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数字图像集料粘连效应分割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数字图像集料粘连效应分割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沥青混凝土 分水岭分割 数字图像处理 集料就位
【摘要】:根据沥青混凝土切片图像的灰度分布特点,探讨了沥青混凝土数字图像处理的流程与方法。针对集料图像粘连问题,采用分水岭分割方法对粘连集料进行分割,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借助分割后的二值图像对集料的就位方向进行统计,明确了集料就位方向与集料扁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分水岭分割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集料的就位方向明显受到集料扁平程度的影响,集料越扁平其就位方向越集中。
【作者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凝土 分水岭分割 数字图像处理 集料就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222)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0引言沥青混凝土材料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1],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控制其材料性质[2]。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指标是对混凝土材料结构的一种间接反映[3-4],而内部集料的分布排列则是对材料结构的直接反映,但是这些直接特征无法通过传统的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锐;陈拴发;关博文;;冻融腐蚀作用下沥青混合料耐久性影响因素的灰熵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1期
2 张肖宁,李智,虞将苗;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组成及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3 沙爱民;王超凡;孙朝云;;一种基于图像的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检测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郭庆林;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分布及其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忠;;沥青混凝土路面非荷载性裂缝形成机理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2 陶明霞;;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晁东;;水泥混凝土防裂布加筋沥青混凝土罩面改造[J];安徽建筑;2007年04期
4 张登现;;芜湖地区农村公路排水结构研究[J];安徽建筑;2009年04期
5 孙立霞;王大鹏;;填隙碎石做路面基层材料的试验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蒋红;;CFG桩在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杜洪新;张新天;;Soilfix聚合物稳定砂砾基层的试验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梁伟峰;;谈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砼路面平整度的控制策略[J];才智;2011年22期
9 周志坚;;重载交通对水泥砼路面板底路基工作区深度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陈利华;;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赵伊华;王冰;;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陈团结;李刚;韦刚;;中法承载板地基承载力测试的数值仿真与比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徐文杰;岳中琦;胡瑞林;;基于数字图像的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4 行晓阳;卢银玲;;关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问题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5 孙黄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对策[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纪翠娜;郭兰英;张仲宏;;超载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使用寿命的影响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沈吉;崔彩云;王建平;;GIS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乔祥源;马立新;谭炳梁;;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与治理[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9 秦延龙;李明昌;孙昭晨;杨玉霞;许海彬;;进海路堤遗传算法优化设计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宏贵;徐林荣;赫晓光;陈洁金;;加筋间距对高填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魏道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模式与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黄琪;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与支付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薛连旭;基于疲劳特性的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清平;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惠军;昔格达地层、工程特性与用作高速公路路堤填料工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袁迎捷;基于Superpave的沥青胶浆流变特性与级配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李喜安;黄土暗穴的成因及其公路工程灾害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兵;基于改进介电常数模型的沥青路面面层压实度反演[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超;交通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开裂的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清泉;有机化蒙脱土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程景;PAN基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万平;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博;应用DCP快速检测土基压实质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贺才;城市道路地下构造物引起路面差异沉降的数值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彭锋;端面状态对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其践;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与老化梯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绍亮;东营市城市主干道路面结构病害分析与改建中的路面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延庆;潘友强;黄荣华;;基于动态模量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张远航;吴国雄;孟巧娟;;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徐健,阎宗岭;堆石体粒径的概率分布特征[J];重庆建筑;2003年01期
4 罗志刚,周志刚,郑健龙;沥青路面水损害问题研究现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吕松涛,田小革,郑健龙;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参数的测定及其在本构模型中的应用[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朱梦良,王民,邱鑫贵;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谢军;郭忠印;;重载非均布荷载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张肖宁;;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研究进展[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2期
9 刘志明;沈大高速公路的SMA路面[J];东北公路;2003年04期
10 郭乃胜;石峰;赵颖华;谭忆秋;;沥青路面层间粘结性能的黏弹性有限元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芬;沥青混凝土路面细观结构和水破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3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朱兴一;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0年
5 万成;基于X-ray CT和有限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三维重构与数值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立波;沈山高速公路路面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姚秋玲;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戴震;沥青路面结构受力机理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4 刘英伟;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黄碧霞;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技术在沥青混合料级配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威;;基于分形理论的集料破碎规律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9年06期
2 王振军;王宇;蒋玮;肖晶晶;;多孔集料沥青基复合材料的隔热功能[J];功能材料;2011年05期
3 沈小俊;石飞;李铁军;黄维蓉;杨文烈;;沥青路面集料标准化加工技术和工艺探讨[J];公路与汽运;2014年02期
4 康爱红,杨荣臻,严城,窦如初;最大密实度和最大嵌结力集料级配的设计[J];华东公路;2003年05期
5 胡晓东;沥青路面混合料中集料的技术参数分析及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5年01期
6 毕永山;;集料级配对混合料疲劳特性的影响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李思霖;闫克刚;;浅谈配合比设计对集料的级配选用[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8 徐忠阳;;集料中值型选择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2008年02期
9 贺娜;;基于粉胶比与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民营科技;2012年07期
10 朱梦良,张起森,陈强;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集料级配优化[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扈惠敏;沙爱民;;沥青路面集料级配变异性分析[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南翔;吴传海;;高性能二灰碎石混合料(HPLFA)集料级配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鑫;基于沥青石料表面改性的油石界面粘结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淼;集料级配实时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1年
2 张昕;基于集料形态学的混合料设计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3 徐银鸣;道路水泥混凝土集料级配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郭经纬;超轻木质集料路面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张冬冬;沥青混合料集料几何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陈朝金;水泥稳定再生废砖块集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于洪岗;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与集料级配分形维数相关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张毓;基于集料表面纹理构造特征的沥青路面抗滑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9 郭凯;利用淤污泥集料制备高速公路声屏障降噪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涛;橡胶集料—聚合物改性混凝土道路罩面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82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8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