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地铁车辆交会对单洞双线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7-09-21 01:39

  本文关键词:地铁车辆交会对单洞双线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显示有限元 列车动载 双车交会 单洞双线隧道 动力响应


【摘要】:为利用显示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地铁交会工况对南京某大型单洞双线隧道的影响,基于拟实建模方法,在LS-DYNA环境下建立了地铁车辆-单洞双线隧道-土体耦合系统的全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模型非常接近真实情况,使用了接触方法来模拟轮轨之间,衬砌与土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使用了人工边界来模拟无限区域,还考虑了水压和土体预应力。对双车交会工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单洞双线隧道在交会工况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铁交会产生的应力响应和位移响应都属于很小量级,隧道在交会工况下是稳定的。结果能为此类隧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显示有限元 列车动载 双车交会 单洞双线隧道 动力响应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12AA01AA3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5287)
【分类号】:U451.3
【正文快照】: 为缓解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交通压力,包含复杂隧道结构的地铁轨道交通在我国多个城市迅速发展,因此,准确评估单洞双线隧道在地铁车辆交会工况下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数值模拟作为一种高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车辆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和车辆高速交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晶波,李彬;三维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2005年09期

2 李亮;张丙强;杨小礼;;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下大断面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3期

3 李雪冰;侯传伦;张曙光;张继业;张卫华;;高速列车交会时的风致振动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07期

4 杨勋;楼云锋;余克勤;葛鸿辉;金先龙;;核电站防波堤地震动力响应及破坏机理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3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李术才;徐帮树;薛翊国;张霄;;侧压力系数对海底隧道爆破效应影响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2 柳锦春;还毅;李建权;;人工边界及地震动输入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3 张q煌;钱彦岭;徐慧峰;王建伟;;基于Nastran的粘性和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模拟与验证[J];兵工自动化;2009年03期

4 刘晶波;刘祥庆;赵冬冬;;垂直断层破碎带对Rayleigh波传播与场地地震动反应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08年06期

5 高峰;王飞;伍臣宇;;棚洞与隧道洞口段的地震反应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2期

6 丁祖德;彭立敏;雷明锋;施成华;;高速铁路隧道列车振动响应影响因素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7 武崇福;张宁;;地表变形与地震共同作用下框架结构受力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梁建文;张炳政;巴振宁;;层状场地中透镜体对地震动影响的基本规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5期

9 黄元元;王朝令;;瑞利面波—横波在隧道掌子面相互转换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应用于隧道超前预报[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10 刘晶波;李彬;;Rayleigh波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6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峰;动荷载条件下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郜新军;地震及列车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桥梁动力响应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谢志南;波动数值模拟人工边界的稳定问题[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胡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密集过渡段路基动力试验与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杨宇;场地地震波动模拟中透射边界稳定性问题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丽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地震动输入与侧向刚度控制方法[D];重庆大学;2010年

9 赵新涛;城市岩体开挖爆破振动效应及安全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马立秋;爆炸荷载下城市浅埋隧道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松;大型沉箱码头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立杰;地下水工隧洞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辉;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受隧洞穿越影响的抗震性能分析[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4 董光辉;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廖烟开;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复杂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卿伟;车—隧耦合条件下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分析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估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周振纲;渡槽结构水平地震响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8 乔海娟;地下式水电站厂房的动力特性分析与性态识别[D];天津大学;2010年

9 王新;大型盾构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曹露芬;轨道车辆与隧道耦合振动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晶波,王振宇,张克峰,裴欲晓;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大型动力机器基础三维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2年03期

2 刘晶波;王振宇;杜修力;杜义欣;;波动问题中的三维时域粘弹性人工边界[J];工程力学;2005年06期

3 李炎保;蒋学炼;刘任;;防波堤损坏特点与其成因的关系[J];海洋工程;2006年02期

4 刘晶波,李彬;三维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2005年09期

5 刘堂红,田红旗;磁浮列车明线交会横向振动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6 李德武;列车振动对隧道衬砌影响的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7 刘立平;防波堤的震损机理与抗震设防[J];水运工程;1992年03期

8 田红旗,贺德馨;列车交会压力波三维数值的计算[J];铁道学报;2001年03期

9 梁波,蔡英;不平顺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分析[J];铁道学报;1999年02期

10 刘晶波,吕彦东;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的一种直接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成宇,张生林;下南坪双线隧道快速掘进技术[J];隧道建设;2001年03期

2 赵子龙;大瑶山铁路双线隧道破土进洞[J];土木工程学报;1981年04期

3 刘慧,史雅语,冯叔瑜;招宝山超小净间距双线隧道控制爆破监测[J];爆破;1997年04期

4 孙国庆;;双线隧道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5期

5 党超;阳生权;;近距离双线隧道开挖时空效应监控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6 丁春林,王春河;双线隧道暗挖施工技术及其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7 杨斌;谢金宝;于丽颖;;双线隧道提速后的瞬变压力及缓解措施[J];铁道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8 张碉堡;;浅谈高速公路双线隧道施工[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年01期

9 刘慧;招宝山超小净距双线隧道的安全控爆研究[J];工程爆破;2000年01期

10 郭鸿昌;田文杰;;大断面近距双线隧道综合降水技术[J];建筑技术;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昌智;孙一坚;黄卡;;铁路双线隧道有害气体分布规律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2 施大震;;软岩双线隧道锚喷永久衬砌试验[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3 费瑞振;彭立敏;施成华;杨伟超;雷明锋;;高速铁路双线隧道列车风特性与人员安全性分析[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芳标;吴顺川;高永涛;李健;熊峰;;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双线隧道初支极限相对位移模型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谢明立;;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改进工法在高速客运专线青罗峰隧道的成功运用[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通讯员 李连明 罗昌敏;中铁五局集团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隧道成洞突破5000米[N];人民铁道;2012年

2 记者 尹登明 通讯员 张圆圆;兰新铁路首座双线隧道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通讯员:王立武 曾正贤;复杂地质特长双线隧道怎么打?[N];科技日报;2003年

4 记者王立武曾正贤;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双线隧道施工综合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5 记者 尹登明;包西铁路最长双线隧道新九燕山隧道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6 李永旺;大地铆钉[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通讯员陈奇;武汉市地铁2号线24标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孙萍;交通气喘吁吁 地铁呼之欲出[N];黑龙江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梦莎;城市地铁CRD工法的优化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周卫兵;竖井对高速铁路双线隧道空气动力效应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国亮;水平冻结暗挖地铁双线隧道受力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91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91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f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