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软弱地层TBM掘进围岩变形破坏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深部软弱地层TBM掘进围岩变形破坏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深部软弱地层 TBM 机械开挖 缓慢准静态卸荷 三轴卸荷试验 卸荷速率
【摘要】:为了揭示深部软弱地层TBM开挖卸荷围岩变形破坏特性,分析深埋隧道TBM机械开挖卸荷的本质特征为高初始围压下的缓慢准静态卸荷,开展不同卸荷速率下砂质泥岩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卸荷速率效应,获取TBM缓慢准静态卸荷围岩变形破坏特性:(1)缓慢卸荷条件下的峰前应力 应变曲线与常规三轴压缩时较接近,卸荷屈服阶段,岩石产生损伤扩容,侧向变形加速增长,从体积压缩开始转向扩容;(2)达到峰值强度后,岩石首先沿已贯通的破裂面滑移,发生1~2级规模较小的脆性跌落,随着围压继续缓慢卸除,岩石沿一条斜率较小的近似斜直线发生线性应变软化,且线性应变软化过程中伴随多级微破裂;(3)岩石变形全过程经历弹性变形、峰前卸荷损伤扩容、峰后脆性跌落、含有多级微破裂的线性应变软化以及残余强度阶段;(4)缓慢卸荷破坏过程中,岩石发生宏观张剪复合破坏,伴有轴向劈裂裂纹,破裂断面为由许多劈裂裂纹相互贯通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剪切带,剪切带内劈裂的岩片在轴向挤压力和沿剪切面的剪切力共同作用下被挤压和摩擦成许多细颗粒和岩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软弱地层 TBM 机械开挖 缓慢准静态卸荷 三轴卸荷试验 卸荷速率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046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30742)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资助(KZZD EW 05)
【分类号】:U451.2
【正文快照】: 1引言由于TBM在建设速度、造价、安全、围岩稳定性等方面比常规钻爆法优势显著,TBM被广泛应用于深埋长大隧道和矿山超千米深部巷道建设[1]中。国内外大量TBM工程实践表明,TBM最适宜在中硬岩隧道中掘进[2-4],破岩效率高、围岩稳定。然而,由于处于山高谷深的特殊地貌环境、受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鹏;卢文波;许红涛;;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开挖动态卸荷的破坏机理初探[J];爆炸与冲击;2007年03期
2 伍向阳;岩石的应力松弛、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年04期
3 张成良;赵晓霞;;辉绿岩在加、卸荷条件下的岩体力学特性试验[J];煤炭学报;2011年S2期
4 刘泉声;黄兴;时凯;刘学伟;;煤矿超千米深部全断面岩石巷道掘进机的提出及关键岩石力学问题[J];煤炭学报;2012年12期
5 刘泉声;黄兴;时凯;刘学伟;;超千米深部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卡机机理[J];煤炭学报;2013年01期
6 薛备芳;掘进机开挖法与钻爆法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比较[J];水利电力施工机械;1995年04期
7 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的三轴卸围压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8 李清,杨仁树,李均雷,乔传印,赵艳苹,马英丽;爆炸荷载作用下动态裂纹扩展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9 李建林;王乐华;;节理岩体卸荷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10 黄润秋;黄达;;卸荷条件下花岗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平,张永兴,哈秋聆;裂隙岩体加载和卸荷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2 胡宇庭;黄达;刘卫华;;三峡地下厂房岩体结构及围岩稳定性控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3 张成良;杨绪祥;余贤斌;;加卸荷条件下辉绿岩岩体力学参数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4 张贵国;牛学超;;煤岩卸荷破坏力学特征的试验与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张后全;刘红岗;贺永年;韩立军;;岩石厚壁圆筒三向压缩下的卸荷试验与岩石强度破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6 严鹏;卢文波;李洪涛;陈明;周创兵;;地应力对爆破过程中围岩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09年02期
7 李清;王平虎;杨仁树;田晓冰;韩伟光;张二蒙;;切槽孔爆破动态力学特征的动焦散线实验[J];爆炸与冲击;2009年04期
8 闫子舰;夏才初;;锦屏大理岩卸荷流变变形特性试验[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9 黄达;黄润秋;张永兴;;基于改进GSI体系确定三峡地下厂房围岩等效变形模量及强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的强度准则及内摩擦系数[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一山;吕祥锋;李忠华;;煤矿冲击地压巷道吸能支护研究[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鹏举;冯光明;范玮刚;郑艳栋;张文涛;;煤岩体三轴卸围压的实验研究与应用[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贺永年;刘红岗;张后全;蒋斌松;韩立军;;岩石厚壁圆筒三向压缩下的卸荷试验与岩石强度破坏[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单治钢;严鹏;;深部岩体开挖瞬态卸荷诱发岩爆机理初探[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光明;孙向阳;孟祥瑞;;考虑软岩线性硬化、软化和残余强度的圆形巷道围岩分析理论研究[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6 吴亮;卢文波;;预裂爆破作用下岩石裂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张黎明;王在泉;贺俊征;任禀洁;;卸荷条件下岩爆机理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黎明;王在泉;宋全锋;贺俊征;;粉砂岩卸荷破坏全过程的试验研究[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卢应发;田斌;余天堂;邵建富;;不同加载路径饱和岩石力学特征的试验研究[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萍;殷跃平;吴树仁;陈立伟;;东河口滑坡岩石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质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杨立云;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断裂与围压下爆生裂纹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巨广宏;高拱坝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李静;任丘潜山型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分析及裂缝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徐奴文;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强;官地水电站地下厂房分段开挖性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雷涛;采动卸荷下连续开采诱导放顶动力响应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肖颖;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左岸建基岩体开挖松弛深度综合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马云昌;深井煤矿微差爆破技术与振动效应分析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5 蔡波;循环载荷和卸围压下突出煤的力学与渗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邓洪涛;高应力条件下岩体强度参数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1年
7 刘磊;流固耦合与接触冲击算法的研究及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高崇霖;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洞群稳定性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巍;终南山公路隧道岩爆发生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星;岩体加卸荷破坏的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三峡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文波,陶振宇;爆生气体驱动的裂纹扩展速度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4年03期
2 刘维国;单钰铭;傅荣华;;岩石扩容过程中的体积应变与超声横波速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温森;徐卫亚;;深埋隧洞TBM卡机事故风险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4 赵兴东;石长岩;刘建坡;李元辉;;红透山铜矿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金济山,石泽全,方华,于智海,任爱华,邹英;在三轴压缩下大理岩循环加载实验的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4期
6 黄润秋;黄达;;卸荷条件下岩石变形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7 鄢建华,黄宝德,汤雷;岩石类材料峰后本构关系研究进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年04期
8 徐林生,王兰生;岩爆形成机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吴刚;工程岩体卸荷破坏机制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2期
10 陈楻,姚孝新,耿乃光;应力途径、岩石的强度和体积膨胀[J];中国科学;197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满潮;;深部开采工程岩石力学现状及其展望[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传庆;基于破坏接近度的岩石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赵旭峰;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时空效应及其大变形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朱泽奇;坚硬裂隙岩体开挖扰动区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4 唐雄俊;隧道收敛约束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俊涛;与TBM相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王战鹏;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张帆;三峡花岗岩力学特性与本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元;何国军;周振;戴仕敏;;深埋高应力围岩变形破坏三维物理模拟试验[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年01期
2 尚峰利;;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理论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年14期
3 杨天鸿,张哲,唐春安;基坑开挖引起围岩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J];岩土工程技术;2002年05期
4 夏彬伟;陈果;康勇;周东平;;层状岩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4期
5 赵瑜;李晓红;顾义磊;陈陆望;李丹;陈浩;;高应力区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及物理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6 李杰;宋春明;胡啸;陈文涛;范鹏贤;;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S2期
7 胡夏嵩,赵法锁;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基本类型及其特征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3期
8 任伟中,白世伟,孙桂凤,葛修润;厚覆盖岩层条件下地下采矿的地表及围岩变形破坏特性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1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科;秦四清;陶波;;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现状综述[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赵瑜;李晓红;顾义磊;陈陆望;李丹;陈浩;;高应力区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及物理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洋兵;大型地下水封储气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与锚喷支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波;基于ABAQUS的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2 崔洪章;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模拟研究及控制技术[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周维超;不同施工条件下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莹;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地质力学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5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5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