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浅埋连拱隧道力学特征测试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软弱围岩浅埋连拱隧道力学特征测试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工程 软弱围岩 现场测试 连拱隧道 力学特征
【摘要】:为研究软弱破碎围岩浅埋连拱隧道支护体系力学特性,以某连拱隧道为依托,采用钢弦式传感器,对围岩压力、锚杆轴力、钢支撑内力、二衬受力及中墙内力等进行系统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拱部两侧拱腰位置围岩压力较大,呈"猫耳朵"分布。受地质和施工因素等的影响,拱部围岩压力实测值与公路隧道设计细则计算值相差较大。中墙底部及两侧边墙底部基底压力大。正洞锚杆轴力量值很小,建议取消正洞锚杆。侧导洞锚杆作用明显,根据围岩情况可以保留。钢拱架受力最大位置在拱腰处,拱顶处钢拱架承受拉应力,其他部位为压应力,部分拱架受力接近屈服,型钢拱架作用十分明显。中墙顶部钢筋计受拉,其余位置受压,中墙上部受力较下部敏感。左右线先后应力释放对中墙有一定的"纠偏效应",但中墙受力始终处于偏压状态。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长安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弱围岩 现场测试 连拱隧道 力学特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1008029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编号11JK0533
【分类号】:U451
【正文快照】: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的修建具有工序繁杂、围岩多次被扰动、结构体系受力多次转换等特点[1-3]。自2000年我国首次采用连拱隧道结构形式以来,在结构分析、现场测试和模型试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2004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4]首次明确了双连拱隧道结构形式,并给出了建议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飞;丁文其;朱合华;邝宏柱;;连拱隧道中隔墙现场监测及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2 赖金星;谢永利;李华;赵严峰;;软弱破碎围岩双连拱隧道安全施工与监测[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4期
3 袁勇,王胜辉,杜国平,李丹;双连拱隧道支护体系现场监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4 丁文其;王晓形;朱合华;杨林德;李志厚;;连拱隧道设计荷载的确定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彤;刘新东;;浅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的力学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宁培淋;杨锐;孙世永;;深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3 许崇帮;夏才初;王华牢;;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中墙临时支护优化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4 朱超;许兆义;王晓;;三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张鹏;李献勇;陈剑平;;基于小波降噪的隧道围岩监测数据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邱道宏;陈剑平;王坛华;;分离式隧道非同步开挖两洞相互影响程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7 任松;王新胜;姜德义;李林;王春荣;;隧道长期安全监测及评价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8 朱正国;刘志春;孙明磊;陈明长;;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及结构计算[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赖金星;谢永利;李华;赵严峰;;软弱破碎围岩双连拱隧道安全施工与监测[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4期
10 朱劲;李天斌;李永林;周大川;兰富安;姜洪涛;钱琳;;Beam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铜锣山隧道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超;大瑞铁路罗家村隧道地质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贵红;连拱隧道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吴梦军;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与二次衬砌最佳支护时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吴祥松;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及动态三维反馈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5 朱正国;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动态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汪成兵;软弱破碎隧道围岩渐进性破坏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蔡来炳;软弱围岩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力学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龚建伍;扁平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力学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任长吉;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鹏;基于小波理论的白鹤隧道围岩稳定性非线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俊清;复杂地质条件小净距短隧道现场监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胡泽超;偏压连拱隧道中隔墙力学分析及施工优化[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3 丁云;考虑耦合效应的地下结构可靠度响应面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4 王书刚;八字岭分岔隧道稳定性分析及其安全控制[D];山东大学;2006年
5 魏英华;复杂地质条件下连拱隧道变形规律及施工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戴武奎;马鞍山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监控量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盛明宏;复杂地质条件下双连拱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覃庆通;大跨度连拱隧道围岩与结构力学特性的现场测试与数值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9 金美海;高速铁路隧道穿越富水大断层施工灾害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郑东明;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及反演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亮;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陈秋南,张永兴,吕强,万文,阳生权;关口垭隧道塌方处理及效果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3 马万权,程崇国;关于连拱隧道建设技术问题的思考[J];公路;2003年10期
4 李玉文,田尚志,陈贵红;连拱隧道的中墙设计[J];公路;2004年10期
5 曹永双,李建红;软弱围岩双跨连拱隧道施工工艺[J];公路;2005年02期
6 陈建勋;李建安;;公路隧道二次衬砌厚度的优化[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7 熊安祥,李俊法,伍绍鸿;新杨柳湾隧道施工及相邻既有隧道监测[J];铁道建筑技术;2000年02期
8 杨晓华,谢永利;公路隧道坍方综合处治技术[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胡庆安,夏永旭,王文正;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夏永旭,裘军良,王永东;神经元网络在公路隧道支护设计中的应用[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赖金星;软岩双连拱公路隧道力学性状测试与施工过程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为成;王飞;;连拱隧道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应用研究[J];土工基础;2006年03期
2 林志良;;福建省连拱隧道的发展[J];公路;2006年10期
3 孔祥金;;“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科研课题通过验收和鉴定[J];公路隧道;2006年02期
4 王亚琼;谢永利;;连拱隧道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J];公路;2008年06期
5 代泽森;;连拱隧道施工[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2期
6 郑文博;蔡永昌;石湛;聂建春;;连拱隧道设计计算荷载合理取值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5期
7 夏保祥,张永康;练江连拱隧道的施工[J];公路;2001年06期
8 袁勇,彭定超,章勇武;筲箕湾连拱隧道结构稳定性分析[J];华东公路;2001年05期
9 刘洪洲,黄伦海;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现状[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1期
10 马万权,程崇国;关于连拱隧道建设技术问题的思考[J];公路;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沈明荣;何之民;陶履彬;;连拱隧道动态施工模型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唐颖;陈晓钜;;浅论连拱隧道设计[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王廷伯;;练江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朱汉华;傅鹤林;潘明军;范臻辉;;连拱隧道设计施工研究与实践[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5 陈秋南;张永兴;;连拱隧道设计施工理论及其修建关键技术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倩;范海云;骆凤涛;;M型连拱隧道的一种施工工法[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李志厚;雷华;陈树汪;;云南省公路连拱隧道的技术进步[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海波;阳军生;杨峰;;地形偏斜条件下连拱隧道“半明半暗”及“半路半隧”结构型式的比选[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毕研川;王涛;;基于地层—结构法的某连拱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分析[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10 王玉标;芮勇勤;;浅埋连拱隧道施工动态空间力学效应演化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陈云芬;技术创新提升我省连拱隧道建设水平[N];云南日报;2010年
2 记者 吴丹 通讯员 梁晓明;连拱隧道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05年
3 记者 刘家铭邋通讯员 吴葵霞;八成多搬迁户完成搬迁[N];福州日报;2007年
4 杨秀权 倪作霖 王继常;路建山腰艺超群[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5 驻安徽首席记者 吴敏 通讯员 郭传厚;科技创新支撑安徽两型高速[N];中国交通报;2014年
6 石志荣;大跨径连拱隧道成功穿越特大溶洞区[N];中国水利报;2004年
7 通讯员 邓正德 张玲;八次平安穿越国道[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8 记者 张跃彬;和平路以北三连拱隧道现雏形[N];石家庄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冰梓;环岛西打通重要节点[N];珠海特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守中;连拱隧道施工动态仿真与信息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陈秋南;非对称连拱隧道动态施工力学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陈贵红;连拱隧道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吴祥松;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及动态三维反馈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5 林刚;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蔡来炳;软弱围岩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力学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朱正国;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动态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吴梦军;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与二次衬砌最佳支护时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石建勋;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李新志;超浅埋大跨度连拱隧道围岩受力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计瑞;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数值模拟及其优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洪武;基于支护结构响应的连拱隧道爆破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高世军;连拱隧道适应性与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甄浩宇;连拱隧道设计及施工优化[D];长安大学;2007年
5 任安菊;连拱隧道开挖过程空间应力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余凡;连拱隧道计算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谈杜勇;连拱隧道开挖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及其三维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伟纲;施工过程中连拱隧道[D];湖南大学;2007年
9 粟伟;大跨径连拱隧道塌方预报及其演化机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贺美郡;西台子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7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0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