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绿潮藻适应性和增殖潜力研究
本文选题:绿潮藻 切入点:生态因子 出处:《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黄海绿潮暴发早期绿潮藻种群演替规律、暴发过程绿潮藻增殖潜力变化等现象,分别做了生态因子对早期绿潮藻生长影响、浒苔增殖潜力评估方法及海区绿潮藻增殖潜力的评估等研究,并利用浒苔繁殖技术进行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研究,以期为绿潮暴发机制及预测预警以及绿潮藻规模化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首先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强度对4种黄海绿潮藻扁浒苔、浒苔、曲浒苔和缘管浒苔小苗与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绿潮藻藻体越长生长速率减慢,扁浒苔、缘管浒苔、曲浒苔和浒苔幼苗最适温度×光强组合分别为10℃70μmol·m-2·s-1、20℃×70μmol·m-2·s-1、25℃×70μmol·m-2·s-1和20℃×100μmol·m-2·s-1,最高日生长率分别为66.01%d 1、66.75%d 1、72.93%d 1、76.21%d 1,其成体最适组合分别为10℃×100μmol·m-2·s-1、20℃×100μmol·m-2·s-1、25℃×100μmol·m-2·s-1和20℃×140μmol·m-2·s-1,最高日生长率分别为23.39%d 1、23.42%d 1、26.82%d 1、28.52%d 1。15-20℃、10-600μmol·m-2·s-1和25-30℃、200-600μmol·m-2·s-1条件下,均为浒苔成体日生长率最高,且是曲浒苔的1.5-3.5倍,表明浒苔更耐受高温和高光强。这充分解释了为何绿潮暴发早期其它3种绿潮藻均逐步消亡而仅浒苔能够大规模暴发并漂至山东青岛等海域奇异现象。 其次我们选取藻体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生长率和繁殖率作为评价藻体增殖潜力的指标;研究了不同状态(鲜绿、浅绿、黄绿色、白色)浒苔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生长速率、繁殖和不同形态(管状、扁状、囊状、褶皱状)浒苔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结果表明:不同状态的浒苔藻体的叶绿素含量、Fv/Fm、生长率和繁殖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标均以鲜绿色藻体值最高(2.17mg/g,0.72,28.49%d 1,3.67×107个),其次为浅绿色、黄绿色,白色藻体值最低(0.29mg/g,0.28,5.23%d 1,0.67×107个);不同形态浒苔藻体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以囊状值最高(2.21mg/g,0.73),褶皱状最低(2.09mg/g,0.62)。浒苔藻体增殖潜力鲜绿色浅绿色黄绿色白色;因此,我们把浒苔藻体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藻体的叶绿素含量(mg/g)、Fv/Fm、生长率(%d 1)、繁殖率(107个)分别为: Ⅰ:1.86-2.81、0.68-0.77、28.37-30.83、3.17-5.2 Ⅱ:1.11-1.85、0.55-0.67、18.41-28.36、1.53-3.16 Ⅲ:0.35-1.1、0.38-0.54、11.86-18.4、1-1.52 Ⅳ:0-0.34、0-0.37、0-11.85、0-0.9 再次,在2013年绿潮暴发期间,采集如东、大丰、日照、青岛四个海域漂浮的绿藻,,研究了藻体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生长率和海区孢子量。结果显示:随着绿藻的漂移,绿藻的叶绿素含量、Fv/Fm、生长率的值逐渐降低,如东海区绿藻各指标显著高于青岛海区(P0.05);但各海区的孢子数以青岛海区最多(3980个/L),大丰次之,极显著高于如东海区(P0.01)。本研究为绿潮暴发过程中绿藻增殖潜力评估和绿潮早期预测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最后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人工育苗技术全过程。首先研究了浒苔藻体放散孢子的最适温度与最适藻体密度,及孢子附着、萌发与小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与光照强度进行。结果显示:浒苔放散孢子的最适温度和藻体密度分别为25℃和0.8g/L;浒苔孢子附着、萌发和小苗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20℃和20℃,最适光照强度均为晴天(光照强度300μmol·m-2·s-1);浒苔小苗海区养殖的适宜藻体长度范围为1-3cm。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1月26日进行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育苗时间为45天。共使用新鲜浒苔藻体6.6kg,平均每g藻体孢子放散量为2.7×107个。共采苗帘2000张(规格16m×1m),网帘培育两周后,平均每厘米萌发20棵小苗,最长达1~3cm。海区栽培1周后,浒苔小苗成活率平均为78%,日生长率平均为45.39%。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震;;青岛近海浒苔的污染与预防治理[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9期
2 杨同玉;;打赢这场“绿色”战役——青岛开发区浒苔处置工作纪实[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8期
3 ;浒苔再袭山东青岛 已启动浒苔灾害四级应急响应[J];水产科技情报;2012年04期
4 刘春兰;;青岛浒苔暴发因素的探讨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5 高嵩;潘怀福;韩爱香;;关于浒苔灾害应对处置的实践探索[J];海洋信息;2013年01期
6 ;山东科技研发助力浒苔资源化利用变害为宝[J];硅谷;2013年15期
7 宋建侠;;浒苔利用综述[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09期
8 魏鉴腾;裴栋;刘永峰;刘毅;邸多隆;;浒苔多糖的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14年01期
9 梁宗英;林祥志;马牧;张静;闫晓波;刘涛;;浒苔漂流聚集绿潮现象的初步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杨秀兰;张秀珍;杨建敏;吕振波;王育红;;用浮游硅藻抑制浒苔生长[J];齐鲁渔业;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鲁青;;浙江浒苔及针对浒苔灾害所引发的问题思考[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孙云潭;;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前夕浒苔灾害暴发与青岛市应急行动[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黄容;马艳;李庆宝;于进付;;2008~2011年浒苔影响青岛的海面风观测资料特征分析[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青岛市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德萍;杨育强;董海鹰;郭丽娜;刘学忠;马艳;;2008年青岛海域浒苔大爆发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李三妹;刘诚;刘征;赁青;闫华;赵长海;;“3S”技术支持下的黄海浒苔综合监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宋宁而;王琪;;日本的浒苔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建恒;韩渭;霍元子;于克锋;陈丽萍;曹佳春;何培民;;如东岸基浒苔类绿藻调查及海区绿潮早期形成过程[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于克锋;冯子慧;王阳阳;霍元子;何培民;;浒苔光合作用特性及光合固碳能力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郑琳;崔文林;卜志国;袁媛;;青岛近岸海域浒苔灾害防治初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吴婷;张云燕;宋健伟;石晓勇;;营养盐对浒苔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高;青岛海域浒苔到底为何物?[N];科技日报;2008年
2 王建高;青岛海域浒苔到底如何治理?[N];科技日报;2008年
3 张玉邋杨晓星 张羽;军民联手“战”浒苔[N];青岛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车亭邋赵雪筠 张克果 刘倩倩 朱筱杰;浒苔:殃及乳山 威胁文登[N];威海日报;2008年
5 赵雪筠邋朱筱杰;浒苔分布:乳山减轻 文登加重[N];威海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全力支援青岛清理浒苔[N];威海日报;2008年
7 记者 赵雪筠邋朱筱杰;浒苔处置以晾晒掩埋为主[N];威海日报;2008年
8 曲唐;市区海域未发现浒苔[N];威海日报;2008年
9 刘宝森邋李紫恒;青岛:浒苔成灾,已影响帆船训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徐冰邋刘宝森;青岛:浒苔搅不了奥帆赛的“局”[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俭平;浒苔对氮营养盐的响应及其氮营养盐吸收动力学和生理生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王影;两种绿潮藻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及其对黄海绿潮暴发期典型环境变化的响应差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丁月e
本文编号:1651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5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