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筑路机械机架结构件焊接车间布局改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17:02

  本文关键词:筑路机械机架结构件焊接车间布局改进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筑路机械 焊接车间 布局改善


【摘要】:筑路机械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广泛应用的工程机械,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筑路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下滑,使得行业内的竞争达到了白炽化的状态。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将取代大规模的生产模式,这就要求国内筑路机械制造商加快资源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本文选取某筑路机械制造商的机架焊接车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所生产的压路机主机架和平地机的后机架产品,从设备负荷率、柔性工位、约束条件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车间布局进行分析和改进。通过对该车间布局的改进,合理优化了现有车间的相关资源,使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提高了产品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未来的快速发展及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通过分析认为:原有机架焊接车间采用两条生产线并且设备负荷率不均衡,操作人员数量多且部分工位需要多班次,同时,柔性工位不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应用,行车与设备干涉和存放等待区设置影响了生产效率。通过对原焊接车间的两条生产线合并、拓展柔性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发挥人工工位优势,提高该生产线柔性,使设备负荷率得到平衡,同时对行车和设备的进行合理布局,合理设置存放等待区容量,规避和减少约束条件影响,从而将原机架焊接车间改进升级。改进后的焊接车间,产品质量保持稳定,降低了物料积压,提高了周转率,班次变为单班操作,操作人员减少5人/班,布局面积节约17%,节省了3080钻床1台,经济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筑路机械 焊接车间 布局改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5.5
【目录】:
  • 摘要11-12
  • ABSTRACT12-14
  • 第1章 绪论14-24
  • 1.1 筑路机械行业发展现状14-17
  • 1.1.1 筑路机械领域新的市场形势14-16
  • 1.1.2 筑路机械领域的发展趋势16
  • 1.1.3 筑路机械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6-17
  • 1.2 筑路机械产品介绍17-20
  • 1.2.1 单钢轮压路机产品介绍17-19
  • 1.2.2 平地机产品介绍19-20
  • 1.3 筑路机械行业精细化生产的关键技术20-22
  • 1.3.1 车间布局技术20-21
  • 1.3.2 物流分析及仿真研究技术21-22
  • 1.3.3 焊接质量控制技术22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22-23
  • 1.5 论文的结构23-24
  • 第2章 焊接车间产品及布局现状分析24-44
  • 2.1 焊接车间产品结构及工艺、设备介绍24-29
  • 2.1.1 压路机主机架结构24-25
  • 2.1.2 压路机主机架工艺及设备25-27
  • 2.1.3 平地机后机架结构27-28
  • 2.1.4 平地机后机架工艺及设备28-29
  • 2.2 焊接车间产品的质量控制点29-31
  • 2.3 焊接车间布局现状31-32
  • 2.4 焊接车间的生产纲领32-33
  • 2.5 焊接车间布局现状分析33-42
  • 2.5.1 工位设备负荷率及人员安排现状34-38
  • 2.5.2 柔性工位的区分及运用现状38-40
  • 2.5.3 瓶颈工序40
  • 2.5.4 约束条件40-42
  • 2.6 本章小结42-44
  • 第3章 焊接车间的布局改进44-66
  • 3.1 焊接车间布局改进的指导思想44-45
  • 3.2 工位设备负荷率的均衡45-55
  • 3.2.1 双线合并的混流生产45-49
  • 3.2.2 增减工位设备班次49-51
  • 3.2.3 增减工位设备数量51-53
  • 3.2.4 两种负荷率均衡方法的比较53-55
  • 3.3 柔性工位的充分合理利用55-60
  • 3.3.1 焊接机器人与焊接变位机的通用56-58
  • 3.3.2 人工工位对于多道工序的通用58-60
  • 3.4 瓶颈工序的消除与工艺的平衡60-62
  • 3.5 降低约束条件干扰的方法62-64
  • 3.5.1 行车的合理布局62-63
  • 3.5.2 存放缓冲区的合理设置63-64
  • 3.6 焊接车间整体布局64-65
  • 3.7 本章小结65-66
  • 第4章 效果验证66-76
  • 4.1 焊接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66-72
  • 4.1.1 压路机主机架燃油箱连接板变形控制66-69
  • 4.1.2 压路机主机架焊接变形导致内档尺寸控制69-72
  • 4.1.3 质量效果的验证总结72
  • 4.2 布局改善后的经济效益分析72-74
  • 4.2.1 物流方面的效果分析72-73
  • 4.2.2 班次及人员方面的效果分析73
  • 4.2.3 空间利用率方面的效果分析73
  • 4.2.4 投资方面的效果分析73-74
  • 4.2.5 经济效益分析成果汇总74
  • 4.3 本章小结74-76
  • 总结及展望76-78
  • 参考文献78-82
  • 致谢82-83
  • 附件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英慧;;浅析总装生产线工艺平衡[J];汽车工业研究;2015年12期

2 成晔;张丹;;应用柔性工位边界的装配线[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李永先;胡祥培;熊英;;基于eM-Plant的车辆路径问题仿真模型[J];系统工程;2007年06期

4 林献坤;李爱平;陈炳森;;混合粒子群算法在混流装配线优化调度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1期

5 朱华炳,范仁杰,唐自玉,刘光复;汽车后桥车间物流系统分析及其方案优化[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11期

6 尚文利,王成恩,张士杰;基于资源整合的车间模型框架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年07期

7 曹振新,王成恩,张士杰;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车间单元控制与资源重构[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05期

8 潘珩;动态规划方法在企业生产物流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4年04期

9 薛忠明,曲文卿,柴鹏,张彦华;焊接变形预测技术研究进展[J];焊接学报;2003年03期

10 林鹏,关慧贞,杜晶;车间调度下流水线制造系统的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威;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林涛;液压机械传动平地机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赵利华;机车构架侧梁焊接数值仿真与变形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侯志刚;薄板结构焊接变形的预测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家盼;多品种柔性化装配线设计与仿真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陈志勇;基于制造业的混流生产物料顺序供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陈国衬;装载机装配线的整体规划及工艺布局[D];吉林大学;2005年

4 胡震;发动机车间布局优化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刘晓岚;现代物流中心内部规划与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邹志勇;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49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49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6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