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凝土切削过程数值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三维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凝土切削过程数值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沥青混凝土 单轴压缩 PFCD 切削力 正交试验
【摘要】:采用试验机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单轴压缩实验,测得沥青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以沥青混凝土的胶浆理论为基础结合颗粒流软件内置的本构模型建立PFC3D中三维的切削模型并进行虚拟实验校核模型参数。在不同的切削速度、切入角、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的切削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刀具受到的切削力。从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了一组切削力较小的最优刀具参数,此时切削速度v_c=5 m/s、切入角γ_0=45°、切削深度a_p=5 mm、进给速度v_f=1.32 m/min。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单轴压缩 PFCD 切削力 正交试验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开发基金资助项目(15K129)
【分类号】:U418
【正文快照】: 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确定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已经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1]。路面铣刨机以其实用、高效、操作方便灵活、机动性能好、废料可以回收利用等优点,因而在高速公路和城镇市政道路养护事业中广泛使用。路面铣刨机工作原理是利用铣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世琦,于秋莉;粉煤灰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10期
2 ;韩国开发沥青混凝土生产新技术[J];混凝土世界;2009年10期
3 聂雪锦;;浅谈沥青混凝土的优缺点[J];内蒙古水利;2011年05期
4 翟建英;;沥青混凝土旧料再生利用新方法[J];山东交通科技;1987年03期
5 焦宝祥,周启兆,李玉寿;粉煤灰作沥青混凝土粉料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1年08期
6 李剑锋,周昕;粉煤灰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年10期
7 孙式霜,杲树生;沥青混凝土组成材料对其质量的影响[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刘哲新,佟泽民,张国民;沥青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2年01期
9 吴少鹏,磨炼同,水中和,玄东兴,杨文锋,薛永杰;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5期
10 刘振鹏;李衡;;旧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伟民;郭忠印;;新型高强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2 薄遵彦;;对提高沥青混凝土耐热性的论证[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3 郝巨涛;孙志恒;杜振坤;贾金生;;我国水工沥青混凝土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A];水力发电工程与水工建筑物学术论文集[C];2000年
4 陈美祝;吴少鹏;刘至飞;米轶轩;;道路沥青混凝土的绿色化探讨[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岳跃真;杜振坤;郝巨涛;;水工沥青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特殊工程上的应用[A];2002年水工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2年
6 刘少伟;;薄层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的质量控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建旭;林桂仪;陈虹洁;;粒料对沥青混凝土性能之影响[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8 谭发茂;;大粒径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总结[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徐敏;宋云霞;;浅析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海;汤文辉;石志勇;张若棋;;几种沥青混凝土本构关系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邰举;韩成功开发低碳沥青混凝土[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何海铭 通讯员 陈静;福清首条沥青混凝土道路通车[N];福州日报;2010年
3 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吴兆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改革[N];广东建设报;2004年
4 张东平;潍坊公路建设首用橡胶沥青混凝土技术[N];中国建材报;2010年
5 王庆远;秋冬季节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汪汀;让废旧沥青混凝土“重生”[N];中国建设报;2004年
7 ;公路橡胶砂沥青混凝土减振降噪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8 元元;橡胶沥青混凝土“亮相”沪渝高速公路[N];中国建材报;2009年
9 杨慎勤;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达到新水平[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高平;林秋与“黑色变革”[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唐宁;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导电特性与工程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王建祥;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动本构特性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3 朱兴一;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芬;沥青混凝土路面细观结构和水破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方向阳;某橡胶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坤;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黄珊;玻璃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效果分析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军;基于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凝土切削数值模拟[D];湘潭大学;2014年
4 高宇星;碳纤维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导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胡小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6 季晗豪;新型旧沥青混凝土回收料干燥加热装置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7 赵科;水工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4年
8 李文涛;传导型沥青混凝土的流变特性与疲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庞辉;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试验系统开发及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黄海龙;冲击荷载作用下橡胶沥青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0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80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