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开挖围岩土压力拱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隧道开挖围岩土压力拱效应分析
【摘要】:采用弹塑性理论应力反馈算法,研发材料本构模型子程序,将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嵌入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通过对三轴压缩和三轴拉伸试验条件的数值模拟,验证了子程序的精度。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BAQUS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从不均匀变形、应力重分配、应力路径和地表沉降规律四个方面研究了由重力引起的大主应力改变产生的土压力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土体中的应力路径变化非常复杂,并受几何位置和开挖进程影响;隧道埋深较浅时,土压力拱作用至地表,尚未完全发挥支撑作用,表现为隧道上方土体的整体沉陷变形;隧道埋深较深时,土压力拱的作用未影响至地表,充分发挥了支撑作用,表现为隧道上方土体的塌落变形;土压力拱的作用范围受隧道埋深影响不大,约为隧道半径的3倍。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驻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军事代表室;
【关键词】: 隧道开挖 拱效应 应力路径 本构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012,51522802,51538001)
【分类号】:U451.2;U455
【正文快照】: 燕山分公司军事代表室,北京)1引言土、岩石与混凝土等岩土材料,是拉压强度不相等的摩擦材料,单轴拉伸强度显著低于其单轴压缩强度,工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岩土材料的压缩强度。拱桥、拱坝即为典型的拱结构,可将上部荷载转化为拱的切向应力,利用岩土类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结构的承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煊;李宁;J.R.Standing;;Peck公式在我国隧道施工地面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2 孙德安;甄文战;黄文雄;;三维弹塑性模型在路堤软基固结分析中应用[J];岩土力学;2009年03期
3 姚仰平;冯兴;黄祥;李春亮;;UH模型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3D contaminant migration model with consolidation dependent transport coefficients[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1期
2 韩煊;罗文林;李宁;;地铁隧道施工引起沉降槽宽度的影响因素[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3 吴欣之;胡玉银;景路;袁聚云;;箱涵顶进双重置换工法及其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4 邴风举;王新;习宁;方梨;;顶管施工三维数值模拟及土质适用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田甜;潘懋;韩煊;丛威青;张芳;张杰;;地下工程施工引起三维变形预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潘海泽;蒋冰玉;黄涛;;Peck公式在天津隧道盾构施工地面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3期
7 彭从文;段鸿海;;非贯通节理岩体多层结构模型研究Ⅱ——模型验证与参数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4期
8 佘芳涛;韩日美;刘庚;邵生俊;;西安地铁双线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9 杨清源;麻凤海;胡国栋;郭循杰;;大连地铁隧道施工的Peck公式改进[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方梨梨;;顶管穿越砂性土的数值模拟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柱;软黏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柳厚祥;地铁隧道盾构施工诱发地层移动机理分析与控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苏洁;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及其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安永林;结合邻近结构物变形控制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侯艳娟;城市隧道施工影响下地层与建筑物结构的动态作用关系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甄文战;岩土材料变形局部化问题理论及数值分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黄璐;基于混合物理论的污染物输运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金春福;地下大跨度新管幕结构体系施工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崔亮;Mouska金矿充填体内部应力分布及强度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淑慧;安晋浅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及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永林;武汉地铁虎—名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3 江涛;次固结对准超固结软土固结特性及堆载预压设计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方楠;复杂地层平行顶管的环境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韩冬;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方法[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英雪;基于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地下工程建设的决策支持系统[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帆;富水围岩条件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邱明;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昕;平行双线地铁浅埋暗挖施工地表沉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方梨梨;顶管施工参数的地层适应性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旭毅;支喜兰;;平板载荷试验用于公路地基承载力评价的合理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4期
2 沈培良,张海波,殷宗泽;上海地区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地面沉降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沈珠江;软土地基固结变形的弹塑性分析[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5年11期
4 姚仰平,路德春,周安楠,邹博;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及其变换应力空间[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2004年11期
5 姚仰平;侯伟;周安楠;;基于Hvorslev面的超固结土本构模型[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7年11期
6 姚仰平;李自强;侯伟;万征;;基于改进伏斯列夫线的超固结土本构模型[J];水利学报;2008年11期
7 施成华,彭立敏,刘宝琛;浅埋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9期
8 陈晓平,白世伟;软粘土地基粘弹塑性比奥固结的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9 姚仰平 ,罗汀 ,孙德安 ,松冈元;黏土和砂土简单的三维本构模型(英文)[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10 姚仰平,路德春,周安楠;岩土类材料的变换应力空间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国,高波;地铁近距离平行隧道有限元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2 M.Voerckel,M.Peters;掘进机隧道开挖的最新技术与未来发展[J];建筑机械;2002年05期
3 王旭光;隧道纵向裂缝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铁道建筑;2003年08期
4 郝建国,张永阔;岩坑尖隧道开挖控制测量技术[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S1期
5 张云军;宰金珉;王旭东;常银生;戚科骏;;隧道开挖对临近桩基影响的二维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6 泽楷;;不屈的隧道工向吉林[J];中华建设;2007年01期
7 赵文政;;老山隧道原生态建设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4期
8 蒯行成;刘伟纲;任毕乔;官邑;;初应力法模拟隧道开挖过程的有限元原理及列式[J];中南公路工程;2007年02期
9 吉小明;王宇会;阳志元;;隧道开挖问题中的流固耦合模型及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10 付慧;;如何在隧道开挖时防止坍塌[J];职业技术;2007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卓然;何泰源;孙福胜;赵基盛;;岩栓加固对隧道开挖的影响[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庄文任;;选用隧道开挖法之考虑因素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3 张振刚;齐国红;;隧道开挖作用对地层工程性质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曹玉玲;秦峰;韦雁飞;;论盐坝高速公路大梅沙隧道建设管理工作[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吴宏伟;周小文;J.K.H.Chung;;浅埋平行隧道相互作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傅刚;张林;;“八一”、“向阳”隧道衬砌开裂分析及治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A·Richter;杨辉;;水泥和聚氨酯灌浆在矿山和隧道开挖中的应用与效果[A];岩石与混凝土灌浆译文集[C];1995年
8 董亚东;石云;何锦明;;贵广铁路佛山隧道深基坑开挖技术[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执祥;;新松树湾隧道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士民;刘丰军;叶飞;汪成兵;;隧道塌方研究中的数值方法发展现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薇 郭文清;奎北铁路巴音努鲁隧道月底贯通[N];伊犁日报(汉);2008年
2 本报记者 俞莹 刘凌;贵金线3号隧道提前贯通[N];贵阳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邓昆伦 张雷;贵广铁路千米以下隧道全部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通讯员 李连明 何增旺 牟绍书;安邵高速公路I标段隧道开挖突破8000米[N];人民铁道;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爱正;隧道塌方何时了?质量监察要做好![N];中国贸易报;2012年
6 石中生 本报通讯员 田冬 张伟;环保理念贯穿建设始终[N];中国交通报;2006年
7 唐爱众邋张君 石治荣;浏阳河隧道六大技术难题咋破解?[N];科技日报;2007年
8 徐景明;翔安隧道挺进“最深点”[N];厦门日报;2008年
9 张纪平邋刘刚;世界跨度最大穿河隧道顺利贯通[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0 通讯员赵江平;我国最长高瓦斯隧道动工开挖[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翔天;隧道开挖对桩基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2 杜炜平;隧道开挖地质灾害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3 张俊峰;软土地区基坑对下卧隧道变形的影响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万明富;超大跨公路隧道开挖力学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5 黄强;基于黏弹性理论的隧道围岩应力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锐;基于HHT分析的超浅埋隧道下穿民房降振控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闫茂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砂土地层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朱麟晨;窑头2号隧道进口段斜坡不良地质体与隧道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熊雄;基于有限元模拟和贝叶斯网络的隧道开挖风险分析[D];清华大学;2008年
5 王柱;地铁隧道开挖对刚性桩基变形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邢宾;隧道开挖引发的地表变形对上部建筑物的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吴边;长山隧道项目建设过程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郭世博;地铁隧道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群桩基础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9 徐建国;矿山法隧道开挖安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徐德军;清水隧道蚀变带围岩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6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7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