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几何线形及路面状态的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发布时间:2017-09-15 06:11
本文关键词:基于几何线形及路面状态的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公路 几何线形指标 路面状态指标 事故率 事故预测模型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逐年增加,研究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高速公路几何线形指标和路面状态指标与事故率的相关关系,并构建了基于几何线形指标和路面状态参数指标的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论文选取了开阳高速公路的几何线形数据、路状态数据和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鉴于本文研究的是几何线形和路面状态指标与事故率的关系,路段划分采用同质法,即以高速公路几何线形指标和路面状态指标为依据,当连续的路段任一几何线形指标或路面状态指标发生变化时,该路段为一个独立的事故预测单元,共划分出路段1100个,平均长度227.64m。依据路段单元统计开阳高速公路125.3km的几何线形数据(平曲线长度、平曲线半径、平曲线偏角、竖曲线半径、纵坡坡长和坡度)、路面状态数据(路面综合破损率DR、路面状况指数PCI、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和事故率数据,共统计事故数据1633条。首先,分析了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平面线形指标纵、断面线形指标与事故率的相关关系。其中,与事故率相关性较大的指标包括AADT、平曲线半径、平曲线偏角、纵坡坡度和竖曲线半径。AADT、纵坡坡度与事故率为正相关关系;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与事故率为负相关关系,且相同半径下凹型竖曲线的事故率要高于凸型竖曲线;事故率与平曲线偏角成二次抛物线关系,且最安全的平曲线偏角在20-25°之间。然后,分析了路面状况指数PCI、路面综合破损率DR、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和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等六个路面状态指标与事故率的相关关系。其中,PCI、RQI、RDI、SRI四个路面状态指标与事故率成负相关关系;IRI与事故率为二次抛物线关系;事故率主要集中在DR较大时。最后,选择了交通量、几何线形指标、路面状况指标做为自变量,建立了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交通量、平曲线半径、纵坡坡度、路面抗滑性能指数和路面车辙五个指标与事故率的关系模型,并通过事故预测模型共线性诊断和方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度。
【关键词】:高速公路 几何线形指标 路面状态指标 事故率 事故预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来源10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背景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14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6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4-15
- 1.4.2 研究技术路线15-16
- 第2章 数据分析与处理16-24
- 2.1 数据来源16-17
- 2.2 路段划分与几何线形数据处理17-18
- 2.2.1 路段划分17-18
- 2.2.2 几何线形数据收集与整理18
- 2.3 路面状态数据18-21
- 2.3.1 路面状态评价指标18-21
- 2.3.2 路面状态数据收集与处理21
- 2.4 事故率及其统计21-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几何线形指标与事故率的关系分析24-29
- 3.1 交通量与事故率的关系24-25
- 3.2 平面线形与事故率的关系25-26
- 3.2.1 平曲线半径与事故率的关系25
- 3.2.2 平曲线偏角与事故率的关系25-26
- 3.3 纵断面线形与事故率的关系26-28
- 3.3.1 纵坡坡度与事故率的关系26-27
- 3.3.2 竖曲线半径与事故率的关系27-28
- 3.4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路面状态与事故率的关系分析29-35
- 4.1 路面状况指数PCI与事故率的关系29-30
- 4.2 路面综合破损率DR与事故率的关系30-31
- 4.3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与事故率的关系31
- 4.4 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与事故率的关系31-32
- 4.5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与事故率的关系32-33
- 4.6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与事故率的关系33-34
- 4.7 本章小结34-35
- 第5章 高速公路事故率预测模型确定35-40
- 5.1 几何线形与路面状态参数选择35-36
- 5.2 事故率预测模型构建36-38
- 5.3 模型共线性诊断和方差分析38-39
- 5.4 本章小结39-40
-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46-52
- 致谢52
本文编号:854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5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