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新型内肋强化换热管综合换热性能的数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05:08

  本文关键词:新型内肋强化换热管综合换热性能的数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计算流体力学(CFD) 强化换热 数值分析 换热管 纵向涡


【摘要】:强化换热技术对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节能降耗具有重大意义。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是无源强化换热中的一种,在换热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场协同理论和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本文提出了两种新型的强化换热管——间断横纹内肋管和弯曲内肋换热管,并对换热管单元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换热机理和几何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对比评价了综合换热性能,并根据计算结果,拟合了Nu和f的关联式。结果表明:1)间断横纹内肋管:由于内肋的存在,在近壁面区域能够有效地诱导产生强烈的沿纵向的螺旋涡流,实现换热强化;当Re约为500时,近壁面流体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湍动,能够实现强化换热;当Re=4000时,与普通管相比,相对增幅Fc/Fcs可达2.45~3.56,其综合换热评价指标可达到2.5。与光滑管相比,对于Re2300,其相对强化换热性能可以达到光管的2.5~5.5倍,阻力系数为光管的1.5~3.3倍;当Re2300时,其PEC可以达到2.2~4.1,当Re2300时,其PEC可以达到1.24~2.25。依据计算结果,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出了Nu和f的关联式,关联式的应用范围为Re=500~40000,Pr=2~200。2)弯曲内肋换热管:由于弯曲内肋的存在,能够有效地诱导产生强烈的沿纵向的涡流,实现有效的换热强化;当Re500时,管中流体已经呈现出湍流状态。与圆管相比,对于Re2300,其相对强化换热性能因子可以达到表面平滑圆管的2.9~7.0倍,沿程阻力系数为表面平滑圆管的1.4~3.6倍;当Re2300时,其PEC可以达到2.6~4.6,当Re2300时,其PEC可以达到1.2~2.3。当Re2300时,弯曲内肋换热管的综合换热性能要大于间断横纹内肋管的换热性能;当Re2300时,间断横纹内肋管的换热性能较好。依据计算结果,回归出Nu和f的关联式,关联式的应用范围为Re=500~40000,Pr=2~200。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17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刚,杨泽亮;纵向涡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1年02期

2 郑军,曾丹苓,王萍,高虹;利用流体脉动强化换热的试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3 殷立勇;张润来;;一种新型强化换热结构[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12期

4 吉桂明;;强化换热结构的工业应用[J];热能动力工程;2012年05期

5 胡枭;夏德宏;任玲;郭美荣;;蜂巢式金属扩展表面强化换热插件的开发[J];中国有色冶金;2012年06期

6 张艾萍;姚凯;徐志明;;强化换热管中超声空化对场协同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7 董們,郝平;换热器人工粗糙壁面强化换热研究[J];流体工程;1988年11期

8 李淑英,李兴泉,王乃华;管内流体脉动对强化换热的影响[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9 王增辉,贾斗南,刘瑞兰;狭缝通道两相流强化换热研究综述[J];热能动力工程;2002年04期

10 杨俊兰,马一太;管内插物强化换热性能分析及应用[J];动力工程;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同荣;欧阳新萍;姜帆;司少娟;;斜翅型冷凝强化换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贾臻;龚自力;邱金荣;;核级换热器强化换热方式对比与选择[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3 陈建红;欧阳新萍;熊高鹏;姜涛;薛娜;;几种管外凝结强化管的传热试验及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陶国龙;;基于降压核态沸腾相变一体化强化换热技术的脱硫工艺节水节能方案[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祁小松;张华;武俊梅;;纵向涡发生器强化传热的研究历程及进展[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祁小松;张华;武俊梅;;纵向涡发生器的强化传热作用与研究进展[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剑;管内强化换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孟继安;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3年

3 司洪宇;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过程中强化换热技术及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体激振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陶于兵;CO_2家用空调系统实验研究及换热器强化换热数值模拟[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5 马可;基于热管技术的磨削弧区强化换热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楠;通道内非对称布置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换热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2 李亚飞;纽带管内流体强化换热及抗垢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贾宝光;新型内肋强化换热管综合换热性能的数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王忠会;场协同理论指导下的强化换热[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5 李燕;凹槽通道中层流脉动流动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马良;偏心旋流管强化换热的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许洁;以空气为介质的电场强化换热理论与数值计算[D];东华大学;2010年

8 杨炳昌;层流脉动流动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冯知正;平直与柱面翼涡发生器冲孔强化换热特性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崔丽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强化换热管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02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202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1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