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DOA的舰载机空间定位算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TDOA的舰载机空间定位算法研究
【摘要】:针对到达时间差测量定位方法,将其应用于舰载机着舰时的定位。分析目前几种主要距离差定位算法,根据舰载机着舰的实际情况和限制,主要研究球面相交定位算法(SX)。针对SX算法计算量大以及方程系数矩阵可能出现病态等问题,提出基于线性化方程的算法。在SX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距离差测量方程,将非线性方程转换为线性方程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定位算法相比SX算法具有更高精度且计算量小。
【作者单位】: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关键词】: 舰载机 着舰 到达时间差 定位 SX算法
【分类号】:E926.392
【正文快照】: 0引言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s of Arrival,TDOA)测量定位是一种重要的目标三维定位方法,各测量站根据信号到达目标的时间差,可以得到距离差,建立一组方程,计算出目标的位置[1]。目前,距离差定位被广泛应用于声纳、雷达、导航等各种定位系统[2-3]。因此,可以利用该方法,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永福;;一种TDOA算法的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6期
2 陈兰;;四站定位模型及精度计算[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1期
3 李志刚;杨景曙;;一种新的基于TDOA的四站三维空间定位法[J];现代防御技术;2008年02期
4 王国涛,王东进,陈卫东;一种改进的距离差定位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5 王成,李少洪,王鑫全,黄槐;测时差被动定位算法的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东;杜亚杰;;基于TDOA的舰载机空间定位算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6年09期
2 王志平;闫涛;;一种模糊函数时频差联合估计快速算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5年04期
3 刘志浩;施建礼;赵祚德;;基于时延差的声纳浮标阵定位仿真[J];舰船电子工程;2014年09期
4 王益平;王皓;吴衡;邬杨波;;基于到达时差的低功耗声音定位系统[J];机电工程;2013年08期
5 杜坤坤;王志良;;基于时延差和频分复用的节点定位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2年24期
6 孙大鹏;杨家庚;;水下运动目标被动测量数据的实时处理[J];声学技术;2012年02期
7 王旭;何子述;;多个TDMA目标联合时差测距与定位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32期
8 国蓉;何镇安;;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被动声定位算法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年07期
9 国蓉;何镇安;;基于多级神经网络的被动声定位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6期
10 史洪宇;贺前华;魏晓慧;;基于遗传-拟牛顿混合算法的到达时间差定位[J];计算机工程;2011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淑一,程杨,杨涤,崔祜涛;UKF方法及其在方位跟踪问题中的应用[J];飞行力学;2003年02期
2 王成,李少洪,王鑫全,黄槐;测时差被动定位算法的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11期
3 刘颖,王树勋,梁应敞;多通道干扰下的多径时延估计[J];电子学报;2001年06期
4 杨林,周一宇,孙仲康;TDOA被动定位方法及精度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茂;黄胜;赵永振;王超;;蒙特卡罗法的舰载机高峰出动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3年02期
2 黎漫斯;陈春良;张惠霞;;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舰载机保障系统建模与仿真[J];舰船科学技术;2013年08期
3 徐劳立;;舰载机的起飞和弹射技术[J];物理与工程;2013年03期
4 岳奎志;孙聪;罗明强;赵红超;;舰载机动态调运系统的运行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5 雷德颖;;关于舰载机起飞降落方法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24期
6 吕开东;朱齐丹;李新飞;;舰载机航空保障需求及排队网络模型研究[J];飞行力学;2014年01期
7 汪梦西;蔡畅;马野;孙涛;;舰载机安全着舰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13期
8 周晓光;冯百胜;迟志艳;张原;;基于闭排队网络的舰载机出动架次率分析[J];兵工自动化;2014年04期
9 尹敦兵;;舰载机归来——浅谈舰载机着舰[J];航空知识;2007年07期
10 哨兵;;话性能·舰载机特点多[J];航空知识;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南;;舰载机防护救生技术探讨[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2 王媛;张伟;;舰载机磁悬浮式电磁弹射系统研究[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3 李永胜;王伟力;姜涛;;准静态条件下爆炸作用对航母舰载机毁伤特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方斌;;舰载机着舰阶段飞行员视场研究[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航空发展——2013首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马会宁;;舰载机附件“三防”及起飞增推设计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周建斌;金栋平;张澍森;;舰载机拦阻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马善智;陈国平;何欢;;基于高斯伪谱法的舰载机偏心拦阻过程最优控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8 王孜;王玉辉;;航母舰载机机载雷弹保障模式探析[A];武备维修保障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瑞虎 姚雁 李斌富;舰载机团长政佃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2 侯亚铭 本报记者 张强;舰载机让战舰所向披靡的“无影脚”[N];科技日报;2011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徐秉君;舰载机:“海上霸主”的作战利器[N];中国航空报;2012年
4 胡勤;舰载机着舰过程解析[N];中国航空报;2012年
5 记者 李鹏;中国舰载机首次在“刀尖上跳舞”[N];北京科技报;2012年
6 陈万军 吴登峰 本报记者 苏银成;海天雄鹰[N];人民日报;2004年
7 ND,
本文编号:1044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4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