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复杂道路环境中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7:33

  本文关键词:复杂道路环境中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安全 应激反应 回归模型 训练次数 眼动仪


【摘要】:为提高驾驶人在复杂道路环境中的应激反应能力,利用汽车驾驶模拟器试验平台和眼动仪,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4种道路应激场景,研究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通过回归分析,研究驾驶人在复杂道路环境下应激反应能力与训练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率与应激训练次数的对数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高;高速公路雾天(前车未打转向灯突然换道)条件下,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较差;非职业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可通过恢复性训练,较快回到原来的应激反应水平。
【作者单位】: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系;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路桥室;
【关键词】交通安全 应激反应 回归模型 训练次数 眼动仪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110752)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
【分类号】:U491.254
【正文快照】: 0引言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交通事故中,驾驶人应激反应不良而导致的约占30%[1-2]。研究表明[3-7],通过对驾驶人进行应激反应能力训练,能有效预防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对驾驶人应激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工作,美国的Adams等[8]研究了驾驶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制动操作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雪梅;魏中华;高利;;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行为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张展宏;;基于模拟器的驾驶员应急状态下刹车反应时间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王均国,庞国强,贾志绚;驾驶员应激与行车安全[J];山西交通科技;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博;周玲娟;;基于Direct 3D技术的驾驶员应激仿真系统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

2 王吉秋,李志鸿,林乐胜,张正生,樊鑫,杜朋君;经肝裸区腔房转流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3 陈雪梅;魏中华;高利;;紧急状况下职业驾驶员适宜性评价遴选系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4 陈雪梅;魏中华;高利;;驾驶员转向行为与生理反应的混合效应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李田勋,文宗曜,王鸿儒,苑连美;对毛细血管壁物质交换等式的探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1年03期

6 李洪,钱坤喜;模拟心血管系统装置的研制及其在血液动力学测试中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5期

7 黄小平,沈建平,张银娣,,赵兴群;计算机辅助外周阻力测量[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5年04期

8 李严冰,王丽,孙秀珍,李九冰;少年运动员恒定负荷条件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与心血管功能的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9 李秀丽;焦海贤;黄婷;刘伟;;基于驾驶适应性和人因工程的事故预防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陈建斌,饶帮复;病毒性心脏病心肌能量代谢变化[J];重庆医学;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Research on the Steering Model Under Emergency[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2 陈仲林;张青文;胡英奎;刘英婴;;道路照明水平下光源色温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探讨[A];上海市照明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上海市照明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仲林;张青文;;建筑物理创新实验探索[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赵亮;胡江碧;;眼动与驾驶行为的相关性分析[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驰;考虑空间视野的高速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马宁;心脏多点组合同步起搏的心电生理学和血液动力学效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3 郑柯;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高速公路线形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4 甘洪全;冠心Ⅱ号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向海燕;无创伤人体逐拍动脉血压测量技术[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朱肖星;MN9202对大鼠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马丽焱;三七总皂甙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8 姬军;胸—头脉搏波传导时间测量技术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9 许闻桥;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和背向散射积分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10 乔建刚;基于驾驶员因素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家甄;基于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的沙漠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丽华;基于PPG信号的无袖带连续性血压测量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于志鹏;蛋清源ACE抑制肽的结构鉴定及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杜盼盼;突发性心血管病无创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檀深秋;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控制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初娜;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苑风霞;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驾驶行为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曾翼;基于ARM+FMCW雷达的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邓前;基于主动安全的汽车自适应前照灯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梦义;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右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为国;;汽车制动过程时间的分析[J];北京汽车;2006年02期

2 石剑云;潘科;王洪德;;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城市道路安全状况综合评价[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赵炳强;驾驶员动态视觉特征及其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1998年S1期

4 辛德胜;驾驶员反应时间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检测系统[J];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01期

5 徐学珍;田宏伟;;快速路驾驶员反应时间的确定[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群;基于心电信号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马明;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增亮;基于仿真环境驾驶员临界反应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蔡娜;女性驾驶员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梅晓波;基于DirectX技术构建驾驶员应激训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长安大学;2010年

4 宋殿明;视线离开前方视野过程中驾驶人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颖;刘浩学;;女性驾驶员应激反应能力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年03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初娜;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12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12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e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