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空间规划技术在小尺度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中的应用——以东山县海域为例
本文选题:海洋环境科学 切入点:海洋空间规划 出处:《应用海洋学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针对海洋的多元化开发利用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威胁和损害,国内外先后开始运用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进行海洋空间的合理安排.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是我国在海洋空间规划技术应用中的一项新的实践.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技术方法,而后结合目前国内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已有成果,对小尺度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出由研究区确定、生物生态要素评价和红线区划结果确定为主体的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技术.之后将此技术方法运用于东山县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实例中,初步完成了东山县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方案的制定,验证了海洋空间规划技术在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是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技术在小尺度海域范围内进行应用的一次尝试,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县市级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和相关海洋保护性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iversifie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ocean has brought a great deal of threat and damage to the marine eco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marine space has begun to be carried out by using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technology. The marine ecological red line regionalization is a new practi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technology in China. First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ractice of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technology. Technical approaches to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of marine ecological red lin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technology of small-scale marine ecological red line regionalization,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research area. The evaluation of biological ecological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ult of red line regionalization are applied to the marine ecological red line regionalization in Dongshan County, and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example of marine ecological red line regionalization in Dongshan County. The preliminary plan for the division of the marine ecological red line in Dongshan County has been complete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technology to marine ecological red line regionalization is verified.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apply marine ecological red line regionalization technology in small scale sea area.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marine ecological red line regionalization and related marine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counties and c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
【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405007)
【分类号】:P74;X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华梅;谢健;王平;林丽华;罗艳;;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构建内涵研究——以大亚湾临海产业园区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07期
2 刘健;;浅谈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基本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沈金鳌;防治能量污染 保护海洋生态[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年03期
4 王麦全,张建华,丛义祥;成山头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获批准[J];现代渔业信息;2003年03期
5 田旭日;东营市海洋生态建设与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J];海洋信息;2003年02期
6 黎松强,吴馥萍;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保护[J];广东化工;2005年03期
7 ;保护海洋生态,吃海鲜分“三色”[J];海洋世界;2007年04期
8 田其云;阳露昭;;海洋生态恢复技术引导机制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09期
9 伍善庆;伍锦姑;;浅议填海有道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11期
10 蔡一声;张微丽;;关于浙江大陈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开发与管理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映宇;曹利江;刘瑜;陈佳;卢瑛莹;;浙江省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思考[A];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田其云;;我国海洋生态恢复政策初探[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骥;姚泊;陈南;;我国海洋生态管理之探析[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陈尚;任大川;夏涛;李京梅;杜国英;王敏;;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编制说明[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指南(试行)[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3年卷第2期[C];2013年
6 叶属峰;;海洋生态监控:回顾与展望[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杨东方;高振会;孙培艳;霍素霞;唐红霞;;沙漠化在海洋生态和人类生存之间的平衡作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汪依凡;杨和福;;海洋生态损害评估[A];2007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凤华;;广西重要海湾海洋生态健康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刘家沂;;海洋生态问题与生态安全的战略意义[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东霖;2008海洋生态文明(温州)国际论坛开幕[N];中国海洋报;2008年
2 记者 陈运军 王元晖;携手共建海洋生态文明[N];厦门日报;2008年
3 记者钱秀丽;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要实现三个转变[N];中国海洋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瑜;应建立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N];科技日报;2011年
5 鲁环;山东确定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试点市县[N];中国海洋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侯小健;保护海洋生态 呵护蓝色家园[N];海南日报;2012年
7 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主任 潘新春;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咨询服务[N];中国海洋报;2013年
8 杨政莹;厦门多部门合作保护海洋生态[N];中国海洋报;2013年
9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杨潇 李双建;海洋生态文明重在全面“融入”[N];中国海洋报;2013年
10 记者 孙安然;保护海洋生态是建设海洋强国重要内容[N];中国海洋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高乐华;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优化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宫小伟;海洋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付会;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杨洁;半封闭型海湾水环境参数时空变化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建基;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选划技术方法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叶冬娜;构建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海洋生态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肖汝琴;基于海洋生态资本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4 穆丽娟;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及风险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卞韬;海洋生态文化在滨海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刘晓颖;海洋生态红线区遥感监测方案设计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7 陈甘霖;海洋空间规划技术在小尺度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中的应用[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6年
8 童卫萍;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制度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9 李映丽;滨海电厂对海洋生态价值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郭萍萍;我国海洋生态法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1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5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