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网结构路基应力传递特性及累积沉降规律
本文关键词:桩网结构路基应力传递特性及累积沉降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桩网结构路基 静应力 动应力 土拱效应 累积沉降
【摘要】:桩网结构路基由于诸多优点而成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广泛采用的一种路基形式。通过足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动、静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传递特性以及长期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路基累积沉降规律。试验表明,路堤内部的静应力先随路堤深度衰减,到达土拱区域后,桩顶上方土体的应力并没有衰减,反而随路堤深度递增,即产生明显的土拱效应。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土拱效应仍可以发挥作用,动应力沿深度的分布模式与静载作用下类似。该种形式的桩网结构路基在40k Pa静载作用下,变形小于1mm,荷载20k Pa时,路基弹性变形小于0.4mm。该种路基在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沉降在毫米级别,并在列车运营的1~2年内完成。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试验室;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水工结构和水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桩网结构路基 静应力 动应力 土拱效应 累积沉降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2258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1234204)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4G0003)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大课题(2014G006) 浙江省交通厅科研计划项目(2014H07)
【分类号】:U416.1
【正文快照】: 引言桩网结构路基作为一种施工工期短、沉降变形小的地基处理技术,成为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路基地基处理的主要形式之一,比如武广高铁线[1]、京沪高铁线[3]、遂渝高铁线[4]等。为满足桩网结构高铁线路的高平顺性,桩网结构路基累积沉降发展规律成为研究重点。另一方面,在桩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宏;蒋关鲁;魏永幸;;遂渝线无砟轨道桩网结构路基现场动车试验测试分析[J];铁道学报;2010年01期
2 王炳龙,周顺华,杨龙才;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工后沉降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期
3 边学成;蒋红光;申文明;陈云敏;;基于模型试验的高铁路基动力累积变形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陈仁朋;赵星;蒋红光;边学成;陈云敏;;水位变化对无砟轨道路基变形特性影响的研究[J];铁道学报;2014年03期
5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6 徐林荣;牛建东;吕大伟;顾绍付;陈涛;;软基路堤桩-网复合地基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10期
7 丁铭绩;;高速铁路CFG桩桩板复合地基工后沉降数值模拟[J];中国铁道科学;2008年03期
8 蔡德钩;叶阳升;张千里;闫宏业;何华武;;桩网支承路基受力及加筋网垫变形现场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9年05期
9 杨果林;王亮亮;;桩网复合地基加筋垫层土工格栅变形机理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1年05期
10 蒋红光;边学成;徐翔;陈云敏;蒋建群;;列车移动荷载下高速铁路板式轨道路基动力性态的全比尺物理模型试验[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有俊;陶连金;李文博;范俊毅;王文沛;;地铁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 余闯;刘松玉;杜广印;杨昭宇;吴荷君;;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曾俊铖;张继文;童小东;涂永明;;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孙凤玲;蒋军;唐文成;;刚柔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5期
5 贾剑青;王宏图;李晶;张宪;范晓刚;;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6 任文峰;王星华;韩晓飞;;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沉降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7 陈毅;郑乾;王军军;完绍金;;土工合成材料在桩承式加筋路堤中的应用现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8 陈毅;王军军;郑乾;;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加筋体的计算方法研究现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9 刘远锋;李九林;徐舜华;;基于延缓固结法的地基工后沉降控制的数值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06期
10 沈兴富;王吉利;韦昌富;刘金龙;;原位测试在高等级公路软土路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炯;周健;贾敏才;;桩承式加筋土复合路堤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2 邹新军;杨眉;;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土拱效应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叶阳升;蔡德钩;姚建平;程爱君;张千里;史存林;何华武;;高速铁路特殊土路基工后沉降变形控制技术[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软土路基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蔡德钩;叶阳升;闫宏业;张千里;何华武;;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桩网结构加固技术及加筋网垫计算方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软土路基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邓子胜;周志军;;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小俊;桩承地基路堤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王宏贵;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肖启航;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荆志东;深厚软基新型桩板结构路基结构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郭超;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稳定性变形协调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6 金生吉;高填方多级挡土墙路基沉降规律与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蔡德钩;加筋网垫在桩网结构路基中的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陈震;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9 牛建东;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性状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肖宏;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桩网结构路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伟强;公路筒桩复合地基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孙凤玲;柔性荷载下刚柔长短组合桩网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唐文成;柔性荷载下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稳定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吉林;列车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朱孝笑;基坑降水对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路基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单丽萍;无砟轨道高速铁路CFG桩桩—筏复合地基沉降计算[D];中南大学;2011年
7 胡黎明;沪宁城际铁路桩—网复合地基变形特性及沉降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史芳;桩—网复合地基在高速公路加宽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贺军;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桩承式加筋路堤工作性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段平;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刘仰韶,傅旭东;路基砂土湿化变形的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2 万林海;郭平业;金海元;;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4期
3 刘晓红;杨果林;王亮亮;;高铁无碴轨道红粘土路堑基床动响应测试与分析[J];工程勘察;2011年08期
4 叶阳升;张千里;蔡德钩;陈锋;;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低矮路基动静荷载传递特性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0年01期
5 李海芳,龚晓南;路堤下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因素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5年06期
6 曹光栩;宋二祥;徐明;;碎石料干湿循环变形试验及计算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7 张建勋,陈福全,简洪钰;桩承土工织物加筋地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综述[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曹新文,蔡英,苏谦;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值的研究[J];路基工程;1998年02期
9 孙明智;改良土的临界动应力及动静比[J];路基工程;2004年02期
10 罗震;蔡成标;姚力;;路基参数对无砟轨道结构受力影响有限元分析[J];路基工程;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常晶;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动应力及饱和软粘土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南;廖绍凯;梅甫良;;桩受侧向位移作用下土拱效应问题的有限元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梁音;李守德;;平行抗滑墙间土拱效应机理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4期
3 李海深;土工建筑中的土拱效应[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4 燕继宇;陈剑平;闫欢;赵晓菊;孔元元;李欣杰;;砂-粘互层桩间土拱效应的数值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年04期
5 张建勋,陈福全,简洪钰;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2期
6 聂如松;冷伍明;邓宗伟;赵健;;被动方桩土拱效应三维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7年07期
7 邹登亮;;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J];城市地质;2007年03期
8 魏业清;张林洪;;土拱效应的桩板墙挡板设计[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S2期
9 张培泽;;浅谈土拱效应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10 耿建勋;耿永常;张克绪;;水平土拱效应在护壁桩设计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勋;陈福全;简洪钰;;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东;周顺华;王炳龙;;粘土拱效应离心模型试验[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加瑞;朱伟;钟小春;;砂土拱效应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邹登亮;孙强;李厚恩;史哲;;基坑工程中土拱效应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敏;古海东;孙宽;;考虑土拱效应的疏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朱朝辉;;建立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间距计算公式的尝试[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石胜伟;梁炯;;基于土拱效应微型组合抗滑桩距径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加瑞;朱伟;钟小春;;砂土拱效应的挡板下落试验及机理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张云军;宰金珉;王旭东;;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桩土拱效应探讨[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10 邹新军;杨眉;;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土拱效应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成芳;预应力锚拉桩三维土拱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董捷;悬臂桩三维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地基反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蒋波;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胡俊强;双排桩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受力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5 王振强;悬臂抗滑桩土拱效应的静力及动力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周龙翔;土钉支护体系土拱效应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翔;考虑土拱效应的桃园至巴中高速公路K103~920~K104+300段边坡桩板墙设计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龚小钧;点锚设计中的三维塌落拱原理及其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3 曹胜涛;土拱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崔海浩;悬臂式单排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管玉坤;基坑复合支护结构的桩土相互作用与土拱效应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赵琦;土拱效应原理研究与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7 董彬彬;双排抗滑桩土拱效应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8 叶永峰;排桩支护结构中的土拱效应[D];郑州大学;2006年
9 樊友全;悬臂桩土拱效应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姚元锋;全风化花岗岩边坡桩间土拱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1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8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