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规划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商业中心区 路网规划 交通设计 路网评价
【摘要】:众所周知,城市商业中心的交通问题历来是城市交通的难点与重点,随着城市商业中心的快速发展,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交通问题更加明显。其中商业中心的路网规划不合理与微观层面的交通交通设计薄弱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路网密度的讨论,其他方面涉及较少。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首先,论文分析了交通促进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商业中心本身固有的属性出发,研究了高等级商业中心的购物行为特征与交通供需特征。其次,基于路网规划理念的演变,从交通出行成本的角度论证了城市商业中心区的路网体系规划应以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为导向。并分析了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运行特征和商业中心的交通需求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构建高密且连续的支路网系统是落实以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路网规划理念的关键。再次,基于图形模式与量化分析,分析了商业中心区内部路网的布局结构、等级结构、功能结构等方面,内外路网衔接模式从道路的衔接方式、疏散模式等方面展开分析,指出“十字路口连接式”与“立体式”的组合模式值得借鉴,国外高密度路网下的住区道路与城市中心区的衔接也值得借鉴。最后,综合考虑路网的图形模式属性、经济效益属性、优化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路权属性,提出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评价指标、8个二级评价指标。对路网的综合效益与可达性进行评价。总结5种典型路网模式:密织棋盘网、中密方格网、疏密相间网、高密异形网、稀疏方格网。提出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模式的8项关键指标:交叉口形式、路网密度、街区大小、“街”占比重与密度、经济效益、连接度、通达度。提出6项优化策略:提升路网密度、缩小街区尺寸、增加“街”占比重、优化连接度与通达、增加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路权、加强交通管理,共含20项具体优化措施。
【关键词】:城市商业中心区 路网规划 交通设计 路网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6
- 1.1 研究背景10-13
- 1.1.1 城市商业中心发展快,交通问题严峻10
- 1.1.2 城市商业中心区的交通问题是城市交通的关键10
- 1.1.3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规划分析10-12
- 1.1.4 城市商业中心区微观层面的交通设计薄弱12-13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3-19
- 1.2.1 城市商业区交通改善相关理论与方法13-15
- 1.2.2 城市路网相关研究综述15-17
- 1.2.3 城市商业区路网相关研究综述17
- 1.2.4 已有研究成果分析17-19
- 1.3 研究对象、内容、意义与方法19-26
- 1.3.1 研究对象、内容与意义19-23
- 1.3.2 研究方法23
- 1.3.3 结构框架与技术路线23-26
- 2 城市商业中心与交通的互动发展机制与其交通供需特征分析26-35
- 2.1 商业中心区的形成动因与发展26-29
- 2.1.1 商业中心区的形成动因26-27
- 2.1.2 城市商业中心区与交通的互动发展27-29
- 2.2 大城市市级、区域级商业中心区购物特征分析29-30
- 2.2.1 购物出行的交通方式与出行距离特征29-30
- 2.2.2 购物行为特征30
- 2.3 城市商业中心区的交通供需特征分析30-33
- 2.3.1 中心位特征及其影响30-32
- 2.3.2 聚心性交通特征及其影响32
- 2.3.3 以慢行交通为主导特征及其影响32-33
- 2.3.4 内外部联系特征及其影响33
- 2.3.5 周边用地特征及其影响33
- 2.4 本章小结33-35
- 3 路网规划理念对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规划的指导作用分析35-47
- 3.1 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导向的路网规划理念的内容与必然性分析35-38
- 3.1.1 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导向的路网规划理念的内容35-36
- 3.1.2 基于出行成本的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导向理念的必然性分析36-38
- 3.2 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特性与路网规划分析38-39
- 3.2.1 慢行交通特性与高密且连续的支路网匹配性分析38
- 3.2.2 公共交通运行特性与高密且连续的支路网匹配性分析38-39
- 3.3 高密度用地开发特性与路网规划分析39-45
- 3.3.1 高密度用地开发解析39-41
- 3.3.2 高密度用地开发特性与高密且连续的支路网匹配性分析41-45
- 3.4 商业中心区的其他特性需求与高密且连续的支路网45
- 3.5 本章小结45-47
- 4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量化分析47-105
- 4.1 宏观层面的城市路网布局与商业中心区布局的关系分析47-49
- 4.1.1 线性路网47-48
- 4.1.2 放射性路网48-49
- 4.1.3 方格式路网49
- 4.2 不同空间形态下的城市商业中心区交通特性差异分析49-52
- 4.2.1 带状商业中心区交通供需特征分析49-51
- 4.2.2 块状商业中心区交通供需特征分析51-52
- 4.3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城市案例选取与统计52-64
- 4.3.1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城市案例选取52-53
- 4.3.2 路网指标统计53-64
- 4.4 城市商业中心区内部路网体系量化分析64-95
- 4.4.1 城市商业中心区内部路网布局结构分析64-86
- 4.4.2 城市商业中心区内部路网等级结构与功能结构分析86-95
- 4.5 城市商业中心区内外路网衔接模式分析95-102
- 4.5.1 城市商业中心区内外路网衔接模式分析95-97
- 4.5.2 城市商业中心区对外疏解模式97-99
- 4.5.3 我国城市商业中心区对外衔接的尴尬99-101
- 4.5.4 国外城市商业中心区内外路网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性分析101-102
- 4.6 本章小结102-105
- 5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评价与路网模式总结105-137
- 5.1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综合效益评价105-118
- 5.1.1 评价指标含义与分析105-116
- 5.1.2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综合效益评价116-118
- 5.2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可达性评价与分析118-124
- 5.2.1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可达性评价118-121
- 5.2.2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可达性分析121-124
- 5.3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模式总结124-136
- 5.3.1 城市商业中心区典型路网模式总结124-127
- 5.3.2 城市商业中心区理想路网模式分析127
- 5.3.3 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模式优化策略127-136
- 5.4 本章小结136-137
- 6 结语137-139
- 6.1 主要研究结论137-138
- 6.2 不足之处138-139
- 参考文献139-143
- 附录A:图片来源143-147
- 附录B:表格来源147-149
- 致谢149-1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50-1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悦;新建城市商业中心区的设计策略[J];华中建筑;2005年01期
2 卢涛,刘琼,邓梦;重庆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构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4期
3 袁雁;寻求动态的平衡──论城市交通建设对传统商业中心区的影响[J];华中建筑;2001年03期
4 宇晓锋;胡习文;;城市商业中心区内人的行为心理分析[J];工程与建设;2009年03期
5 周菲;;广州市天河商业中心区形成机制探讨[J];南方建筑;2009年01期
6 胡斌;吴琳;;北京市商业中心区分类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0年19期
7 曲莉;;关于鞍山市站前商业中心区规划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骆文标;;中等城市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规模预测及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河源市东城西片区10号地块为例[J];广东建材;2008年07期
9 英涛;;鞍山站前商业中心区改造规划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沛;;赣州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付莉莉;;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结构发展影响因素评价——以武汉市鲁巷商业中心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2 张琳;郭凯;张雪;;老城商业中心区传统特色的塑造与复兴——以宿迁市东大街历史保护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燕燕;郑景轩;钱坤;;低碳生态理念在商业中心区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晓君;;商业中心区影响下的历史街区演变机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河 王海军 李树 薛银河;康保2.5亿打造商业中心区[N];张家口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辉;我市召开商业中心区拆迁工作动员会[N];廊坊日报;2010年
3 记者 马珉璐;市商业中心区(一期)拆迁工作进展顺利[N];廊坊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韩亚娟 本报通讯员 马燕来;市商业中心区(二期)征收工作紧张有序推进[N];廊坊日报;2011年
5 记者 潘燕 实习生 丁静茹;二七商业中心区将实现四大提升[N];郑州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姜国权;市委宣传部全力配合商业中心区拆迁改造工作[N];廊坊日报;2010年
7 记者 白瑗瑗;近280户居民签订拆迁协议[N];廊坊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边洪雷 记者 梁梦勋;廊坊市委市政府搬迁让位商业中心区[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9 尹薇;七大商业中心区开店不受限[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特约记者 冯涛 孟海龙;广阳打好商业中心区“攻坚战”[N];廊坊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薇;山地城市商业中心区避难疏散评价与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李政;天津城市商业体系和规划布局结构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悦;商业中心区的空间构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盖帅帅;基于行为心理分析的商业中心区媒体立面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王凯;城市商业中心区路网体系规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文棋;郑州市二七商业中心区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慧鹏;关中“一线两带”中等城市商业中心区功能结构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邓伟平;山地小城镇商业中心区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叶蕾;丘陵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何晓丽;重庆市商业中心区避难道路安全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周密;城市商业中心区外部空间活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李明燕;商业中心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3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8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