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粗集料形态特征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20:32

  本文关键词:粗集料形态特征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沥青混合料 粗集料 形态特征 分形维数 高温性能


【摘要】:为了提出能够合理评价粗集料形态特征(形状、棱角)的定量指标,采用洛杉矶磨耗仪对4.75~9.5mm,9.5~13.2mm,13.2~16mm,16~19mm共4档粗集料分别磨耗0,600,1 200次,以改变粗集料的形态特征,然后通过自主研制的粗集料形态特征研究系统(MASCA)测得粗集料轴向系数、凸度、粗糙度、棱角参数、圆度、分形维数共6个定量评价指标值,并运用二元方差法比较它们对颗粒形态变化的敏感性,发现分形维数是能够合理评价粗集料形态特征的最优定量指标.为验证这一结论,利用磨耗得到的不同形态特征的粗集料分别成型AC-16,SAC-16,SMA-16级配类型混合料试件进行车辙试验和贯入剪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分形维数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密歇根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 粗集料 形态特征 分形维数 高温性能
【分类号】:TU528.041
【正文快照】: 沥青混合料是以粗细集料颗粒作为刚性固体、沥青材料作为胶结体的典型多相体复合材料[1].从体积构成看,沥青混合料中绝大部分为集料,约占沥青混合料体积的90%,而矿质集料中,特别是粗集料的形状、轮廓、纹理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又具有极为明显的影响.所以,亟待提出最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圣枫;杨新华;陈传尧;;粒径和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流变行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彭锋;王旭东;张蕾;周兴业;;数字图像技术在沥青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的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3 蔡绪梅;王芳;;利用试验数据有效指导沥青混合料生产[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4 丁育青;刘海;汤文辉;冉宪文;;一种沥青混合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宋晓燕;李源渊;周卫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何林兴;张正跃;;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深化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明;魏琛宇;许志鸿;胡尚军;黄文;;基于重载的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8 唐娴;;基于颗粒流程序的沥青混合料颗粒接触模拟[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吴建昌;;热铺沥青混合料变异分析与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喻光华;喻荣华;黄善华;曾辉;;沥青混合料施工配筛[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中华;沥青混合料力学机理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马昭;两项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西安日报;2007年

3 李宝凡邋记者 王迪;沥青混合料再生修补车标准鞍山制定[N];鞍山日报 ;2007年

4 黄继汇;壳牌在华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雨文;壳牌在华启动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建材报;2008年

6 记者 栗清振;壳牌在中国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8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长红;沥青混合料非连续力学计算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锁利军;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乔英娟;沥青混合料位移场测定与流动性车辙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郭庆林;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分布及其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惠霞;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紫外光老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海;沥青混合料的热物理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万海峰;多孔性低噪声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王慧颖;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断裂力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黄拓;沥青混合料剪切性能试验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毅;不同加载频率下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6 杨彦昌;分形理论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7 荆滨;老化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粘弹性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梁杨;沥青混合料多功能剪切仪的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周宇鹏;沥青混合料降温收缩断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李娜;陡坡路段抗推移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3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83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0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