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地区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雨地区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路基路面 饱和-非饱和渗流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路面内部排水
【摘要】:水损坏是多雨地区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尽管诱发路基路面水损坏的原因众多,但究其本质,均与路基路面内部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密切相关。多雨地区雨季降雨量大且历时长,研究多雨地区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对于公路排水设计优化及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多雨地区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从饱和多孔介质渗流微分方程出发,在介绍非饱和多孔介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推导了饱和-非饱和渗流微分方程,并简单讨论了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在路基路面渗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求解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问题时,需谨慎对待模型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2)以广州市北二环高速公路实际工程为依托,开展了多雨地区路基路面渗流现场试验研究。采用TDR-3型水分传感器,分别对典型挖方与填方路段路基体积含水率进行了长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降雨季节,路基含水率较大位置主要集中在深度为130cm~200cm位置;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雨水入渗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时序性。(3)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雨地区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行性,并重点分析了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对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降雨时间较长时,路面各结构层甚至会出现持续饱和的现象,降雨停止后,水分消散速度缓慢;当降雨强度超过某一定值时,路基含水率分布受降雨强度的影响便不再明显。(4)研究了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对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水基层可以有效排除路面结构内部积水,排水垫层也可一定程度减少路基路面内部饱和区的大小,边缘排水系统对沥青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路基路面 饱和-非饱和渗流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路面内部排水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2.1 路基路面渗流特性现场试验研究现状13-15
- 1.2.2 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的数值分析研究现状15-18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8-20
- 1.3.1 研究内容18
- 1.3.2 研究目标18-19
- 1.3.3 技术路线19-20
- 第二章 饱和-非饱和多孔介质渗流理论的简要分析20-37
- 2.1 饱和多孔介质渗流的基本方程及微分方程20-23
- 2.1.1 运动方程20-21
- 2.1.2 连续性方程21-22
- 2.1.3 稳定渗流基本微分方程22-23
- 2.1.4 非稳定渗流基本微分方程23
- 2.2 非饱和多孔介质的几个基本概念23-27
- 2.2.1 饱和度23-24
- 2.2.2 基质吸力24
- 2.2.3 土水特征曲线24-26
- 2.2.4 水力传导系数26-27
- 2.3 饱和-非饱和多孔介质渗流的基本理论27-33
- 2.3.1 水土势基本理论27-29
- 2.3.2 饱和-非饱和渗流Darcy定律29-30
- 2.3.3 饱和-非饱和多孔介质渗流基本微分方程30-31
- 2.3.4 定解条件31-33
- 2.4 路基路面降雨入渗基本理论33-36
- 2.4.1 路基路面降雨入渗曲线33-34
- 2.4.2 路基路面降雨入渗模型34-36
- 2.5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多雨地区路基路面渗流现场试验研究(以广州市北二环高速公路为例)37-54
- 3.1 工程概况37-38
- 3.1.1 气象与水文地质38
- 3.1.2 路基填料38
- 3.2 试验监测设备及布设38-43
- 3.2.1 试验监测设备38-39
- 3.2.2 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9-40
- 3.2.3 监测系统布设40-43
- 3.3 试验结果分析43-53
- 3.3.1 降雨量统计资料43-44
- 3.3.2 路基体积含水率变化规律44-53
- 3.4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54-74
- 4.1 模型的建立54-58
- 4.1.1 SEEP/W数值分析软件54
- 4.1.2 几何模型54-55
- 4.1.3 材料参数55-56
- 4.1.4 单元类型56-57
- 4.1.5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57-58
- 4.2 数值计算模型的验证58-61
- 4.2.1 路基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比59-60
- 4.2.2 路基不同高程位置含水率分布对比60-61
- 4.3 降雨条件下路基路面渗流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61-73
- 4.3.1 数值模拟分析的工况设计61-62
- 4.3.2 结果分析62-73
- 4.4 本章小结73-74
- 第五章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对路基路面渗流的影响74-85
- 5.1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简介74-76
- 5.1.1 边缘排水系统75
- 5.1.2 排水层排水系统75-76
- 5.2 路面排水系统对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影响76-83
- 5.2.1 工况基本信息76
- 5.2.2 结果分析76-83
- 5.3 本章小结83-85
- 结论与展望85-87
- 结论85-86
- 展望86-87
- 参考文献87-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2-93
- 致谢93-94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基工程》2005年总目次第1~6期(总第118~123期)[J];路基工程;2005年06期
2 刘玲,范智杰;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问题及防治[J];重庆建筑;2005年04期
3 范文田;;《路基工程》2004年的他引率位居全国同类专业期刊前列[J];路基工程;2006年01期
4 ;《路基工程》2006年总目次 第1~6期(总第124~129期)[J];路基工程;2006年06期
5 朱晓金;杜梅;马红;;浅谈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5期
6 ;路基工程·中铁十二局[J];铁道建筑技术;2009年01期
7 辛建丽;;路基工程费用对江苏高速公路造价的影响[J];现代交通技术;2009年04期
8 苑杰;史娜娜;;浅谈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科技风;2009年04期
9 魏秉鸿;;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探析[J];科技传播;2010年18期
10 陈宪国;;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处理措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抗常;;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张青松;;论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理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刘义富;;浅论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张玉富;;黑龙江省粘性土路基填料强度评价及改善措施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5 秦海莲;高传贤;;对如何消除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几点建议[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6 王开保;;公路填挖交界路基病害处治的设计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俄广迅;滕建军;郎吉娥;;浅析加强路基稳定的施工工艺[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8 向波;李勇;;汶川大地震震中生命线路基工程保通处治简述[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9 赵峰;;浅谈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崔国海;许风臣;;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满益群;路基工程 月底完工[N];张家界日报;2007年
2 记者 屈孝渊 艾蓓;安康大道路基工程完成90%以上[N];安康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芳;确保年底顺利完成路基工程[N];张家界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周和平;路基工程:9月底完工[N];张家界日报;2007年
5 马秋平邋记者 赵晓强 尹一平;确保今年底完成路基工程[N];锦州日报;2007年
6 张晓东邋赵柏洋;150公里通乡油路路基工程通过检测[N];南充日报;2008年
7 马海君 刘凤云;承唐高速公路兴隆连接线路基工程竣工[N];承德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于学峰 许雯雯 缪如芳 记者 燕明;承朝高速公路今年将完成全线路基工程[N];承德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姜峰;坚实而稳固的路基[N];人民铁道;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雷黎丽;确保乐宜高速路基工程年前完工[N];乐山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过震文;细砂路基长期性能及其保障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夏利江;多年冻土区典型工程太阳辐射规律及热边界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高翔;高速公路新老路基相互作用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张永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傅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翁效林;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郑飞龙;轨道路基动力响应原位试验电液伺服激振系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8 徐光辉;路基系统形成过程动态监控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黎剑华;条形药包硐室控制爆破仿真研究及其在高等级路基工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5年
10 杨洋;公路处治土THMC耦合模型及路基变形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嘉鑫;千枚岩工程性质及其路基防排水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柏林;大连地区改良路基土力学试验及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金壮;粉土路基强夯质量评价与隔振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孟宝华;拓宽道路路基变形特性及土工格栅处治措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费超;路基土变形机理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王权;龙永高速典型特殊土路基沉降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舸;山区高速公路路基环境协调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李青;埋入式桩板结构路基应用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9 赵云斐;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不均匀沉降的演化及规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10 葛红帅;碎石弃渣填筑重载铁路高路堤沉降及应力分布规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79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7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