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综合能源规划优化设计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06 08:10
能源的供应和消费是影响企业运行的重要因素,根据企业用能特点,提出了多目标强耦合的综合能源规划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和多能耦合算法,结合实际算例,以Matlab为数据分析和建模平台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建立了负荷分析与预测模型、装机配置模型、技术经济分析模型、风险压力测试模型等分析工具,进而得出了最优的综合能源规划优化方案,证明了该优化设计方法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企业建立多能互补、高效节能、绿色低碳、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分布式能源. 2020,5(04)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量流耦合运行原理图
多能耦合算法的计算流程
根据该工厂能源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应用Matlab仿真建模与分析软件编制程序,生成如下4个典型负荷曲线图(典型日负荷曲线图、甲线全年负荷曲线、乙线全年负荷曲线、2015—2016连续2年总电负荷变化曲线),如图3—6所示,来反映该园(厂)区全年的用能负荷变化情况,并以此为装机容量确定的基础,采用上述多能耦合的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一系列初选的可行方案。最后通过风险压力测试运用证据推理的方法得出最优的系统配置方案。图3反映的是夏季典型日用电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日峰谷电量变化较大,其最小值在日平均波动的95%以上。根据用电量来推导制冷量:按照制冷系统COP=3.5测算系统制冷用电的总负荷。制冷系统平均制冷量=制冷机用电平均功率×5;制冷系统平均耗电功率=(制冷机用电平均功率×5)/3.5;非制冷电负荷=总平均功率-制冷系统平均耗电功率,推导出冷负荷最大约16 483 kW,最小冷负荷发生在2月份,最小值约4 370 kW,全年冷负荷主要集中在8 000~14 000 kW。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暖通专业视角的区域能源系统思考——概念、规划、设计[J]. 伍小亭,王砚,宋晨,田铖,秦小娜. 暖通空调. 2019(01)
[2]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设计及优化[J]. 叶琪超,楼可炜,张宝,白洪宸. 浙江电力. 2018(07)
[3]多能互补能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钟迪,李启明,周贤,彭烁,王保民. 热力发电. 2018(02)
[4]能源互联网供能质量综合评估[J]. 付学谦,孙宏斌,郭庆来,张秀容.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6(10)
[5]基于碳交易机制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J]. 卫志农,张思德,孙国强,许晓慧,陈胜,陈霜.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15)
[6]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初探[J]. 曾鸣,杨雍琦,李源非,曾博,程俊,白学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03)
[7]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J]. 曾鸣,杨雍琦,刘敦楠,曾博,欧阳邵杰,林海英,韩旭. 电网技术. 2016(01)
[8]对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思考[J]. 贾宏杰,穆云飞,余晓丹. 电力建设. 2015(01)
[9]基于广义需求侧资源的微网运行优化[J]. 邢龙,张沛超,方陈,张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12)
[10]微网并网时的经济运行研究[J]. 牛铭,黄伟,郭佳欢,苏玲. 电网技术. 2010(11)
硕士论文
[1]能源互补评价指标及其应用[D]. 钟跃.湖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5409
【文章来源】:分布式能源. 2020,5(04)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量流耦合运行原理图
多能耦合算法的计算流程
根据该工厂能源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应用Matlab仿真建模与分析软件编制程序,生成如下4个典型负荷曲线图(典型日负荷曲线图、甲线全年负荷曲线、乙线全年负荷曲线、2015—2016连续2年总电负荷变化曲线),如图3—6所示,来反映该园(厂)区全年的用能负荷变化情况,并以此为装机容量确定的基础,采用上述多能耦合的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一系列初选的可行方案。最后通过风险压力测试运用证据推理的方法得出最优的系统配置方案。图3反映的是夏季典型日用电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日峰谷电量变化较大,其最小值在日平均波动的95%以上。根据用电量来推导制冷量:按照制冷系统COP=3.5测算系统制冷用电的总负荷。制冷系统平均制冷量=制冷机用电平均功率×5;制冷系统平均耗电功率=(制冷机用电平均功率×5)/3.5;非制冷电负荷=总平均功率-制冷系统平均耗电功率,推导出冷负荷最大约16 483 kW,最小冷负荷发生在2月份,最小值约4 370 kW,全年冷负荷主要集中在8 000~14 000 kW。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暖通专业视角的区域能源系统思考——概念、规划、设计[J]. 伍小亭,王砚,宋晨,田铖,秦小娜. 暖通空调. 2019(01)
[2]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设计及优化[J]. 叶琪超,楼可炜,张宝,白洪宸. 浙江电力. 2018(07)
[3]多能互补能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钟迪,李启明,周贤,彭烁,王保民. 热力发电. 2018(02)
[4]能源互联网供能质量综合评估[J]. 付学谦,孙宏斌,郭庆来,张秀容.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6(10)
[5]基于碳交易机制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J]. 卫志农,张思德,孙国强,许晓慧,陈胜,陈霜.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15)
[6]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初探[J]. 曾鸣,杨雍琦,李源非,曾博,程俊,白学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03)
[7]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运营模式及关键技术[J]. 曾鸣,杨雍琦,刘敦楠,曾博,欧阳邵杰,林海英,韩旭. 电网技术. 2016(01)
[8]对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思考[J]. 贾宏杰,穆云飞,余晓丹. 电力建设. 2015(01)
[9]基于广义需求侧资源的微网运行优化[J]. 邢龙,张沛超,方陈,张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12)
[10]微网并网时的经济运行研究[J]. 牛铭,黄伟,郭佳欢,苏玲. 电网技术. 2010(11)
硕士论文
[1]能源互补评价指标及其应用[D]. 钟跃.湖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5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32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