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公路边坡稳定性模糊评价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一种改进的公路边坡稳定性模糊评价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质边坡 最大熵原理 相对隶属度 综合赋权 加权平均原则 稳定性评价
【摘要】:考虑影响公路边坡稳定性信息的不完整性、随机性和模糊性,以最大熵原理和工程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公路边坡稳定性模糊评价方法。该模型充分利用影响因素的信息,以广义加权距离表示待评价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从优化条件中获得相对隶属度,并依据加权平均原则对边坡样本等级进行识别。该模型应用于常吉和吉怀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模型和属性识别模型的结果以及边坡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体现了其较好的一致性,并且结果更合理。同时,该模型具有较小的信息熵值,表明其评价的不确定性小,可靠性较高,是一种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新方法,可在相关工程领域中应用推广。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石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质边坡 最大熵原理 相对隶属度 综合赋权 加权平均原则 稳定性评价
【基金】:国家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2010CB73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272331,No.51279202)~~
【分类号】:U416.14
【正文快照】: 1引言由于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信息具有不完整性、多重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其稳定性评价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热点与难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分析法、边坡稳定性分析数据库和专家系统法、图解法、SMR分类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耀辉,孙春燕;对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的进一步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王栋,朱元u!;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水环境模糊优化评价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刘大伟;郭俊平;;模糊综合评判在场地分类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29期
4 文畅平;;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属性识别模型[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5 庞彦军,刘开第,张博文;综合评价系统客观性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08期
6 谢全敏,夏元友;岩体边坡稳定性的可拓聚类预测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7 许传华,任青文;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8 孟衡;;模糊数学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08年04期
9 张勇慧;李红旭;盛谦;李志勇;岳志平;;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级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10期
10 夏元友,李新平,朱瑞赓;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方法[J];岩土力学;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谢涛;回填式挡土墙失稳机理与可靠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朱瑞;许金余;白二雷;;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3 邓春梅;许金余;;坑道工程围岩稳定性可拓评价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4 曹志强;杨本水;王文;李琴琴;刘磊磊;吴安斌;;恒晋煤矿巷道围岩稳定的模糊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魏月娟;孙华东;韩云山;;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黄土边坡稳定性评价[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6 杨军;方世跃;刘兴荣;苟延波;颉丽;;改进最小势能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在田家寨滑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7 王思长;折学森;周志军;穆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模糊集理论在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5期
8 王伟,刘德富,杨敏;边坡工程经济风险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9 毕忠伟,丁德馨;地下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与进展[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10 陈神龙;陈龙珠;宋春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地铁车站施工风险评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梁力;刘冬霞;王伟;;珲春紫金矿尾矿坝安全稳定性计算[A];2010年第三届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葛修润;;关于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问题的“矢量和”分析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3 林大超;张瑞红;齐宏伟;张富强;;边坡位移演化的多尺度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田玉敏;蔡晶菁;;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油新华;李晓;何刚;;土石混合体的随机结构模型及其生成技术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6 杨继红;刘汉东;秦四清;董金玉;孙强;李厚恩;;考虑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可靠度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7 刘俊娥;安凤平;;基于未确知属性层次分析的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曾斌;项伟;;人工神经网络在石佛寺滑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田斌;张萍;刘德富;;岩石高边坡加固方案决策的经济风险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高大水;;滑坡虚力函数稳定分析法在治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书伟;微型桩结构加固边坡受力机制和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李秀珍;潜在滑波的早期稳定性快速判识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彭念;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张荣;交互式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朱佳翔;都市圈交通体系结构演化与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薛凯喜;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徐奴文;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永杰;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朱志刚;北京双大路碎裂岩质滑坡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傅鹤林;块裂岩质边坡稳定性理论分析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银银;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数值模拟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秋;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车流稳健控制方式[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素娟;南水北调工程芳芝段开挖渠道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北战;降雨入渗条件下新邱区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李怀玉;锚固岩土边坡支护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杨;尾矿坝抗滑稳定可靠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坚;永平铜矿排土场安全稳定性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史生志;基于粘性土土性机理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邹国富;大屯海截污排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程涌;采空区稳定的可靠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乾生;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2 陈耀辉,孙春燕;模糊综合评判法中的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广军,苏经宇;场地类别的模糊综合评判[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2期
4 窦立军,杨柏坡;场地分类新方法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4期
5 韩爱果,聂德新;某电站地下厂房围岩质量综合分级[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2期
6 陈守煜;熊德琪;;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模糊集理论与模式[J];湖泊科学;1993年02期
7 吕小平;岩石边坡稳定性层次类比评价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1期
8 郑黎明;工程地质评价定量表格化的一种实现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3期
9 夏元友,朱瑞赓;岩质边坡稳定性多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1期
10 李祚泳;邓新民;张辉军;;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多目标Fuzzy-Grey决策评价[J];系统工程;199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科平;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模糊评价及加固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斌;高速公路边坡加固与防护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庆娥,马建勋;某公路边坡稳定性的二维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4年03期
2 周军霞;宋淑启;杨奎青;;公路边坡稳定性的二级综合评判[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3 姜德义;谢圣纲;任松;刘春;;利用灰色关联度预测重庆地区边坡稳定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4 张春宇;高燕希;蒋明锋;王海峰;;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在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公路工程;2008年05期
5 戴旺;;公路边坡稳定性分区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6期
6 吴健;;公路边坡稳定性实例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7期
7 覃学友;;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J];技术与市场;2011年09期
8 罗陵;刘层林;;公路边坡稳定性快速评价研究[J];公路;2012年11期
9 和铭予;边坡稳定性的数值计算[J];露天采矿;1985年02期
10 朱维伟;谭洋洋;;公路边坡稳定性相关网、蕴含系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孝健;苏生瑞;张苏茂;;基于模糊评判法的震后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杜春志;王亚东;;不同地质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及加固措施[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3 荣冠;王恩志;王建新;;元磨高速公路典型边坡稳定性分析[A];岩土工程数值方法与高性能计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谭文辉;乔兰;;爆破震动对公路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强;方理刚;;某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与加固监测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易萍华;罗嗣海;杨泽平;;赣粤高速公路垭口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设计[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毛建影;芦俊波;温涛;颜纪飞;;基于GEOSLOPE的某边坡稳定性及加固分析[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8 谢立德;高宪彰;谭志豪;彭诗容;;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之评估与对策——以南回铁路沿线边坡为例[A];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程强;;基于边坡稳定性的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桥位方案选择[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张雷;王孟渝;叶勇;陶春省;郑炜;;考虑桥基荷载的岩质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建军;公路边坡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建强;云南龙江特大桥桥基区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金龙;边坡稳定性及路堤变形与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4 冯文凯;库岸公路边坡稳定性风险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怡;基于模糊理论的湖南公路边坡稳定性分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眭封云;库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3 翟建松;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韩镭;山区公路滑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处治措施[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成;路(河)堤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及图表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炎伏;基于统计方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纪海波;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8 文谦;高等级公路岩堆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何元通;昭待公路K307+715-K308+070段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康骥鸣;渝黔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0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7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