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9:14

  本文关键词: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泡沫沥青 压实温度 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摘要】:为研究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采用两种不同的沥青根据拌和温度与压实温度确定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疲劳试验对比研究了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对于基质沥青而言,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略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其他路用性能均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泡沫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优于其他两种基质沥青混合料。
【作者单位】: 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泡沫沥青 压实温度 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 Mixture Asphalt,简称WMA)技术可以降低沥青拌和时的黏度,在相同拌和效能下可以增加沥青对集料的附着,从而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及摊铺温度,相对于常规的热拌沥青混合料,WMA的生产温度可以降低20℃~55℃,而使用性能基本不变[1]。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世法,颜彬,季节,高原;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J];公路;2005年07期

2 李忠凯;;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欧洲的实践[J];中外公路;2010年04期

3 李祝龙,丁小军,赵述曾,吴德平;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护[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4 杨小娟;李淑明;史保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与应用分析[J];石油沥青;2007年04期

5 吕伟民,拾方治,朱良谱,徐斌;应用泡沫沥青铺筑道路基层[J];上海公路;2003年01期

6 刘至飞;吴少鹏;陈美祝;胡德明;;温拌沥青混合料现状及存在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世法;罗晓辉;孙中阁;;SBS改性乳化沥青温拌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振;徐世法;罗晓辉;季节;;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评价[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根;李振;徐世法;季节;;掺加旧料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孙吉书;肖田;杨春风;靳灿章;;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孙大权;王飞;孟庆楠;;温拌沥青混合料合理施工温度及压实特性的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2期

6 陈红缨;徐健;王新南;郑晓光;;温拌型排水沥青路面集成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8期

7 张恩;刘文年;;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8期

8 董江峰;谭昆化;何唯平;;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云南普炭公路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5期

9 陈四平;;蚌淮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尚培东;;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研究与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昌轩;郑晓光;;生态环保道路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吴剑;;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长大公路隧道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邱峰涛;王哓建;郑鑫;;温拌沥青混合料概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4 刘至飞;吴少鹏;陈美祝;;温拌沥青混合料现状及存在问题[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颖;刘明;;公路行业中的低碳技术[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宋科;何唯平;赵欣平;李明;;温拌沥青技术的发展概述[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7 肖鑫;张起森;;温拌沥青混合料(WMA)技术与应用[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8 黄绍龙;胡寅;沈凡;丁庆军;;不同温拌剂对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分析[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9 陈明强;赵松;;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干线公路中应用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樊兴文;;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研究[A];2013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平;乳化型温拌剂研发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宿秀丽;隧道沥青混合料温拌阻燃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黄刚;高温条件下抑烟改性沥青开发及混合料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王春;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江晓霞;沉管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蔺瑞玉;沥青路面建设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航;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振;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3 朱祖煌;温拌型阻燃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苏明;新疆地区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王晓乾;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彭俊威;基于纤维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及其施工工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孙国庆;降噪环保型隧道铺装层TSEM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荣慧;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周巧英;缓粘沥青作用机理、路用性能测试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王晓钟;永古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世法,颜彬,季节,高原;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J];公路;2005年07期

2 刘江;在庆祝《京都议定书》生效活动上的讲话[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05年03期

3 沙庆林;沥青和沥青混凝土现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4 史保华,蔡良才,孙涛,黄必斌,梁开俊;机场沥青道面碾压机械配置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5 李强,马松林,王鹏飞;沥青路面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6 李祝龙,丁小军,赵述曾,吴德平;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护[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7 张争奇;李宁利;陈华鑫;;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与压实温度确定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8 杨小娟;李淑明;史保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与应用分析[J];石油沥青;2007年04期

9 李德超;;两种温拌混合料添加剂性能室内试验比较[J];石油沥青;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长军,杨光;水泥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7期

2 刘爱;沥青混合料质量分析及控制[J];山西建筑;2003年04期

3 马云朗;彩色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施工简介[J];市政技术;2003年01期

4 陈耀典;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原因及改善措施[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3年02期

5 李智,徐伟,王绍怀,张肖宁;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6 张淼;李凯峰;刘福坤;;浅谈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症状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1期

7 李立寒,曹林涛,罗芳艳,郭亚兵;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4年01期

8 蔡建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控制与配合比调试[J];山西建筑;2004年07期

9 马立军,谭积青,姚学昌;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在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01期

10 王捷,吴建浩;关于沥青混合料密度测试计算方法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圣枫;杨新华;陈传尧;;粒径和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流变行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蔡绪梅;王芳;;利用试验数据有效指导沥青混合料生产[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3 丁育青;刘海;汤文辉;冉宪文;;一种沥青混合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宋晓燕;李源渊;周卫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建昌;;热铺沥青混合料变异分析与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喻光华;喻荣华;黄善华;曾辉;;沥青混合料施工配筛[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可;史炳中;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与强度机理[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8 柳浩;李自明;李桂军;冯润;苏玉昆;李宝生;黄颂昌;秦咏春;;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9 刘至飞;吴少鹏;陈美祝;;温拌沥青混合料现状及存在问题[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云龙;何唯平;;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云南普炭公路的施工应用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中华;沥青混合料力学机理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3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张林山 贺正懿 记者 牛彦君;天祝公路段研制出沥青混合料保温箱[N];甘肃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袁岚;长安街大修工程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交轩;应用温拌技术 筑路节能无污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葛玲玲邋徐亚栋;南理工研发成功沥青混合料搅拌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10 任晓明;温拌沥青混合料首次用于省城道路养护[N];太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周长红;沥青混合料非连续力学计算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锁利军;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常明丰;基于颗粒物质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肖鑫;排水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及排水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乔英娟;沥青混合料位移场测定与流动性车辙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杨;沥青混合料多功能剪切仪的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朱磊;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蓝碧武;冰冻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残余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苏明;新疆地区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张媛;基于能量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姚秋玲;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欧阳岚;沥青混合料剪切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8 谢泽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三轴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9 马翔;高速公路修复工程中多种类型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汤存占;旧路沥青混合料再生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7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07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