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驾驶员心率-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车速关系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海拔地区驾驶员心率-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车速关系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直线长度 行车试验 限速值 高海拔地区 驾驶员心率 反向曲线
【摘要】:为提高高海拔地区道路的安全性,采用行车试验方法,通过多导生理测试仪、动态GPS等仪器采集驾驶员在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反向曲线间直线段上行驶过程中的心率、汽车运行速度等数据。分析驾驶员心率变化与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及汽车运行速度的关系,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高海拔地区驾驶员心率与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和汽车运行速度的回归模型。从驾驶员在反向曲线路段运行的安全性出发,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特征,确定了适应驾驶员行车心理的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提出了高海拔地区一级公路反向曲线直线段的限速值,以期提高高海拔地区反向曲线路段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直线长度 行车试验 限速值 高海拔地区 驾驶员心率 反向曲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033)
【分类号】:U491.25
【正文快照】: 0引言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空气稀薄缺氧,直接影响驾驶员的生理心理,极易造成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疲劳,反应迟钝,使得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处于不良状态,严重影响了驾驶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驾驶员在反向曲线间直线路段上行驶,反向曲线之间的直线过短,对于有超高、加宽的反向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柯,荣建,任福田;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与车辆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2期
2 郑柯,江立生,荣建,任福田;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对行车心生理反应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5期
3 乔建刚;温影影;周荣贵;;基于驾驶行为的高原区公路纵坡折减[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1期
4 潘晓东,杨轸,朱照宏;驾驶员心率和血压变动与山区公路曲线半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5 潘晓东;人体信息技术在道路交通环境与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柯;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高速公路线形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2 乔建刚;基于驾驶员因素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小明,元海英,荣建,刘小明;用于路线设计的小客车速度模型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魏中华;王海忠;任福田;;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框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李德慧;胡江碧;刘小明;高玲玲;;平原微丘二级公路事故多发点驾驶员反应特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4 田冬军;高文彬;彭纪宝;;山区公路纵坡度合理值的实验研究——从驾驶员的生理反应角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屠书荣;张泽良;;双车道公路期望车速确定方法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杨轸;潘晓东;;道路安全微观性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11期
7 阚宇衡;邱欣;;基于驾驶安全舒适性的山区双车道速度限制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4期
8 赵炜华;刘浩学;刘玮;林淼;朱彤;;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3期
9 陈一帆;;驾驶员违规后的心理、生理反应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01期
10 姚占勇;庞静;高发亮;;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色彩尺度的研究[J];公路;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飞;刘谦;;基于新驾驶员紧张度的山区公路纵坡合理值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易晓罡;;运行速度模型法计算分段的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钟小明;翁剑成;解建华;陈永胜;荣建;;用于弯坡路段安全审计的中型车运行速度模型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高玲玲;胡江碧;李彦辉;;心理生理测试技术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一帆;;驾驶员违规后的心理、生理反应分析[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建强;肖庆;迟瑞娟;李克强;;考虑弯道驾驶员特性的汽车前撞报警算法[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园园;公路弯道路段行车危险区域及驾驶行为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慕慧;山区高速公路限速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毛科俊;道路环境单调性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祝站东;基于道路环境的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郑柯;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高速公路线形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杨少伟;可能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乔建刚;基于驾驶员因素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8 郭寒英;基于出行者生理心理的城市客运交通出行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琰;静态公路运营安全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马艳丽;驾驶员驾驶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家甄;基于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的沙漠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雪峰;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运行车速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崔田田;山区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安全评价及合理构建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宋志洪;基于线形设计的高速公路隧道群运营安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王文勇;高速公路隧道群限速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王秋燕;高速公路设施安全性评价及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于鹏辉;高速公路线形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丁庆国;基于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公路平纵组合线形设计指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丽金;高速公路限速与运行速度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李薇;基于驾驶员视觉行为的干线公路交通标志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柯,任福田;高速公路顺直路段上驾驶员行车紧张性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乔建刚,荣建,任福田,刘小明;公路护坡与景观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乔建刚;荣建;任福田;刘小明;;基于人性化的双车道公路平曲线半径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李清波,谢珍;公路纵坡设计的理论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5 郑柯,冯桂炎;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道路状态的技术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乔建刚,荣建,任福田,刘小明;对公路景观的探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4年03期
7 贺玉龙,卢仲贤,马国雄,刘小明,任福田;高速公路直线段车辆稳定运行速度模型[J];公路;2002年10期
8 郑柯,荣建,任福田;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与车辆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2期
9 佐藤清,骆巧珍;在160km/h准高速运行时列车司机的生理负担[J];国外内燃机车;1997年06期
10 奚勇;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华东公路;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永胜;高速公路安全设计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 郑柯;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高速公路线形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3 乔建刚;基于驾驶员因素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海强;公路交通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书灵;基于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的山区双车道公路极限坡度坡长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3 吴峰;山区高速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确定方法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樊凯;多年冻土地区特殊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庆国;确定既有反向曲线要素的新角图法[J];铁道建筑;1993年01期
2 李鼎波,刘卫东,姚旭东;站内平行股道间反向曲线的设计和定位[J];铁道建筑;2003年08期
3 刘树新;王成森;李学金;;大范围改造施工反向曲线的设置[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4 姚应峰;黄建柳;叶芹禄;;圆形隧道反向曲线隧道中心线两种偏移计算方法的比较[J];交通标准化;2010年07期
5 鲁世宗;;公路反向曲线间超高缓和长度布设的改进意见[J];公路;1964年05期
6 金嗣道;;反向曲线股道连接组合式计算法[J];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82年08期
7 张敏义;计算反向曲线的迭代法[J];铁道建筑;1988年10期
8 李金生;反向曲线地段的线距计算[J];铁道建筑;1993年04期
9 李文学;反向曲线间横向坡度的过渡计算[J];山西建筑;2004年14期
10 宋郁民;吴定俊;侯永姣;;列车通过小半径反向曲线桥梁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以为;考虑桥上反向曲线的重载列车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路宏遥;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反向曲线地段线路结构力学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谢兵;站场线路拨移清筛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0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8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