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中国城市客运交通生态足迹测算——以北京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02 00:18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客运交通生态足迹测算——以北京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客运交通结构 交通生态足迹 交通生态效率


【摘要】:以北京市客运交通为研究对象(含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车、小汽车四大类),利用交通生态足迹的测算方法分析了2012年北京市各种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效率,估算了北京市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目标函数值,从降低交通生态足迹与提高客运交通总分担量的角度提出了优化北京市客运交通结构的策略。分析结果显示,从客运交通生态足迹占用土地类型可看出,间接用地即化石能源地面积占99%以上;从不同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构成分析可看出,小汽车的生态足迹最高,占77.45%,且小汽车生态效率最低。因此,应提高交通能源利用效率,限制小汽车的增加,并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客运交通结构 交通生态足迹 交通生态效率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JGA013)
【分类号】:U1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城市中人口出行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出行频率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造成了能源耗用、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及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现代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须充分关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强;高江波;李双成;王仰麟;;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广东省1978—2006年生态经济系统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1期

2 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分解效应[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马静;柴彦威;刘志林;;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机理[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4 毛蒋兴,阎小培;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模式关系研究[J];规划师;2002年07期

5 吕慎;田锋;李旭宏;;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7期

6 宗刚;李易峰;;北京市公共交通生态足迹考察[J];城市问题;2013年04期

7 杨明;谢辉;;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陆化普,王建伟,张鹏;基于能源消耗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J];生态学报;2001年09期

10 谭志海;袁京;刘博;;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西安市客运交通中的应用[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与方法[D];东南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劲峤;;江西省动态生态足迹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3期

2 郑德本;赵冠伟;;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供需差异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10期

3 程春旺;沙润;周年兴;;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4 刘欣;葛京凤;梁彦庆;;山区县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5 于法展;李保杰;张艳梅;;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6 张建东;张勃;张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7 张翔;尹海伟;徐建刚;;吴江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8 唐东旗;侯江涛;;鹤壁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9 陈志超;王宇;周玉秀;;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生态承载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10 牟凤云;贺华中;;生态足迹法在城乡统筹背景下人口迁移中的应用——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开亚;胡淑恒;孙世群;;巢湖流域的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Linyi City[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3 石森文;王丽娜;周均清;;城际铁路对沿线地区城镇化发展影响研究——以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黎晴;李潭峰;;绿色交通内涵解析与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实践[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伊坤朋;张继权;路兴昌;佟志军;;基于行政区和网格尺度的区域生态安全对比评价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7 罗晓;洪纲;;城市交通规划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世华;陈幼林;杨扬;;城市交通活动对自然影响的测度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熊文;陈小鸿;黄肇义;;行之绿——绿色交通刍议[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易定宏;基于能值理论的农业生态系统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杨俊;村镇住宅建设经济系统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兴元;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吴士锋;西北民族地区不同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时空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敏;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经济圈交通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向睿;交通能耗在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富平;低碳城镇发展及其规划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杭州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合作竞争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燕;内蒙古人口承载力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建辉;中小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协调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测度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张红云;基于综合成本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系统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吾斯曼.若孜;南溪县综合交通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秀庆;基于监督分类的城市交通环境分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剑鸣;周杰;荆治国;;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市2005年可持续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赵志强;高江波;李双成;王仰麟;;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广东省1978—2006年生态经济系统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1期

3 宋瑞,何世伟;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4 白钰;曾辉;魏建兵;;关于生态足迹分析若干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石磊;王岐东;付明亮;;应用居民出行状况估算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排放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周国梅,彭昊,曹凤中;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7 薛东辉,窦贻俭;仪征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1期

8 王亚菲;陈长;;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9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10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王青;顾晓薇;李广军;;铁岭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周洲;朱俊;陈兴龙;;基于生态足迹供给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7年01期

4 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初道忠;;生态足迹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5 张伟;陈燕飞;;规划研究动态[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4期

6 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生态足迹对比分析及研究——以深圳和苏州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于宏民;王青;俞雪飞;刘建兴;;中国钢铁行业的生态足迹[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高成康;蒋大和;;针对生态型城市规划的生态足迹影响因子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冯兴亚;李晓英;;基于生态足迹的南京市可持续发展浅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年10期

10 卢彦;李光;;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2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逯宇铎;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定与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欣;;济南市2000年生态足迹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易理强;周寅康;金晓斌;黎一畅;;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张令;;辽宁省生态足迹与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吕红亮;林纪;许顺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李宇;艾华;齐晓明;徐琳;;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定西市生态足迹评价[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石惠春;赵俊远;;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缩减生态足迹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华新;2005亚太区“生态足迹”揭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3 记者 刘斯文;地球不堪重负 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4 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助教 邹俊;浅谈“生态足迹”在国内外的研究[N];西藏日报(汉);2013年

5 李利彬;“生态足迹”警示全球[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生态足迹测算土地利用状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7 记者 王翰林;人类生态足迹超出地球承载力[N];科技日报;2007年

8 张可兴;山西生态足迹全国最大[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对话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徐中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可兴;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胡丽娟;碳排放、城镇化成影响中国生态足迹主因[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宇鹏;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宏;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于萌;基于生态足迹的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璋;中国1978-2020年自然地域系统压力分析及预测[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吴隆杰;基于渔业生态足迹指数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优善;青岛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刘勇;天津市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夏秀红;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志贤;基于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因子分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梁晓梅;中日韩贸易的生态足迹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包萨出荣贵;牧区草地生态足迹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帅;沈阳市生态足迹定量分析评价及预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中良;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动态研究—国家公顷法[D];西南大学;2010年

9 谢伟平;1996-2008年浙江省生态足迹的测算与动态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刘丽佳;吉林省旅游生态足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6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56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5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