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3:00
本文关键词: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出行决策 晚间出行 决策树 结构方程模型 个人属性 主观评价
【摘要】: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人们在每天白天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闲出行需求,由此带来了城市晚间出行的显著增加,引发了难以被忽视的晚间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交通改善政策,应当从交通需求管理的角度入手,研究晚间出行决策的形成过程。而对出行者而言,由于晚间的出行相比于白天具有更大的主观性和自由度,出行决策更贴近于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因此本文以出行者的个人属性和对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地的主观评价为切入点,将出行决策分为交通方式决策和目的地决策两部分,研究影响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的因素。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出行决策及晚间出行的研究,总结了已有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明确了出行是一个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而发生的出行主体生理与心理活动的统一过程,介绍了出行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并对城市交通主要出行方式按照不同出行标准进行了分类和对比;剖析了出行决策形成的流程,确定了出行决策研究应基于对居民的心理因素的调查而开展。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决策树(DT)对居民的出行方式和目的地决策的差异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生成了包含个人属性、交通信息敏感性和主观评价(交通方式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以及对目的地的评价和当日客观条件的影响)这类潜变量因素的晚间出行决策模型,对“个人属性-主观评价-出行决策”的晚间出行决策生成流程进行了假设和逐步验证,并获得了各变量的影响参数。决策树的结果显示,居民对于交通方式的选择会依据“是否有私家车”-“交通方式便利性偏好”-“个人居住条件”的次序分布,若剔除私家车保有项,居住条件则成为第一决策点,之后是“交通方式便利性偏好”和“性别”;居民对于出行目的地的偏好差异由对于目的地特性的评价决定,若剔除目的地评价,则主要由同居人数决定。结构方程模型的运行结果显示,居民会在决定出行方式的基础上对出行目的地进行决策,交通信息敏感性和个人属性直接影响对于舒适性及客观条件的评价,而对交通方式和目的地决策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观因素是便利性、安全性和目的地评价。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若干解决晚间交通拥堵及安全缺陷的建议,总结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出行决策 晚间出行 决策树 结构方程模型 个人属性 主观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15-16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6-19
- 第二章 理论基础19-25
- 2.1 出行行为理论19-22
- 2.1.1 出行行为的内涵19-20
- 2.1.2 出行方式分类20-22
- 2.2 出行决策理论22-24
- 2.2.1 出行决策的范畴22-24
- 2.2.2 影响出行决策的心理因素24
- 2.3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城市居民晚间出行数据采集25-36
- 3.1 方案设计25-28
- 3.1.1 地点选择25
- 3.1.2 问卷结构25-28
- 3.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28-35
- 3.2.1 居民基本信息及出行信息统计28-30
- 3.2.2 居民晚间出行方式选择特征分析30-34
- 3.2.3 交通方式主观评价统计34-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DT-SEM模型36-46
- 4.1 模型构建36-38
- 4.1.1 模型的组成36-38
- 4.1.2 模型求解38
- 4.2 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树(DT)模型38-41
- 4.3 城市居民晚间出行结构方程模型(SEM)41-45
- 4.3.1 模型结构41-42
- 4.3.2 模型的实施步骤42-45
- 4.4 本章小结45-46
- 第五章 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分析46-72
- 5.1 调查数据赋值46-47
- 5.2 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的决策树分析47-50
- 5.3 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50-67
- 5.3.1 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50-51
- 5.3.2 验证性因子分析51-55
- 5.3.3 主观评价与出行决策的结构方程模型55-59
- 5.3.4 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综合结构方程模型59-67
- 5.4 城市居民晚间出行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67-69
- 5.4.1 居民特性部分67-68
- 5.4.2 主观评价部分68-69
- 5.5 城市晚间出行改善政策建议69-71
- 5.6 本章小结71-72
- 结论与展望72-75
- 研究结论72
- 研究创新点72-73
- 研究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8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0-81
- 致谢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飞;李君轶;秦超;刘广;孙九林;;基于微博的西安市居民夜间活动时空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15年03期
2 严海;王熙蕊;梁文博;孔令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通勤交通方式选择[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3 曹小曙;林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广州城市社区居民出行行为[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4 缪明月;陈艳艳;王振华;张广厚;;城市交通弱势群体路段事故原因及行为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2期
5 柴彦威;沈洁;翁桂兰;;上海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08年02期
6 柯友华;云美萍;;城市出行选择行为机理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7年02期
7 柴彦威,尚嫣然;深圳居民夜间消费活动的时空特征[J];地理研究;2005年05期
8 李文权,王炜;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规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9 陈宽民,王玉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10 刘志强,蔡策,童小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991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9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