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提高山区低等级公路安全性的设计方法

发布时间:2017-09-08 11:09

  本文关键词:提高山区低等级公路安全性的设计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设计方法 运行速度 山区公路 安全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路网建设突飞猛进,尤其高速公路的建设日益剧增,且逐渐走向饱满。与此同时,处于公路底层的低等级公路(四级公路及等外道路)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交通部对公路设计提出“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保护环境、和谐自然、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好的建设“和谐公路”,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山区的低等级公路来说其主要是为山区的群众服务的,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应该主要关注的是公路的安全性以及该区域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地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避免在设计中出现照搬规范或者是标准的现象的产生,在工作中应该从实际的情况出发,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山区公路由于受到了地质环境的影响,其道路的线路较差,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几何线形设计中平纵指标尤为重要,而在传统设计中一般采用设计速度来指导设计,即设计速度选定之后,一系列技术指标被选定在一定范围,在结合实际地形地势情况下对工程进行设计。然而驾驶者在实际行驶过程中速度并不会严格按照设计速度进行运行,根据道路综合状况会驾驶不同的速度,在局部路段可能会超过设计的速度,这说明行驶速度和设计速度还是有较大的区别。本研究引用运行速度概念,对运行速度的相关概念、特点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汽车运行规律和数据分析,在国内运行速度计算模型基础上建立适合山区低等级公路的运行速度计算模型,通过安全评价体系对设计路线进行安全评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线形指标的调整和优化,得出一套适合山区低等级公路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设计方法 运行速度 山区公路 安全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2.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9-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3-15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1.4 技术路线16-17
  • 第2章 运行速度理论运用于几何线形设计方法17-21
  • 2.1 运行速度概述及影响因素17-19
  • 2.1.1 运行速度概念17
  • 2.1.2 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17-19
  • 2.2 运行速度评价的理论依据19-21
  • 2.2.1 使用运行速度的合理性19
  • 2.2.2 运行速度的规律性19-21
  • 第3章 山区低等级公路安全评价指标分析21-26
  • 3.1 运行速度直接评价指标21-22
  • 3.1.1 连续性指标21-22
  • 3.1.2 速度差指标22
  • 3.2 运行速度间接评价指标22-25
  • 3.2.1 减速度22-23
  • 3.2.2 平曲线半径23-24
  • 3.2.3 最小直线长度24
  • 3.2.4 超高24-25
  • 3.3 评价指标应用说明25-26
  • 第4章 山区低等级公路中运行速度预测26-41
  • 4.0 山区低等级公路道路交通特点26
  • 4.1 运行速度计算方法26-27
  • 4.2 运行速度设计方法流程简介27-28
  • 4.3 运行速度预测模型28-39
  • 4.3.1 低等级山区公路线形指标特点28-31
  • 4.3.2 运行速度分析路段划分31
  • 4.3.3 直线段运行速度V85的测算31-34
  • 4.3.4 纵坡运行速度预测34-35
  • 4.3.5 平曲线运行速度预测35-39
  • 4.4 山区低等级公路运行速度预测综述39-41
  • 第5章 提高山区低等级公路安全性的设计方法及应用41-53
  • 5.1 常规设计方法概述及要点介绍41-43
  • 5.1.1 路线设计41-42
  • 5.1.2 横断面设计42-43
  • 5.1.3 交通安全设施部分的研究43
  • 5.2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方法43-45
  • 5.3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方法实例应用45-53
  • 5.3.1 评价设计路段基本情况45-47
  • 5.3.2 段落划分47-48
  • 5.3.3 运行速度预测48-49
  • 5.3.4 线形连续性评价49-50
  • 5.3.5 速度差指标评价50-51
  • 5.3.6 运行速度间接评价51-53
  • 结论53-55
  • 6.1 结论53
  • 6.2 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俊;陈伟伟;;与高速公路相交的低等级公路的一种快速改线方法[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S1期

2 隋立恩,张景新;浅谈低等级公路工程的监理难度[J];黑河科技;2003年02期

3 庞建平;;浅谈低等级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J];甘肃科技;2008年20期

4 严慧勇;刘亚帅;;浅谈山区低等级公路的改建[J];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5 瞿树林;;山区低等级公路改造工程勘察设计[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年09期

6 赵谱;;浅谈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J];科技信息;2013年11期

7 刘文伟;胡朴;汤井田;郭云开;;从防灾角度谈山区低等级公路的设计与建设[J];公路与汽运;2006年01期

8 王永功;于沉鱼;彭令发;;我国低等级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问题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02期

9 李维明;;丘陵地区低等级公路存在的问题与改建措施[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晓颖;程建川;;提高低等级公路弯道安全的简易设施[J];中外公路;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冰;;既有低等级公路隧道超挖回填技术研究[A];2014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燕丽敬;基于投影寻踪的山区低等级公路路侧安全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贾永彬;提高山区低等级公路安全性的设计方法[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3 马赞;山区低等级公路升级改造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贾益;低等级公路路侧安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司远;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贾玉芳;重庆地区低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汉林;低等级公路路侧安全改善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3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13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