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道路环境对驾驶人眼动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20:27

  本文关键词:道路环境对驾驶人眼动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 实车试验 眼动 道路环境 驾驶人


【摘要】:为了分析道路类型条件对驾驶人眼动行为的影响,分别在城市道路、城乡结合道路及山区公路上开展试验,利用Eye LinkⅡ型眼动仪对20名驾驶人的眼动行为进行测试和记录,分析不同道路环境中驾驶人的注视区域、注视目标及注视时长等特征.结果表明,驾驶人根据道路环境的变化调整其视觉搜索行为,在交通环境相对简单的道路上,驾驶人注视较远且平均注视时间较短,而在交通环境复杂多变的道路上,驾驶人注视较近且平均注视时间较长.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驾驶人的视觉行为规律、提高驾驶人行车安全性奠定了试验基础.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物流学院;
【关键词】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 实车试验 眼动 道路环境 驾驶人
【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28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73046,6137419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G1221028,310822153101)
【分类号】:U491.254
【正文快照】: 1引言我国山区公路交通事故数及伤亡人数常年处于高位,同时,在交通拥挤的城市道路及环境较为单一的城乡结合部公路上,每年也发生相当数量的各类事故.研究人员发现,道路交通安全与驾驶人的视觉行为密切相关[1].Underwood等[2]很早就对驾驶人不同道路上行驶时的注视顺序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应时;马勇;付锐;孟妮;袁伟;;汽车驾驶人驾驶经验对注视行为特性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伟;城市道路环境中汽车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沅江;段莉;肖峗;;主成分分析法和德尔菲结合法的影响驾驶行为指标构建[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2 陈雪梅;魏中华;高利;;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行为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周晶;;驾驶员动视力在车险定价中的应用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12期

4 赵炜华;刘浩学;张锁;李杰;;夜间动态环境中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规律[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3期

5 黄凯;侯德藻;何勇;臧永超;;驾驶员动态视认特性初探[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年05期

6 王芳;陈飞;倪富健;戈若愚;程迎迎;;公路平面线形与驾驶员视觉搜索模式相关性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郭孜政;陈崇双;王欣;刘玉增;谭永刚;;基于证据理论的驾驶行为险态识别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青;郑南宁;马琳;程洪;;反射-折射多分辨率全向相机设计[J];光电工程;2006年02期

9 丁伟智;韩文元;孙岳;王荣;;标志视认性试验装置的研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2期

10 张殿业,金键,杨京帅,Graeme Mclay,Mike McDonald,吴建平;驾驶员安全可靠性多因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降雨环境下交通因素辨析与驾驶可靠性评价建模[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驰;考虑空间视野的高速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林广宇;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车载图像监控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李红杰;公路景观审美主体与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陶鹏飞;基于心理场理论的驾驶行为建模[D];吉林大学;2012年

6 柴毅;智能化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金键;驾驶疲劳机理及馈选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刘玉增;交通事故黑点的智能排查及整治对策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任有;交通环境下驾驶行为模拟与应急驾驶可靠性建模[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开冉;低驾龄驾驶人典型驾驶心理—行为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耀明;基于生物节律的公路客运驾驶员安全管理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玮;基于驾驶员动态视觉的视距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文斌;视知觉理论模型在中长隧道进口安全改善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广祥;基于驾驶行为的汽车主动防撞预警系统的安全车距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海伟;驾驶行为数据库系统开发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施卢丹;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驾驶人眼动注视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施晓芬;城市信号交叉口驾驶员速度控制和视觉搜索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李山虎;攻击性驾驶行为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王亚群;高速公路隧道小客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唐晓辉;不良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系统开发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江碧;李安;王维利;;不同天气状况下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柳忠起,袁修干,刘伟,王睿;在模拟飞机降落过程中的眼动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朱成平,杨秀文;模糊动态聚类法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黄凯;侯德藻;何勇;臧永超;;驾驶员动态视认特性初探[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年05期

5 吴晓峰;张磊;鲁海军;殷涛;;基于驾驶员工作负荷的公路线形一致性评价方法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年05期

6 齐庆杰,吴宪,温秀红;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刘哲义;高速公路驾驶员生/心理特点对行车安全的危害与预防[J];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03期

8 高振海,管欣,郭孔辉;驾驶员轨迹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6期

9 郭应时;袁伟;付锐;;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10 潘晓东;林雨;郭雪斌;方守恩;;逆光条件下交通标志的可视距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利芳;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飞军;基于熵的公路路线设计安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应时;交通环境及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眼动和工作负荷影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丽敏;驾驶员道路安全感量化评价模型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方鼎;汽车驾驶员动态视认性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孟妮;不同道路交通环境中驾驶员注视行为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娜;侯文生;郑小林;彭承琳;;基于Electrooculogram的眼动信息识别[J];仪器仪表学报;2007年08期

2 徐燕红;用眼动指标评价操纵人员发生变化的工作负荷[J];航空军医;1996年01期

3 柳忠起;袁修干;樊瑜波;刘伟;康卫勇;;模拟飞机着陆飞行中专家和新手眼动行为的对比[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年05期

4 王华容;;道路交通研究中眼动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交通医学;2014年02期

5 柳忠起,袁修干,刘伟,王睿;在模拟飞机降落过程中的眼动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高晓卿,王永跃,葛列众;眼动技术与脑电技术的结合——一种认知研究新方法[J];人类工效学;2005年01期

7 王葵;翁旭初;;句子学习过程中的眼动特征[J];人类工效学;2006年01期

8 孙瑞山;陈农田;;眼动分析技术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进展[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刘志方;张智君;田迅;;字号和词频对汉语阅读眼动模式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2012年01期

10 程时伟;孙志强;;用于移动设备人机交互的眼动跟踪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德立;陶云;;不同文体课文阅读过程的眼动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陶云;白学军;阎国利;;小学生插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周颖;刘俊升;;内隐攻击性的眼动实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贺荟中;方俊明;;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在背景知识参与下建立文本整体连贯的眼动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勇;阴国恩;;青少年类别使用的眼动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真;兰继军;;采用眼动方法进行的广告效果评价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齐s,

本文编号:890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90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8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