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形成机理与补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4:04

  本文关键词: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形成机理与补偿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速公路 PPP项目 收益风险 补偿机制


【摘要】:高速公路是现代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交通运输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为提升区域交通便捷程度、转变经济发展态势、改善国民生活质量,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阶段,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也在逐步形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基于高速公路的特性及社会对其越来越高的建设和服务要求,仅依靠政府部门一方资源难以长久支持。近年来兴起的PPP模式能合理分配政府部门和私人投资者之间的资源、风险和收益,有效解决单一投资主体资金紧缺和人力技术资源不足的问题,营造多方和谐共处、发展共赢的局面,所以PPP模式能很好的与高速公路建设契合。而目前高速公路PPP项目良好发展的关键在于妥善解决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收益风险问题和补偿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其收益风险和补偿展开研究。本文以高速公路PPP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中外文献资料,总结目前国内外学者对PPP模式运用于项目建设的优势、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的阐述,提出本文观点。随后介绍了高速公路PPP项目准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进一步分析了高速公路PPP项目的特征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和关系。在前人对项目风险描述的基础之上研究高速公路PPP项目的收益风险,通过文献总结、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和卡方检验等方式确定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因素;然后根据风险的传递性原理探究收益风险传导路径,绘制收益风险动力学原理图,并对收益风险层次关系进行分析,建立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的解释结构模型,阐述收益风险形成机理。接下来在收益风险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PPP项目补偿机制进行探讨。本文阐述了项目补偿的外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强调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数据汇总,研究收益风险补偿主体、补偿对象、归责对象和影响对象。进一步讨论适合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的补偿方式,确定以净现值理论为基础的补偿标准,设计相应的补偿计算式和补偿模型,完善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补偿机制。最后通过一个国内案例和一个国外案例对收益风险进行讨论总结,并根据本文研究的补偿机制提出补偿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 PPP项目 收益风险 补偿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42.3;F2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选题背景10-11
  • 1.1.1 我国高速公路迅猛发展10
  • 1.1.2 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PPP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3.1 PPP模式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12-13
  • 1.3.2 项目风险及形成机理13-14
  • 1.3.3 PPP模式补偿现状14-16
  • 1.4 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16-20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研究内容17
  • 1.4.3 技术路线17-20
  • 第二章 高速公路PPP项目基础理论20-32
  • 2.1 公共产品理论20-21
  • 2.1.1 公共产品的定义20
  • 2.1.2 公共产品的特征20
  • 2.1.3 公共产品的分类20-21
  • 2.2 外部性理论21-23
  • 2.2.1 外部性定义21
  • 2.2.2 外部性分类21
  • 2.2.3 外部性内在化21-23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23-27
  • 2.3.1 利益相关者定义23
  • 2.3.2 利益相关者识别23-24
  • 2.3.3 利益相关者分析24-26
  • 2.3.4 高速公路PPP项目利益分配原则26-27
  • 2.4 高速公路PPP模式相关理论27-30
  • 2.4.1 PPP模式的概念27
  • 2.4.2 高速公路的特点27-29
  • 2.4.3 高速公路PPP模式的优势29-30
  • 2.5 本章小节30-32
  • 第三章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形成机理研究32-60
  • 3.1 收益风险定义与特征32-33
  • 3.1.1 收益风险的定义32-33
  • 3.1.2 收益风险特征33
  • 3.2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初步清单33-41
  • 3.2.1 收益风险识别方式33-34
  • 3.2.2 收益风险因素文献总结34-36
  • 3.2.3 建立收益风险初步清单36-41
  • 3.3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因素确定41-44
  • 3.3.1 收益风险问卷设计41
  • 3.3.2 收益风险问卷调查41-42
  • 3.3.3 卡方检验确定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因素42-44
  • 3.4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传导路径44-48
  • 3.4.1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要素44-46
  • 3.4.2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传导46-47
  • 3.4.3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动力学原理图47-48
  • 3.5 基于ISM模型的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形成机理分析48-58
  • 3.5.1 ISM解释结构模型相关理论49
  • 3.5.2 构建ISM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步骤49-51
  • 3.5.3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的ISM模型建立51-58
  • 3.6 本章小结58-60
  • 第四章 高速公路PPP项目补偿机制设计60-76
  • 4.1 高速公路PPP项目补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60-62
  • 4.1.1 项目补偿的内涵60
  • 4.1.2 高速公路效益的正外部性60-61
  • 4.1.3 高速公路PPP项目补偿的必要性61
  • 4.1.4 项目补偿的可行性61-62
  • 4.2 高速公路PPP项目补偿机制基本理论62-64
  • 4.2.1 补偿机制的定义62
  • 4.2.2 补偿主体62-63
  • 4.2.3 补偿对象63-64
  • 4.3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补偿机制64-75
  • 4.3.1 收益风险补偿原则64-65
  • 4.3.2 基于收益风险归责原则的归责对象及影响对象65-68
  • 4.3.3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补偿方式68-70
  • 4.3.4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补偿标准70-73
  • 4.3.5 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补偿机制的实施步骤73
  • 4.3.6 建立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补偿机制73-75
  • 4.4 本章小结75-76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与建议76-84
  • 5.1 渝蓉高速76-80
  • 5.1.1 渝蓉高速公路项目工程概况76-77
  • 5.1.2 渝蓉高速公路项目风险总结77-78
  • 5.1.3 渝蓉高速公路项目收益风险补偿建议78-80
  • 5.2 中铁建海外项目80-84
  • 5.2.1 中铁建海外项目概况介绍80
  • 5.2.2 亏损原因80-82
  • 5.2.3 中铁建项目收益风险补偿建议82-8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4-86
  • 6.1 研究总结84-85
  • 6.2 不足与展望85-86
  • 致谢86-88
  • 参考文献88-92
  • 附录92-9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寒燕;;REITs的收益风险[J];城市开发;2006年02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柳松;;行业收益风险、资本结构优化与资本配置效率[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陵;别和保险比收益[N];解放日报;2007年

2 ;目前市场具有较高收益风险比[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赵晓强;正确看待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N];经济日报;2007年

4 高佩卿;“三节”推高银行理财收益[N];中国证券报;2014年

5 本报两会报道组 谢岚;“两会”频吹风 高收益债发行框架基本明晰[N];证券日报;2012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蒋晔;信诚基金定期分红保障收益[N];证券时报;2006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彭晓明 实习记者 张中阳 报道;多提收益避谈风险[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年

8 记者 王彭;立足高等级信用债 招商产业分享稳定票息收益[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新金融记者 张桔;固定收益类基金“风景独好”[N];新金融观察;2012年

10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王蕊;债券基金 收益稳定 风险较低[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华涛;消费风险与资产收益[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晓红;基于锚定效应的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与实现收益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吴汉美;高速公路PPP项目收益风险形成机理与补偿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3 沈楠;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刘阳;资产收益权信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5 徐进;预期收益与风险的跨期关系[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艳;艺术品的收益特性及其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赖文斌;余额宝的收益风险分析[D];暨南大学;2014年

8 乔嘉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风险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赵博;投资收益风险模型的破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房坤鹏;基于VaR的中国开放式基金收益与风险关系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1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71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