌水压特征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岳健;浅埋暗挖法修建水下小净距软岩隧道的力学行为和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姜春露;富水孔隙砂岩含水层扰动过程的水动力学特征[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王军祥;岩石弹塑性损伤MHC耦合模型及数值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4 石少帅;深长隧道充填型致灾构造渗透失稳突涌水机理与风险控制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5 张伟杰;隧道工程富水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机理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曹洋兵;大型地下水封储气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与锚喷支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7 陈玉超;立井局部难冻地层差异冻结试验及强化传热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8 刘志春;裂隙岩体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熊晓晖;富水深埋TBM斜井围岩卸荷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平;考虑流固耦合的富水软岩隧道力学特性及合理注浆参数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董存军;考虑渗流效应的大型土石围堰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王凯;新型海底隧道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断层涌水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周俊;软弱富水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稳定性及地表沉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王建华;渗流作用下海底隧道结构流—固耦合地震动响应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6 高虎军;青坪隧道流固耦合分析及涌水量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杜虎;浅埋软岩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和支护受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徐孟林;渗流水对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影响的研究[D];大连大学;2014年

9 胡聪;高陡边坡危岩体失稳机理及其崩塌滚石运动规律[D];山东大学;2014年

10 薛伟强;裂隙水压力影响下节理岩体破裂发展的分析及其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开荣;杜闯东;王坤;;广深港高速铁路狮子洋水下盾构隧道修建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7期

2 皇甫明;谭忠盛;王梦恕;王秀英;;暗挖海底隧道渗流量的解析解及其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7期

3 王秀英;谭忠盛;王梦恕;;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结构防排水技术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7期

4 吕晓聪;许金余;;海底圆形隧道在渗流场影响下的弹塑性解[J];工程力学;2009年02期

5 王梦恕;;台湾海峡海底铁路隧道建设方案[J];隧道建设;2008年05期

6 李术才;李利平;李树忱;冯现大;李国莹;刘斌;王静;许振浩;;地下工程突涌水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7 冯现大;李树忱;李术才;王静;李利平;袁超;;矿井突水模型试验中光纤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2010年02期

8 孙继东;;地下铁道工程防水技术探讨[J];施工技术;2008年10期

9 姬永红,项彦勇;水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应用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4期

10 王梦恕;皇甫明;;海底隧道修建中的关键问题[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新强;高水压山岭隧道衬砌水压力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庄宁;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状态下裂纹扩展机制及其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乐凡;考虑外水荷载作用的铁路隧道衬砌结构设计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2 张鹏;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分布规律和结构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金建伟;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结构防排水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贤;论水下隧道抗灾的生命力与优越性[J];地下空间;2001年02期

2 ;重庆将投资30亿元建水下隧道[J];岩土工程界;2003年12期

3 孔祥金;首座地下转盘水下隧道将在重庆市兴建[J];隧道建设;2004年04期

4 宋建;陈百玲;范鹤;;水下隧道穿越江河海湾的综合优势[J];隧道建设;2006年03期

5 申楠公;李海超;张珂;;水下隧道贯彻国防要求研究初探[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7年02期

6 杨成刚;;水下隧道的防护技术措施[J];天然气与石油;2009年03期

7 杨小勇;;浅谈水下隧道安全风险管理[J];当代经济;2009年04期

8 ;南宁南湖水下隧道工程[J];公路隧道;2011年01期

9 王少飞;涂耘;程崇国;;公路水下隧道应急救援对策[J];公路;2011年10期

10 周书明;潘国栋;;水下隧道风险分析与控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大建;;广州珠江水下隧道的抗震研究[A];高层建筑与桥梁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2 何益寿;;谈长江中下游的水下隧道建设[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钱七虎;;从河床冲淤分析沉管法修建长江水下隧道问题[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4 陆培炎;陈晓文;杨光华;;广州珠江水下隧道沉管段内力分析[A];陆培炎科技著作及论文选集[C];2006年

5 陆培炎;陈晓文;杨光华;;广州珠江水下隧道沉管段内力分析[A];高层建筑与桥梁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6 ;杭州市庆春路跨越钱塘江水下隧道工程关于公铁合建与防灾专题专家咨询意见[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7 蔡小稚;冯良平;曾宪武;;跨越长江的桥梁建设成就和水下隧道的发展前景[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蔡小稚;曾宪武;冯良平;;跨越长江的桥梁建设成就和水下隧道的发展前景[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徐水根;;修建水下隧道的预注浆法[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程亚鹏;凌贤长;王宣青;胡庆立;;水下隧道覆土层安全厚度设计预测数学模型研究[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胡晓伟;首条水下隧道正式通车[N];天津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陆娅楠;广深港高铁水下隧道贯通[N];人民日报;2011年

3 关书敏 葛运溥;水下隧道建设的护航者[N];中国交通报;2011年

4 记者 高俊;国内首条穿越黄河地铁在兰州开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向红;大型水下隧道与附属竖井的地震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施晓群;长大铁路水下隧道火灾风险分析及消防安全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谭鑫;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水下隧道施工力学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欧阳刚杰;长沙市营盘路湘江水下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郭家;浅埋水下隧道水压力分布及防排水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杨秀军;城区水下隧道营运通风与防灾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6 郑泽源;水下隧道断层破碎带段掌子面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2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92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