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渣体地层隧道施工影响下的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8:27

  本文关键词:渣体地层隧道施工影响下的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渣体 初期支护 拱架 围岩


【摘要】:本文以凤咀江隧道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计算结合现场施工监测的方法,对隧道围岩及初支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了隧道不同开挖进尺下、隧道开挖过程、隧道施工稳定后围岩以及初期支护的力学行为规律。这对类似渣体(渣体不可以承受拉应力)地层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开挖进尺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洞壁收敛以及洞壁应力随开挖进尺的变化规律,然后综合D-P准则、施工技术条件和施工安全因素等得出隧道开挖进尺宜小于等于4.0m。对于隧道施工过程的研究,主要研究了隧道围岩变形以及应力随隧道施工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初期支护混凝土随隧道开挖的变形、受力的动态变化机理,分析了拱架应力重分布规律与隧道开挖之间的关系。对于隧道施工稳定后力学行为的研究,得出稳定后隧道围岩及初支力学行为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包括了围岩位移(地表沉降、洞壁收敛)、围岩应力(第一第三主应力)以及初支拱架应力与拱顶沉降的关系。借助于预测模型,根据实际监测到的拱顶沉降,可以对围岩及初支的变形和受力进行预测。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拱架应力监测所用仪器、所采用的方法以及传感器的布置方式等。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对,理论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吻合。
【关键词】:渣体 初期支护 拱架 围岩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2.1 隧道开挖进尺13-14
  • 1.2.2 管棚超前支护14-16
  • 1.2.3 围岩力学行为16-17
  • 1.2.4 拱架作用机理17-18
  • 1.3 依托工程背景18-21
  • 1.3.1 工程概括18-19
  • 1.3.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9-20
  • 1.3.3 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20-21
  • 1.4 研究内容21-23
  • 2 基本理论及模型建立23-29
  • 2.1 基本理论23-25
  • 2.1.1 等代层概念23-24
  • 2.1.2 岩土材料屈服准则24-25
  • 2.2 模型建立25-29
  • 2.2.1 模型假设及参数的选取25-26
  • 2.2.2 有限元模型建立26-29
  • 3 隧道开挖进尺影响分析29-43
  • 3.1 不同开挖进尺下围岩位移分析29-32
  • 3.2 不同开挖进尺下围岩应力分析32-40
  • 3.2.1 拱顶应力分析33-35
  • 3.2.2 上导侧壁应力分析35-36
  • 3.2.3 中导侧壁应力分析36-38
  • 3.2.4 下导侧壁应力分析38-40
  • 3.3 管棚受力分析40-41
  • 3.4 本章小结41-43
  • 4 隧道施工过程动态分析43-65
  • 4.1 围岩力学行为施工过程动态分析43-51
  • 4.1.1 围岩变形动态分析43-48
  • 4.1.2 围岩应力动态分析48-51
  • 4.2 初期支护力学行为动态分析51-63
  • 4.2.1 初支混凝土力学行为动态分析51-59
  • 4.2.2 初支拱架力学行为动态分析59-63
  • 4.3 本章小结63-65
  • 5 隧道施工稳定后围岩及初支力学行为分析65-87
  • 5.1 隧道施工稳定后围岩力学行为分析65-75
  • 5.1.1 隧道施工稳定后围岩位移分析65-68
  • 5.1.2 隧道施工稳定后围岩应力分析68-75
  • 5.2 隧道施工稳定后拱架力学行为分析75-84
  • 5.2.1 隧道施工稳定后拱架位移分析75-76
  • 5.2.2 隧道施工稳定后拱架应力分析76-84
  • 5.3 本章小结84-87
  • 6 拱架应力施工期间监测及其监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对87-99
  • 6.1 监测仪器及方法87-88
  • 6.1.1 测量仪器87-88
  • 6.1.2 量测方法88
  • 6.2 监测结果分析88-95
  • 6.2.1 传感器布置88-90
  • 6.2.2 测点受力变化规律分析90-95
  • 6.3 监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对95-96
  • 6.4 本章小结96-99
  • 7 结论与展望99-101
  • 7.1 研究结论99-100
  • 7.2 问题及展望100-101
  • 参考文献101-105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5-109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石;微型隧道施工操作的模拟分析[J];铁道建筑;2001年03期

2 路石;微型隧道施工必须考虑的事项[J];铁道建筑;2001年05期

3 ;隧道施工的好帮手[J];机电新产品导报;2001年Z1期

4 徐上进;风险管理方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3年03期

5 高辛财,刘维宁;隧道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分析与对策[J];铁道建筑技术;2003年01期

6 ;厦蓉高速肇兴隧道施工进展顺利[J];公路隧道;2009年02期

7 沈佳程;;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3期

8 张文元;;隧道施工中的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10年15期

9 但斌;;关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分析的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年07期

10 谢钟辉;;浅谈隧道施工有效措施[J];科技资讯;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政才;;隧道施工管理软件与管理水平[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2 苟}松;崣幫喜;iJ立新;;隧道施工通槰自R湛刂葡祡q研究[A];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D卷)[C];2012年

3 寇明旭;;隧道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A];中国铁道学会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影响评价学组)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2009[C];2009年

4 陈小雄;;隧道施工重大事故防范的几点思考[A];湖北公路交通防灾救灾安保工程专家论坛专辑[C];2008年

5 李永生;杨立新;苟红松;;隧道施工环境舒适性研究[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胡平;,

本文编号:969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69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b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