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突水突泥形成过程及受断层倾角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隧道施工突水突泥形成过程及受断层倾角影响研究
【摘要】: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区段极易发生突水突泥现象,是隧道施工中面临的一类严重的工程灾害问题。为了探究突水突泥形成过程和其受断层倾角的影响,避免隧道施工穿越富水断层区段时发生严重的突水突泥工程灾害,文章利用离散元方法,通过颗粒体与流体耦合,模拟了富水断层在不同倾角时,隧道开挖所引起的突水突泥全过程。模拟过程中对隧道周围岩体的裂隙发育、隧道内的突水量和突泥量进行追踪和统计,分析了突水突泥通道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断层倾角对隧道突水突泥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水断层倾角越小,隧道与断层的垂直距离越小,越易发生突水突泥破坏,且突水突泥越易集中在掌子面底部位置。该研究结果可为富水断层区域隧道开挖的方案设计及突水突泥事故的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关键词】: 富水断层 断层倾角 隧道 突水突泥 颗粒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433,51578457) 国家973计划子课题(2011CB013605-5)
【分类号】:U455.49
【正文快照】: 耿萍1权乾龙2王少锋1安俊吉1晏启祥1(1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2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天津120000)修改稿返回日期:2014-12-101引言对于修建的隧道工程,当其工作面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或者有高承压水存在时,如果施工中处理措施不当,可能发生严重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勋;任旭华;束加庆;单治刚;;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期涌突水数值模拟[J];红水河;2009年05期
2 彭文庆;王卫军;李青锋;;不同断层倾角条件下防水煤柱合理宽度的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黄存捍;冯涛;王卫军;刘辉;;断层影响下底板隔水层的破坏机理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4 黎良杰,钱鸣高,,李树刚;断层突水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1996年02期
5 王媛;陆宇光;倪小东;李冬田;;深埋隧洞开挖过程中突水与突泥的机理研究[J];水利学报;2011年05期
6 周健,廖雄华,池永,徐建平;土的室内平面应变试验的颗粒流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7 张民庆;孙国庆;;隧道工程突泥突水灾害处治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6期
8 冯梅梅;茅献彪;白海波;王鹏;;承压水上开采煤层底板隔水层裂隙演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9 卜万奎;茅献彪;;断层倾角对断层活化及底板突水的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0 周健,池永,池毓蔚,徐建平;颗粒流方法及PFC2D程序[J];岩土力学;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娟;;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特点及其应用现状综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汪成兵;朱合华;;隧道塌方影响因素离散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3 曾远;周健;;砂土的细观参数对宏观特性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4 李兵;张顶立;;基于隔水关键层突水系数法的海底隧道施工突水危险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5 孔祥臣,陈谦应,贾学明;土石混合料振动击实试验的PFC~(2D)模拟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杜永彬;;太大公路徐家寨滑坡运动的数值模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7 魏龙海;李东升;路军富;;卵石地层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工法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彭柏兴;李凯;雷金山;;长沙市劳动路湘江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影响[J];城市勘测;2010年01期
9 白若虚;程雪松;郑刚;;关于土渗透系数颗粒流细观参数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1期
10 王春瑞,肖洪天;受煤层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煤层开采安全性分析[J];地质与勘探;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柏兴;雷金山;程斌;李凯;;湘江隧道岩溶发育规律及其风险分析[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宁;高岳;;透明砂土三轴试验的颗粒流模拟[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熊友山;王国斌;邓长青;利奕年;;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岩溶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关键技术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寅;周健;;砂土振冲过程的颗粒流程序仿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朱方园;蒋明镜;郑敏;吴晓峰;;基坑开挖数值模拟方法的对比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刘文白;周健;;桩-桶基础上拔载荷试验的数值模拟[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唐娴;;基于颗粒流程序的沥青混合料颗粒接触模拟[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孟云伟;柴贺军;;颗粒流离散元在滑坡运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王涛;;隧洞围岩破坏的颗粒流模拟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彭林军;宋振骐;;煤矿顶板透水事故预测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孙谋;盾构隧道进出洞土体颗粒渐进破坏模式分析及加固精细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周淮;静载下H-V加筋土挡墙的作用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马士伟;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与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志军;新朝川矿矿井水分布规律研究与防治对策[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文娟;采动围岩运动规律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新凤;砂岩含水层富水性预测及水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廖彪;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闫庆庆;基于GIS的煤矿多元信息拟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伟;高密度电法在煤层底板破坏规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9 刘谆;基于FPGA的煤矿突水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苏永红;异型面平煤装置的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启言;杨天鸿;于庆磊;唐春安;冷雪峰;;基于渗流-损伤耦合分析的煤层底板突水过程的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2 杨兵;;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岩溶灾害的工程处治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3 邓中策,蔡永恩,王成绪;煤层开挖过程中底板突水的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及初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6期
4 杨天鸿,唐春安,刘红元,朱万成,冯启言;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J];地质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5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6 刘宝臣;向志坤;林玉山;卢春名;张炳晖;;锦屏二级水电站隧洞工程岩溶涌突水机理[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刘招伟,张民庆;隧道深埋充填型溶洞注浆施工技术探讨[J];隧道建设;2003年05期
8 石新栋;圆梁山隧道主要地质问题及施工对策[J];隧道建设;2004年05期
9 干昆蓉;杨毅;李建设;;某隧道岩溶突水机理分析及安全岩墙厚度的确定[J];隧道建设;2007年03期
10 施龙青,曲有刚,徐望国;采场底板断层突水判别方法[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衔光;;大支坪隧道典型突水突泥事件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公路;2009年S1期
2 张民庆;彭峰;邹明波;谢晓飞;;铁路隧道不良地质突水突泥治理技术与工程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3 陈建军;;浅析隧道突泥治理[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年09期
4 胡文学;杨雁;;瑶寨隧道突水突泥原因分析与处治[J];西部交通科技;2013年10期
5 张万营;何泉;;三线大跨公路隧道突泥处置洞身结构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4年08期
6 毛邦燕;许模;蒋良文;;隧道岩溶突水、突泥危险性评价初探[J];中国岩溶;2010年02期
7 张民庆;汪纲领;孙国庆;;南广铁路白云隧道断层突泥灾害治理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8 王海波;;木垴山隧道岩溶发育引发突泥的处理[J];公路交通技术;2012年05期
9 林承华;尹术军;;盘岭公路隧道涌水突泥治理措施[J];交通科技;2014年02期
10 李卫民;洋碰隧道右线出口突水突泥段的施工技术[J];公路;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厚金;林进和;蒋开贵;;南岭隧道石灰岩溶大突泥化学灌浆实例[A];中国锚固与注浆工程实录选[C];1995年
2 王海亮;刘涛;单红仙;刘小丽;郑建国;;某城市隧道突泥涌水原因分析及治理[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侯军红;;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林达明;尚彦军;陈明星;乔广红;王开洋;;雁门关隧道大变形突泥段地质结构与力学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5 王卫军;赵延林;;矿井岩溶突水灾变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晋升邋沈祥辉;专题研究突水突泥等施工难题[N];恩施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珊珊;稳稳穿越断裂带[N];中国交通报;2014年
3 记者曾立;穿越“地质博物馆”[N];重庆日报;2009年
4 记者 孔祥文;六沾铁路复线乌蒙山1号隧道解除安全警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孔祥文;征战“世界级难题”[N];工人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孔祥文 本报记者 矫阳 何晓亮;穿越巍巍乌蒙[N];科技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杨广臣;安全防线的细节诠释[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8 唐江省 沈北林 曹建忠;踏遍青山人未老[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9 袁蓉生 谢崇志 李连明;每一寸都是难题 每一步都靠智勇[N];中国交通报;2012年
10 万承茂;乌江天险铸精品[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子汉;基于饱和与非饱和渗流隧道突水突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2 龙洪;岩溶隧道突泥机理及处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郭文广;岭脚隧道突水突泥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4 李付法;锦屏水电站辅助洞突水、突泥机理及预测预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张通国;岭脚隧道涌水突泥段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6 靳柒勤;寒岭界隧道涌水突泥段施工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董帅;铁路隧道突泥灾害及其对近接工程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8 罗雄文;深长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及其致灾模式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翁贤杰;富水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水突泥机理及注浆治理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梁艇栋;某巷道岩溶突泥体注浆室内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05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0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