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黄河口邻近海域CO 2 通量及东海pCO 2 估测模型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1-10-19 04:31
针对目前全球碳循环中的循环途径不闭合的问题,大陆边缘海因被认为是碳循环中丢失项(missing term)的可能去处,而成为研究的焦点。东海是西北太平洋中唯一以陆架区为主的海区,是世界上最宽、生产力最高的陆架海之一;而渤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近于封闭的浅海,唯靠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其中分别有中国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的注入,它们对于中国近海陆架区碳的通量与收支平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河口区碳系统参数的讨论。研究长江口和黄河口邻近海域的碳化学体系,对于更完整、准确地探讨边缘海区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以及完善全球碳系统参数数据库无疑是极为必要的。 通过2001.7、2002.1对长江口邻近海域和2003.8、2003.9对黄河口邻近海域的考察,获得了海水pCO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pCO2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CO2源、汇的空间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本文内容主要有四部分:①研究区域、实验方法②长江口邻近海域冬夏两季pCO2分布、影响机制和CO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CO_2海-气交换研究概况
1.1.1 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体系
1.1.2 海洋对大气CO_2的吸收机制
1.1.3 CO_2海-气交换研究的主要方法及现状
1.2 陆架边缘海的源-汇机制研究
1.2.1 陆架边缘海对全球碳循环的可能贡献
1.2.2 陆架边缘海海-气界面CO_2通量研究的现状
1.2.3 河口区水体的CO_2研究
1.3 研究区域概况及pCO_2研究
1.3.1 长江口邻近海域概况及pCO_2研究
1.3.2 黄河口邻近海域概况及pCO_2研究
第二章 研究区域、实验方法
2.1 采样的航次及站位分布
2.2 实验方法
2.3 海-气界面CO_2通量的估算方法
第三章 长江口邻近海域冬夏两季pCO_2分布、影响机制CO_2源/汇
3.1 长江口邻近海域2001年夏季航次
3.1.1 表层海水pCO_2及其化学、水文参数的分布
3.1.2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表层海水pCO_2的调控机制
3.1.3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CO_2源、汇的讨论
3.2 长江口邻近海域2002年冬季航次
3.2.1 表层海水pCO_2及其化学、水文参数的分布
3.2.2 冬季海水pCO_2的垂直分布
3.2.3 冬季表层海水pCO_2的调控机制
3.2.4 长江口邻近海域冬季CO_2源、汇的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河口邻近海域枯、丰水期pCO_2及通量初探
4.1 黄河口邻近海域2003.8枯水期
4.1.1 表层海水二氧化碳体系各分量及其化学、水文参数的分布
4.1.2 枯水期黄河口邻近海域CO_2通量初探
4.2 黄河口邻近海域2003.9丰水期
4.2.1 表层海水pCO_2及其化学、水文参数的分布
4.2.2 丰水期黄河口邻近海域CO_2通量初探
4.2.3 黄河冲淡水对其邻近海域枯、丰水期CO_2源、汇的影响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东海陆架海区表层海水pCO_2估测模型
5.1 东海西部海域夏季表层海水pCO_2的估测模型
5.1.1 S<30的冲淡水区域
5.1.2 S>30的调查海域
5.1.3 与Tsunogai(1999)、Wang(2000)模式的比较
5.2 东海西部海域冬季表层海水pCO_2的估测模型
5.2.1 冬季表层海水pCO_2的估测模型
5.2.2 与Tsunogai(1999)模式的比较
5.3 东海西部海域气候pCO_2估测模型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44154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CO_2海-气交换研究概况
1.1.1 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体系
1.1.2 海洋对大气CO_2的吸收机制
1.1.3 CO_2海-气交换研究的主要方法及现状
1.2 陆架边缘海的源-汇机制研究
1.2.1 陆架边缘海对全球碳循环的可能贡献
1.2.2 陆架边缘海海-气界面CO_2通量研究的现状
1.2.3 河口区水体的CO_2研究
1.3 研究区域概况及pCO_2研究
1.3.1 长江口邻近海域概况及pCO_2研究
1.3.2 黄河口邻近海域概况及pCO_2研究
第二章 研究区域、实验方法
2.1 采样的航次及站位分布
2.2 实验方法
2.3 海-气界面CO_2通量的估算方法
第三章 长江口邻近海域冬夏两季pCO_2分布、影响机制CO_2源/汇
3.1 长江口邻近海域2001年夏季航次
3.1.1 表层海水pCO_2及其化学、水文参数的分布
3.1.2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表层海水pCO_2的调控机制
3.1.3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CO_2源、汇的讨论
3.2 长江口邻近海域2002年冬季航次
3.2.1 表层海水pCO_2及其化学、水文参数的分布
3.2.2 冬季海水pCO_2的垂直分布
3.2.3 冬季表层海水pCO_2的调控机制
3.2.4 长江口邻近海域冬季CO_2源、汇的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河口邻近海域枯、丰水期pCO_2及通量初探
4.1 黄河口邻近海域2003.8枯水期
4.1.1 表层海水二氧化碳体系各分量及其化学、水文参数的分布
4.1.2 枯水期黄河口邻近海域CO_2通量初探
4.2 黄河口邻近海域2003.9丰水期
4.2.1 表层海水pCO_2及其化学、水文参数的分布
4.2.2 丰水期黄河口邻近海域CO_2通量初探
4.2.3 黄河冲淡水对其邻近海域枯、丰水期CO_2源、汇的影响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东海陆架海区表层海水pCO_2估测模型
5.1 东海西部海域夏季表层海水pCO_2的估测模型
5.1.1 S<30的冲淡水区域
5.1.2 S>30的调查海域
5.1.3 与Tsunogai(1999)、Wang(2000)模式的比较
5.2 东海西部海域冬季表层海水pCO_2的估测模型
5.2.1 冬季表层海水pCO_2的估测模型
5.2.2 与Tsunogai(1999)模式的比较
5.3 东海西部海域气候pCO_2估测模型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44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44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