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一种对公路桥梁振动半主动控制的新策略

发布时间:2017-09-22 21:27

  本文关键词:一种对公路桥梁振动半主动控制的新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振动控制 公路桥梁 磁流变液 逆模型 力反馈


【摘要】:为了有效抑制隔震桥梁震后过大的梁体及支座位移,提出了一种适合MRD的基于力反馈(FF)形式的半主动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了采用隔震装置提供的恢复力作为主要反馈信号的半主动控制策略,然后给出了欲使MRD产出预期阻尼力而应施加的电流准则,最后设计出基于力反馈形式的半主动闭环控制系统.分别采用Passive-off,Passive-on,FF和CO等四种控制算法对一座三跨隔震连续梁桥的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FF算法对梁体位移、支座位移和墩底剪力的控制效果要比其他三种算法显著.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振动控制 公路桥梁 磁流变液 逆模型 力反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077)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14B00)
【分类号】:O328;U442.55
【正文快照】: 尽可能地降低公路桥梁的地震响应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1-3].半主动控制凭借其适应性强且对能源依赖度低等优势,日益成为公路桥梁振动控制的主力军.目前常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有Clipped-Optimal(CO)[4]和Lyapunov[5]等.由于控制系统自身的非线性,不能保证以上算法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涌泉;陈水生;;基于屈服强度与支座分布影响的LRB隔震效果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音;蔡隆文;高智能;卓卫东;;基于增量动力分析和纤维模型的矮塔斜拉桥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2 沈菲君;徐振华;;与轨道交通共建的双层高架桥梁抗震性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年10期

3 武维宏;;超大直径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索塔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年10期

4 陈旭;周东华;章胜平;王鹏;李龙起;;压弯截面的弹塑性弯矩-曲率相关关系的解析法[J];工程力学;2014年11期

5 朱勇毅;罗富元;;中小跨桥梁横向抗震挡块的合理设置方式[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年11期

6 黄学漾;宗周红;黎雅乐;夏樟华;;独塔斜拉桥模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7 高峰;;简支转连续桥梁下部抗震稳定性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8 柳春光;郝二通;张士博;孙国帅;;LCCA方法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综述[J];中外公路;2014年06期

9 何双;赵桂峰;马玉宏;崔杰;谢礼立;;基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隔震桥梁易损性对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6期

10 李宏祥;;速度锁定支座在中新生态城故道桥上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燕斌;冯云成;;厦漳跨海大桥南汊北引桥减隔震方案设计[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yN;冯谦;黄滔;;从汶川地震典型桥梁震害谈桥梁抗震对策[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晓伟;倪晓博;沈星;叶爱君;;桥梁横向新型金属阻尼器及其应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4年

4 李立峰;吴文朋;胡思聪;刘守苗;;地震作用下高墩大跨桥梁时变易损性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4年

5 宋波;卞淑媛;杨德圣;黄盛楠;;基于广义刚度的大跨三塔斜拉桥构件重要性评价[A];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6 宋波;卞淑媛;杨德圣;;大跨三塔斜拉桥地震作用下易损性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付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宗雪梅;城市多层立交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李鹏飞;应力相关阻尼模型及其在梁式桥动力分析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李忠三;基于静动力特性的多塔长跨斜拉桥结构体系刚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鲁四平;软土深基坑开挖下铁路桥梁力学性能及安全监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丁明波;铁路重力式桥墩抗震加固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张永亮;铁路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8 陈旭;钢筋混凝土柱二阶弹塑性计算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等截面多跨连续梁桥减隔震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杜磊;单索面塔梁墩固结体系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黄里;高速公路桥墩优选方案抗震特性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4 李玉华;波纹钢腹板桥梁静动力特性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年

5 杨爽;近距离爆破开挖对已建拱桥受力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陈育廷;减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7 赵福利;金盘大桥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王灿;基于OpenSees的薄壁钢箱混凝土墩柱抗震性能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9 蒋林珊;缆索对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阶段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10 薛晓杰;地震作用下加芯混凝土桥墩的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建文,朱f^,张静;隔震桥梁结构的简化反应分析及设计参数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李黎;陈元坤;杨金虎;叶志雄;;桩-土-桥相互作用对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1期

3 郭全全,张文芳,吴桂英,刘季康,李珠;中国国家大剧院结构地震分析[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4 王丽,阎贵平,孙立;LRB隔震桥梁减震效果分析[J];工程力学;2003年05期

5 陈水生;万益春;野田尚昭;;隔震桥梁地震响应非线性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张骏,阎贵平;减隔震支座对梁式桥抗震性能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发;关于双半主动控制问题[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94年S1期

2 蒙文流;韦树英;罗会来;;半主动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黄东鑫;费树岷;;单跨简支梁竖向振动的磁悬浮半主动控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4 孙清,张陵,史庆轩,周进雄,倪建华;结构振动的滑模变结构半主动控制[J];计算力学学报;2003年05期

5 刘栋栋,李淑玉;H_∞优化控制理论在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3期

6 谢U_龙;;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响应半主动控制[J];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7 孙清,张智谦,周进雄,张陵,田绍峰;时滞对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效果的影响[J];应用力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周星德,张华;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结构半主动控制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5年01期

9 张春巍,欧进萍;结构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的改进算法与仿真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1期

10 王德山,陈水生,卢其发;工程结构地震响应模糊半主动控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玉敖;何亚东;;瞬时最优半主动控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2 刘栋栋;李淑玉;;H_∞优化控制理论在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3 程传辉;刘清良;邱国兴;;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的实用性研究[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 孙清;伍晓红;刘正伟;李鹏;;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的时滞效应[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5 陈勇;虞雅梅;楼文娟;孙炳楠;;基于时间离散模型的斜拉索振动半主动控制[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彭文韬;徐家云;李桂青;;半主动控制结构设计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7 董宏英;霍达;徐宁寿;李云栋;;考虑时延的内置经络系统半主动控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8 梅真;;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张巍;李江;何玉敖;;半主动控制与被动耗能减振控制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10 李杰;陈建兵;彭勇波;;半主动随机最优控制系统的密度演化分析[A];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伟;多维多点地震激励的大跨度空间结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D];天津大学;2009年

2 李秀领;非对称建筑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亓兴军;桥梁减震半主动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李江;高层建筑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路;基于蚁群算法的结构半主动控制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赵永春;基于压电材料的悬臂梁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刘建军;建筑结构半主动控制系统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许祖德;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分析及仿真程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祝辉;弹塑性结构的主动和半主动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冯中杰;相邻结构体系的主动和半主动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张军;发动机振动及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2年

8 赵林;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及其实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肖海军;神经网络在土木工程结构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10 邵兵;形状记忆合金增强复合材料梁及其振动半主动控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02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02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2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