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引起地表沉降预测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盾构引起地表沉降预测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以武汉地铁四号线某区间隧道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盾构区间隧道所获得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地铁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建筑物与隧道轴线的距离、隧道埋深等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物和隧道轴线的距离L与隧道直径D的比值大于3.21时,建筑物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小,比值小于3时,地表沉降急剧增大,其中,比值在1~3之间,将导致明显的建筑物倾斜,比值接近于零时,建筑物呈现整体下沉趋势。最后,基于Peck公式,提出了实用的沉降分析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例,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地表沉降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Peck公式
【基金】:中铁建设集团科技项目(LX13-14)
【分类号】:U455.43
【正文快照】: 为解决城市的拥堵,城市规划中一般采用“上天入地”的方法,经济、合理、适量、高效地修建地铁隧道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地铁往往穿越建筑物、构筑物密集的城市建筑群。微小的地层扰动不加注意,往往造成严重后果,这就对地铁隧道的地表沉降控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新志;李术才;李树忱;李英勇;冯现大;袁超;;极浅埋大跨度连拱隧道地表沉降模型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6期
2 彭畅;O雨林;骆汉宾;李小青;吴贤国;;双线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3 朱才辉;李宁;张志强;;西安黄土地层盾构施工诱发地面沉降规律分析与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4 姜忻良;贾勇;赵保建;王涛;;地铁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11期
5 林存刚;吴世明;张忠苗;刘俊伟;李宗梁;;盾构掘进速度及非正常停机对地面沉降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2年08期
6 侯永茂;郑宜枫;杨国祥;葛修润;邱裕华;;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对环境影响的现场监测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1期
7 贾剑;石景山;周顺华;韦凯;;盾构隧道扩建地铁车站地表沉降预测及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8 陈春舒;夏元友;;Peck公式在长江一级阶地盾构中的适用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雷;;浅埋暗挖大跨度矩型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术[J];安徽建筑;2006年03期
2 朱永生;杨其新;;隧道施工导致的地表移动及变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3 李文广;胡长明;;深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4 韩煊;罗文林;李宁;;地铁隧道施工引起沉降槽宽度的影响因素[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5 阳军生;李建生;傅金阳;;隧道施工对邻近结构物影响评价软件的开发[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6 马静;徐前卫;金方方;明娟;;无衬砌支护下隧道拱顶塌方破坏模型试验[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7 姚燕明;罗仕恒;王世君;;盾构施工与邻近建筑的相互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8 周太全;华渊;吕宝华;;某地铁区间隧道冻结施工冻胀效应随机预测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9 朱永全;朱正国;黄松;;隧道施工公路路面沉降规律和控制标准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龚尚龙,杨转运,陈思甜;采用随机介质理论分析超浅层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一栋;;多目标规划理论在新建隧道开挖顺序优化问题中的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石朋飞;乌效鸣;;地下管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分析[A];2011年非开挖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永兴;王桂林;;高层建筑岩石洞室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应用 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4 刘纪峰;王逢朝;;考虑盾构隧道围岩扰动损伤的地表沉降预测[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5 蔺云宏;;地铁盾构施工穿越古建筑的加固方案设计[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杨征;何川;方勇;苏宗贤;;平行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7 王琪;罗俊成;王兵;;浅埋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贺利民;周太全;华渊;;某地铁区间隧道冻结施工冻胀效应随机预测分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9 张铭海;郭英杰;;浅埋暗挖法施工中的动态技术控制[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小礼;王金明;;考虑间隙参数和地层影响的隧道地表沉降预测[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诚;地铁盾构施工地表变形时空演化规律与预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克新;青岛地铁交叠隧道施工力学响应与地面建筑变形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胡荣明;城市地铁施工测量安全及安全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宇坤;受盾构隧道施工影响的砌体结构房屋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段光杰;地铁隧道施工扰动对地表沉降和管线变形影响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吴波;复杂条件下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贺跃光;工程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模型及监测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王桂林;岩石洞室地基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赵志民;隧道施工引起土体位移与应力的镜像理论研究以及回归方法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10 乔世范;随机介质变形破坏判据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浩浩;铁路隧道CRD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及其监控量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牛淑慧;安晋浅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及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迪;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4 姚娣;地铁一号线降水监测方案优化及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赵瑞传;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法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及施工控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春辉;地下工程临近既有地铁施工安全性影响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倩倩;北京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合理埋置深度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成伟;群洞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9 万灵;大跨度浅埋深隧道施工对地表变形影响数值分析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永林;武汉地铁虎—名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卿伟宸;廖红建;钱春宇;;地下隧道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2 姚爱军;赵强;管江;刘方元;宿宁;;基于北京地层地铁隧道施工的Peck公式的改进[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3 潘海泽;蒋冰玉;黄涛;;Peck公式在天津隧道盾构施工地面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3期
4 林镇洪;;单边扩帮特大跨公路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5 胡斌;莫云;胡新丽;唐辉明;冯晓腊;;Peck法在武汉地铁隧道地表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分析[J];工程勘察;2012年07期
6 李博;苏华友;赵旭伟;;成都地铁盾构隧道地表沉降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年04期
7 李小青;朱传成;;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数值分析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6期
8 沈培良,张海波,殷宗泽;上海地区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地面沉降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9 罗济章;刘正保;;开洞地基与框架结构相互作用的耦合分析法[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10 黄德中;周永习;戴仕敏;陈军;;上海外滩通道盾构穿越历史建筑群施工保护技术[J];施工技术;2010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季亚平;考虑施工过程的盾构隧道地层位移与土压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莫云;武汉地铁施工引起地面沉降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忠志;;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洪泽湖水质预测模型的尝试[J];治淮;1985年03期
2 杨晓光,熊昌炳;结构陶瓷材料断裂强度统计预测模型[J];航空动力学报;1989年03期
3 高攀;铁路客运量前景预测模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1年03期
4 袁昌明,崔晓君;事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刘稳殿;王丰效;刘佑润;;基于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24期
6 饶从军;王成;涂火年;;一种新的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6期
7 程俊;;汽车整车销售预测模型的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08期
8 杨闽中;方鸿琪;;城市工程地质环境预测模型[J];工程勘察;1989年01期
9 张卫民,康蓉莉;一种用于大闭环火控系统的脱靶量预测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0年04期
10 牛东晓;;城市电力需求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小彬;肖新平;;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煤矿安全预测[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荣桂;黄敏镁;;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服务业发展预测模型[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3 王亮;刘豹;徐德民;;预测模型的选择及其智能化实现[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肖健华;吴今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及应用[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李阳旭;邓辉文;;一种新的企业市场预测模型及其比较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马志元;;城市区域经济、人口、能源、环境综合系统预测模型及应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李兆芹;姚克敏;;一种新的疾病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李兆芹;姚克敏;;一种新的疾病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晓f^;;全球煤炭产量的灰色预测模型[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肖会敏;樊为刚;;基于神经网络的粮食产量预测模型[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预测模型”要缓行[N];网络世界;2006年
2 特约记者 刘京涛;华东化工销售员工设计价格预测模型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实习生 周鹏程;预测世界杯之外 大数据还能做什么[N];南方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张超;预测模型:推算SARS起落潮[N];科技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段佳;机器“品肉师”替您“尝鲜”[N];大众科技报;2010年
6 BMC首席IT技术官 Mahendra Durai IDC顾问 Eric Hatcher Randy Perry;预测智能:管理复杂基础架构的锁钥[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7 张琳 赵伟;巧用Excel构建利润预测模型[N];财会信报;2007年
8 杨宜勇(作者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发挥信息化对就业的“增补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汤浔芳 实习记者 董文萍;“孵化器”模式:大数据的垂直运营样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安丰;深部找矿的探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本文编号:889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8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