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矿粉对沥青胶浆的模量增效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矿粉对沥青胶浆的模量增效研究
【摘要】:采用不同产地的石灰岩矿粉、火山灰、拌和站回收粉,对其配置的沥青胶浆进行了研究。通过常规指标和流变性质检测分析认为:矿粉对基础沥青起到明显的模量增效行为,但对石油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具有不同的影响特点,在高温剪切状态下,矿粉不改变石油沥青的黏、弹性组成,而改变了改性沥青的黏弹组成。同时,不同矿粉决定了沥青胶浆的模量增效速率;当矿粉亲水系数大于1或亚甲蓝值大于12后,不再会对沥青胶浆物理指标(稠度、软化点)变化提供更多的改善行为。但不管矿粉的亲油能力如何,它对基础沥青的模量增效效果是有限的,不会达到天然沥青带来的改性效果。
【作者单位】: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胶浆 模量增效 矿粉性质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0引言沥青混合料中的矿质填料通常指矿粉,它依靠非常大的表面积与沥青结合,从而避免沥青的流淌,并形成沥青胶浆混合料,在真正意义上起到沥青混合料的黏结作用[1]。文献研究通常认为,矿粉可以增加沥青胶泥的模量,提高软化点和模量值,对提升混合料整体强度有很大影响,沥青胶泥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邹桂莲,张肖宁,袁燕;应用流变学的方法研究填料对沥青胶浆高温性能的影响[J];公路;2004年03期
2 樊亮;宋小金;申全军;王林;;沥青及胶泥流变特性与混合料性能的灰关联分析[J];公路;2009年11期
3 邵显智,谭忆秋,孙立军;几种矿粉指标与沥青胶浆的关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4 吕大伟;莫石秀;;沥青常规评价指标对湖沥青改性沥青的适用性研究[J];公路;2013年05期
5 樊亮;王林;宋小金;申全军;;天然沥青组成、类别及在路用工艺中的适用性[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3期
6 李涛;扈惠敏;;矿粉对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7 樊亮;林荔萍;马士杰;林江涛;;沥青针入度的衍生指标探讨[J];石油沥青;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君;孙永成;杨宗文;;基于LabVIEW系统的GT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2 刘凤翰;陈晓玲;;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不同粒径针片状颗粒影响系数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艾思平;;厂拌热再生沥青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董先明;;浅谈彩色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5 刘应托;;浅议公路改建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6 黄志福;;论机制砂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经济效益[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7 陈德金;张金宝;;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公路改建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8 吴兆兵;;AC-25C再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浅谈[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9 唐正辉;;浅析沥青碎石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10 杜雪芹;;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管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印松;;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平利;赵佃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新思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3 孙雪龙;凌晨;;集料压碎值指标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扈惠敏;李德章;柳炳康;朱朝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工程性质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付佳丽;扈惠敏;柳炳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窦占双;崔勇;陈俊夺;;浅谈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M-30施工质量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陈俊夺;窦占双;崔勇;;浅谈沥青马蹄脂混凝土SMA-13配合比设计[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8 薛军;史寿宾;;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施工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9 许彦召;杨红芬;;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施工问题及对策[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10 李新永;;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艺[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骁;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黄琪;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与支付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志国;火山灰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宋立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扈惠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厚记;沥青路面的矿物组分阻燃机理与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博书;铁尾矿砂免烧砖的制备及其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建伟;城市主干道级配碎石材料组成分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航;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志新;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婷;沥青砂浆细观力学性能分析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宏亮;乌尔禾岩沥青改性机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振;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9 马光超;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杨国峰;基于重载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富强;周必功;李保国;李建东;;岩沥青改性沥青应用研究[J];公路;2006年12期
2 游双杰;黄超;;利用修正的MEPDG损伤模型进行混合料服务寿命模拟和对比[J];公路;2011年04期
3 孟书涛,黄晓明,范要武,赵永利,闫其来;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的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4 韦金城;王林;杨永顺;马士杰;;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路力学响应分布的数值仿真[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5 沈金安;特立尼达湖沥青及其应用前景[J];国外公路;2000年02期
6 宋小金;樊亮;申全军;王林;;国产岩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研究[J];中外公路;2010年02期
7 崔学军;程平;张海涛;金为群;王洪艳;;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测定模型的有限元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2期
8 封基良;;沥青BBR小梁试验的流变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年02期
9 张久鹏;黄晓明;赵永利;;沥青路面车辙处沥青迁移规律及其粘弹性力学机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4期
10 黄云涌,刘朝晖,李宇峙;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试验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满,严战友;沥青胶浆锥入度试验与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S1期
2 刘丽,郝培文;沥青胶浆低温性能及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2005年08期
3 王健;沥青胶浆锥入度试验与分析[J];中外公路;2005年05期
4 郑南翔,张永满,张宜洛;沥青胶浆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彭勇登;;水泥替代矿粉对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J];中外公路;2006年01期
6 刘丽;郝培文;;沥青胶浆粘度特性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王维;王捷;程建川;;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填料对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J];北方交通;2007年03期
8 彭波;丁智勇;戴经梁;;不同类型沥青胶浆路用性能对比[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9 谢建湘;谢端阳;;沥青胶浆抗疲劳试验研究[J];河南建材;2009年03期
10 王晚华;;沥青胶浆抗疲劳试验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南翔;张永满;张宜洛;;沥青胶浆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南翔;张永满;张宜洛;;沥青胶浆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吴少鹏;刘聪慧;刘全涛;朱国军;;老化沥青胶浆的流变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吴少鹏;陈筝;朱祖煌;刘杰胜;;应用流变学方法评价纤维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马占伏;晋琰;韩柳;;掺加外掺剂后沥青胶浆高低温性能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6 吴少鹏;李波;陈筝;黄旭;;传导型填料对沥青胶浆温度敏感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吴少鹏;黄俊峰;林振华;叶雷;;消石灰和矿粉改性沥青胶浆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梁海波;;粉油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捷、韩冬;市交通运输局4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慧莉;无机填料对沥青胶浆力学性能影响的细观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陈志国;火山灰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叶群山;纤维改性沥青胶浆与混合料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于斌;纤维沥青胶浆流变特性及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wF;沥青胶浆自愈合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影;铝酸酯偶联剂改性沥青胶浆的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李华;沥青胶浆粘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刘丽;沥青胶浆技术性能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刘全涛;沥青胶浆的疲劳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冯浩;基于粘弹性理论的沥青胶浆试验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郭猛;沥青胶浆的界面行为与机理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黄建平;硅藻土粉沥青胶浆及混合料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周志雄;填料对沥青胶浆高低温性能影响与沥青胶浆性能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谢忠杰;TLA改性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8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