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效益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30 12:22

  本文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交通效益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有轨电车 交通效益


【摘要】: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日益加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网络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介于地铁轻轨与常规地面公交之间的载运工具,以其运量适中、清洁环保、投资少、可靠性较高等特点迎来了其高速发展的时期。本文首先阐述并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技术特征,然后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的交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现代有轨电车交通效益评价体系。同时,本文还编写了Java程序,实现了评价过程一键式计算。最后,本文以苏州有轨电车交通效益评价作为工程案例分析,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实用性。本文从出行者、机动车、区域公共交通系统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有轨电车运行带来的交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出行者、机动车、区域公共交通系统三个准则层,上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度、高峰小时客流出行时耗总节省等16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有轨电车的特点改进了部分指标算法模型或评价标准。本文将AHP-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评价理论支撑,建立了现代有轨电车交通效益评价模型。首先采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权重的确定更加客观、更加科学。其次,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上一步AHP法计算得出的权重,最终计算得到评价结果。此外,为了提高本研究的工程实用性,本文编写了Java程序,减小了该模型的操作难度。最后,本文以苏州有轨电车项目为工程实例,结合实地调查的交通数据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使用该评价模型评价了苏州市高新区有轨电车一号线的交通效益,最后得出其交通效益为“好”这一级别的结论。验证了本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 交通效益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2.4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3 本文的主要方法与内容框架11-13
  • 第二章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概述13-25
  • 2.1 现代有轨电车的定义13
  • 2.2 有轨电车的发展历史13-14
  • 2.3 车辆类型14-15
  • 2.4 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特征15-23
  • 2.4.1 线路敷设方式15
  • 2.4.2 车道布置15-17
  • 2.4.3 站台布置17-19
  • 2.4.4 路权形式19-20
  • 2.4.5 信号控制20
  • 2.4.6 交叉口轨道转换形式20-23
  • 2.5 现代有轨电车的优势与限制23-25
  • 2.5.1 现代有轨电车的优势23-24
  • 2.5.2 现代有轨电车的限制24-25
  • 第三章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影响分析25-31
  • 3.1 有轨电车对机动车交通运行的影响25-27
  • 3.1.1 路段上有轨电车对机动车交通运行的影响25-26
  • 3.1.2 交叉口处有轨电车对机动车交通运行的影响26-27
  • 3.2 有轨电车对出行者的影响27-29
  • 3.3 有轨电车对区域公共交通系统的影响29-31
  • 第四章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效益评价体系31-52
  •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31-43
  •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31-32
  • 4.1.2 评价指标的确定32-33
  • 4.1.3 评价指标的含义及量化方法33-43
  • 4.2 构建评价方法体系43-45
  • 4.2.1 常用评价方法43-45
  • 4.2.2 评价方法选取45
  • 4.3 评价模型的构建45-52
  • 4.3.1 评价思路及技术路线45-46
  • 4.3.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46-49
  • 4.3.3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49-52
  • 第五章 苏州有轨电车交通效益评价52-63
  • 5.1 项目介绍52-53
  • 5.1.1 苏州高新区简介52
  • 5.1.2 苏州有轨电车现状及未来规划52-53
  • 5.2 苏州有轨电车交通效益评价53-63
  • 5.2.1 评价指标的选取53-54
  • 5.2.2 评价指标等级的确定54-55
  • 5.2.3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55-57
  • 5.2.4 模糊综合评价57-6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63-64
  • 6.2 创新点64
  • 6.3 未来研究方向64-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一 代码节选68-74
  • 附录二 相关基础数据74-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捷;沈士军;王迎;;关于公路、铁路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6年05期

2 田后谋;;肥水水质的评价指标[J];地下水;1986年04期

3 卢士富;毛炳锋;;国标《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的贯彻与实践[J];交通标准化;1991年01期

4 黄德中;能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确定方法探讨[J];水利电力机械;2002年01期

5 潘文达,梁荣进;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研究[J];中国港口;2004年05期

6 ;北京发布名城保护评价指标[J];城市规划通讯;2013年14期

7 王秉刚;贺庆中;李俊山;;汽车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指标[J];汽车技术;1984年11期

8 吴兵,刘开平;安全行车评价指标的建立及评判[J];城市道桥与防洪;1996年03期

9 ;“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10 黄德中;能源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电站系统工程;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磊;孙文强;田永华;;能源节约评价指标与分析方法[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国旺;李丽;;综合占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思考[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3 翟印礼;周虹;;关于国家小城镇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罗贺;秦英祥;李升;杨淑珍;;云计算环境下服务监管角色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罗正伦;;我国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雷;;我国体育场馆赛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彭国华;杜七一;张莉;许凯;;湖北省跆拳道道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夏英煌;;地勘单位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明;张云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10 杜玉兰;高希;;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爱华;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评价指标[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吴申;如何确立地勘单位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4年

3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 吴道喜;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N];人民长江报;2007年

4 记者 郑静;我市召开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汇报会[N];临汾日报;2007年

5 周东;新版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出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6 高杰;环保写入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8年

7 杨娟 丁建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构建县级政府教育职责评价指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夏元;生态城区评价指标出台 慢行路遮阴率要达到80%[N];重庆日报;2012年

9 亚敬;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发布[N];人民邮电;2012年

10 谢楠;城镇化发展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研;地表水环境质量模型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弓成;华北平原区高等级公路路体绿化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杨卫泽;宜居生态市建设理论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东印;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评价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方丽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忠杰;低碳交通城市评价指标测量系统与建设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宋梦怀;网络服装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男女装描述词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振山;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荆科峰;护士长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艺晓;政务微博的评价指标与应用[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6 杨阳;基于在线点评挖掘的机电产品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7 董岁寒;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8 陈永建;基于AHP的建筑立面方案比选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孙素龙;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孔莹;基于创新设计众包服务平台的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48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48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b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