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0:15

  本文关键词: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制备了石墨/水和Fe_3O_4/水两种纳米流体;建立了测量导热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设备;使用自行建立的实验设备分别测试了上述两种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通过对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微观机理的分析和总结,对本文中测试的两种纳米流体进行了分析,对实验结论进行了总结。 在纳米流体的制备方面,本文采用两步法制备了石墨/水纳米流体,首先通过研磨/浮选法制得石墨纳米粉末,然后将纳米粒子与液体直接混合,综合采用添加分散剂及超声振动的方法制备了纳米流体,通过分析不同添加剂的剂量对纳米流体的影响程度,得到了稳定、均匀分散的石墨/水纳米流体。采用单步法制备了Fe_3O_4/水纳米流体,主要通过常用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得,通过透射电镜照片可以发现分散非常均匀,颗粒比较纯净。 研制了一套瞬态热丝实验系统,测定了上述两种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与纳米粒子的体积份额呈线性关系;体积份数为1.0%时,石墨/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提高了12%,Fe_3O_4/水的提高了48%;实验结果远大于经典导热模型计算结果。 研制了一套测试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系统,测定了上述两种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都随体积份数的增加而增加;雷诺数在3000~6500时,两种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线性增加,当雷诺数大于6500时,对流换热系数增加幅度增大,呈加速增加趋势;在温度为35摄氏度时测量的石墨/水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和相同条件下15摄氏度测量的Fe_3O_4/水的对流换热系数近视相等,在体积份额为1.0%时,都比水的提高了约90%;与导热系数相比,发现两种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受温度影响很大,有很强的温度依赖性,影响程度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纳米流体 制备 导热系数 对流换热系数 强化传热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K124
【目录】:
  • 1.绪论9-19
  • 1.1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概述9-12
  • 1.1.1 纳米技术9-11
  • 1.1.2 纳米流体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纳米粉体的制备技术12-13
  • 1.2.2 纳米流体的制备技术13-14
  • 1.2.3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性能的研究14-16
  • 1.2.4 测量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性能的方法16
  • 1.2.5 纳米流体研究的技术问题16-17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7-19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19
  • 2.纳米流体强化换热机理分析19-30
  • 2.1 物理性质的影响19-27
  • 2.2 流体流动的影响27-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3.纳米流体的制备30-39
  • 3.1 石墨纳米流体的制备30-35
  • 3.1.1 石墨纳米粉体的制备31-33
  • 3.1.2 石墨纳米流体的稳定分散33-35
  • 3.2 水基Fe_3O_4纳米流体的制备35-38
  • 3.2.1 实验方法36
  • 3.2.2 实验试剂36
  • 3.2.3 制备过程36
  • 3.2.4 样品测试36-37
  • 3.2.5 结果与讨论37-38
  • 3.3 本章小结38-39
  • 4.纳米流体导热性能的实验研究39-50
  • 4.1 实验原理39-40
  • 4.2 实验装置40-43
  • 4.2.1 总体装置40-41
  • 4.2.2 导热系数计算方法41-42
  • 4.2.3 误差分析42-43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43-48
  • 4.3.1 石墨/水纳米流体的实验结果43-44
  • 4.3.2 Fe_3O_4/水纳米流体的实验结果44-45
  • 4.3.3 结果分析45-48
  • 4.4 本章小结48-50
  • 5.纳米流体对流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50-70
  • 5.1 实验原理50
  • 5.2 实验装置50-58
  • 5.2.1 总体装置50-53
  • 5.2.2 设计参数计算53-54
  • 5.2.3 装置的选择54-56
  • 5.2.4 系统调试56-58
  • 5.3 实验步骤58
  • 5.4 误差分析58-61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61-69
  • 5.5.1 石墨/水纳米流体的实验结果61-64
  • 5.5.2 Fe_3O_4/水纳米流体的实验结果64-67
  • 5.5.3 结果分析67-69
  • 5.6 本章小结69-70
  • 6.总结与展望70-73
  • 6.1 全文总结70-71
  • 6.2 研究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80
  • 附录80-81
  • 致谢81-8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健;张华;巨永林;;多蒸发器CPL热管及纳米流体应用于热管的研究进展[J];低温与超导;2011年08期

2 孙立国;栾羽佳;王彦杰;李鹏;;微流控装置制备聚合物微珠的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3 吕文姝;王金勤;蔺习雄;熊良铨;;橡胶沥青的工艺优化[J];石油沥青;2011年02期

4 谭志文;曹小林;黄晓峰;张建华;;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动向[J];家电科技;2011年08期

5 林何;游明琳;丁旭;;浅析激光熔覆高速钢刀具制备工艺过程[J];机械;2011年08期

6 郝利炜;耿春雷;;一种聚醚型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1年08期

7 王楠;陈俊;安青松;史琳;;纳米流体分散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初探[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8 刘满刚;叶俊伟;贡卫涛;王浩宇;潘欣艾;林源;宁桂玲;;碱激发制备新型脱镁硼泥基泡沫材料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06期

9 韩会娟;丰勇;姚路;赵丽萍;;以废旧电池为原料水热法制备Cu~(2+)掺杂锰锌铁氧体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同帜;陈方方;李大川;雷_";;SiO_2-TiO_2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牧云;黄存新;宋庆海;孙加林;;透明多晶尖晶石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特种陶瓷及金属封接技术基础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袁毅范;周洪斌;梁运;李华;;胺苯磺隆钠盐制备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吕超;梁小平;高永扬;王剑臣;岳雪梅;辛少波;;氧化铝功能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苏移山;张晓元;朱希强;郭学平;凌沛学;;酶法制备低聚木糖[A];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良锋;丘泰;;机械合金化法(Ag-Cu_(28))_(80)-In_x-Sn_(20-x)合金焊粉制备的研究[A];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关管用管壳技术进步专辑[C];2007年

6 倪玲;李范珠;;离心造粒法制备生血微丸的研究[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7 李军;姜华;张延平;王新胜;李晓明;尹卫平;王忠东;;柴胡皂苷b2对照品的制备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先学;印万忠;韩跃新;;保护-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粉[A];第九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3年

9 谢继青;姬胜利;王凤山;崔慧斐;曹吉超;;分子硫酸皮肤素的制备、理化性质及抗血栓活性的研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海洪;李子院;;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涵薏;新型换热介质研制的领军者[N];上海科技报;2010年

2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N];粮油市场报;2000年

3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 张鹏;国家对哪些项目给予支持[N];中国经营报;2001年

4 郭胜民 范晓雯;中药新剂型开发[N];中药报;2001年

5 $$陈建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组专家,$$中国颗粒研究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为新世纪化学工业发展加速[N];中国化工报;2002年

6 ;清华博士生上台“讲学”[N];科技日报;2002年

7 记者 孙玲;高科技开启智慧之门[N];上海科技报;2003年

8 深大附中高三化学备课组 刘为基 冯吟虎 整理 帅晓波 胡晓俊;深圳高考完全手册·化学篇[N];深圳商报;2001年

9 ;200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10 郭力生;欧洲玩具指令[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涛;纳米流体的制备、稳定及导热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熊联明;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制备、应用及阻燃抑烟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王国庆;杂萘联苯型聚芳醚腈(酮)及其磺化改性超滤膜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文波;壳聚糖超细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郭承华;海燕皂苷及其它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生物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邸垫平;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活性组分的制备及相关基因克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7 于开录;模板法合成一维纳米管阵列[D];天津大学;2004年

8 傅磊;氢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硬质合金粉末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7年

9 刘建伟;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碳纳米管及其表征[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冯小刚;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提纯及其紫外光助催化降解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中丽;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实验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金凯;纳米流体导热性能及其在热管中应用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3 赵旭成;多元无机凝胶体系的制备、组成与结构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4 许秀梅;禽呼肠孤病毒半番鸭分离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周丹丹;SHS法制备铁氧体材料的探索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莫丹;特细砂干混砂浆配制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史洪伟;纳米硒和硒化镉制备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魏留芳;超级活性炭的制备、改性及其储氢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高宾;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IF-MoS_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葛强;高效过渡金属氧化物脱氧剂的制备及表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12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