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汽车动态安全边界的山区圆曲线路段可变限速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汽车动态安全边界的山区圆曲线路段可变限速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变限速 圆曲线路段 动态安全边界 车辆行驶稳定性 人-车-路闭环系统
【摘要】:近年来,山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有力提高了我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然而,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引起了政府和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三维几何线形较为复杂的路段,如圆曲线路段,汽车在恶劣天气下容易出现侧滑、转向失稳等危险工况。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天气状况在山区圆曲线路段设置合适的可变限速,从而确保行车安全。本文首先采用能量法确定车辆横向失稳条件,依据AASHTO模型计算一定能见度和路面附着系数下的纵向安全边界,综合两者,提出圆曲线路段车辆安全边界的计算方法。其次,考虑汽车横向、横摆及侧倾运动,构建耦合Fiala-桥石非线性轮胎模型和预瞄最优曲率驾驶员模型的人-车-路闭环系统模型,借助数学工具MATLAB/Simulink进行车辆行驶动力学仿真。通过仿真,归纳出圆曲线路上超高、圆曲线半径、路面附着系数对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不同天气、超高以及圆曲线半径下轿车、货车的限速值。最后,通过本文方法与运行速度法、侧滑极限速度法的对比,分析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可变限速 圆曲线路段 动态安全边界 车辆行驶稳定性 人-车-路闭环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4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1
- 1.2.1 可变限速方法研究现状16-18
- 1.2.2 汽车行驶稳定性研究现状18-19
- 1.2.3 人-车-路闭环系统仿真研究现状19-21
- 1.2.4 现有研究工作的不足21
- 1.3 研究意义21
- 1.4 研究内容21-24
- 1.4.1 研究思路21-22
- 1.4.2 主要内容22-24
- 第二章 汽车动态安全边界计算方法24-31
- 2.1 基于能量法的横向安全边界24-29
- 2.1.1 横摆角速度的动力学边界26-28
- 2.1.2 质心侧偏角的动力学边界28-29
- 2.2 基于驾驶员视距的的纵向安全边界29-30
- 2.3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人-车-路闭环系统模型31-45
- 3.1 考虑超高的圆曲线路段三自由度车辆模型建立31-36
- 3.1.1 汽车运动坐标系及运动形式31-33
- 3.1.2 车辆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33-34
- 3.1.3 非线性轮胎建模34-36
- 3.2 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的建立36-39
- 3.2.1 最优预瞄曲率驾驶员模型基础理论37-38
- 3.2.2 考虑实际道路输入的驾驶员模型38-39
- 3.2.3 预瞄时间的确定39
- 3.3 人-车-路闭环系统仿真模型建立39-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道路关键参数对汽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规律45-61
- 4.1 仿真参数设置45-48
- 4.1.1 道路相关参数45-47
- 4.1.2 轿车及货车结构参数47-48
- 4.2 仿真结果分析48-60
- 4.2.1 道路超高对横向稳定性的影响48-53
- 4.2.2 路面附着系数对横向稳定性影响53-55
- 4.2.3 圆曲线半径对横向稳定性影响55-58
- 4.2.4 两种车型在行驶稳定性上的区别58-60
- 4.3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不同可变限速方法的对比分析61-71
- 5.1 山区圆曲线路段三种限速方法介绍61-64
- 5.1.1 运行速度法61-63
- 5.1.2 侧滑极限速度法63-64
- 5.1.3 动态安全边界法64
- 5.2 三种方法的比较64-70
- 5.3 本章小结70-7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1-73
- 6.1 总结71-72
- 6.2 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进风,郭宗河;圆曲线的详细测设[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李耿忠;圆曲线弦线支距计算的一种算式[J];矿山测量;2001年02期
3 张显云;交点偏角法测设圆曲线[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陈琦;道路中圆曲线的详细测设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5期
5 王金炎;;公路圆曲线的切线外距测设法[J];公路;1965年01期
6 杨鹏飞;;道岔与两股同心圆曲线连接计算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82年11期
7 唐红娥;;对有理圆曲线特性的初步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8 许天均;应用切基线测设圆曲线的计算和调整[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S1期
9 单旭初;;以圆弧切线最长为基础测设圆曲线的原理[J];矿山测量;1988年01期
10 陈丽华;;光电测距仪任意测站测设圆曲线[J];公路;198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刚;;浅谈道路上圆曲线的测设[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2 皇甫建平;靳晓辰;;高速公路圆曲线的测设[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3 徐海立;李翠萍;;圆曲线上构筑物的放样方法[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瓦依特·阿不都拉;弯道上斜涵位放样新方法[N];伊犁日报(汉);2008年
2 贺占尧;一种新型路面施工测量方法[N];中华建筑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久顶;基于汽车动态安全边界的山区圆曲线路段可变限速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13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1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