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周载荷对高周裂纹裂尖塑性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低周载荷对高周裂纹裂尖塑性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高周疲劳 低周疲劳 高低周复合疲劳 反向塑性区 疲劳裂纹
【摘要】:为探明高低周复合疲劳裂纹扩展中高低周载荷交互作用机理,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含中心裂纹试件在高低周载荷交互作用下裂尖塑性区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周载荷的卸载作用导致高周载荷对应的裂尖反向塑性区明显减小,裂纹闭合水平也因此降低,进而加速裂纹扩展,致使高低周复合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降低.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低周载荷应力比、高周载荷应力比、高低周载荷循环比对裂尖反向塑性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周载荷应力比降低、高周载荷应力比增加,循环比的减少,均导致低周载荷的卸载作用增加.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航空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和可靠性团队;
【关键词】: 高周疲劳 低周疲劳 高低周复合疲劳 反向塑性区 疲劳裂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5012,51375031) 北京市科技专项(Z151100001615066)
【分类号】:V231.95
【正文快照】: 航空发动机榫接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叶片离心力、热载荷等构成的低周载荷的同时承受由气动载荷诱发叶片振动的小幅值、高频率载荷,为典型高低周复合疲劳[1].因此,研究高低周复合疲劳失效机理,准确预测高低周复合疲劳寿命对保证航空发动机结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南;郑宏;葛修润;;考虑裂尖点的三角单元劈裂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年10期
2 袁龙蔚;韧性断裂裂尖过程区细观力学性态的微观物理机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3 李晓冬,王燕斌,褚武扬,王琛,白春礼;裂尖前方纳米尺度的微结构及原子象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8年01期
4 刘元镛,孙洪涛;判定延性材料断裂行为和裂尖约束的无因次参量R[J];机械强度;1998年03期
5 陈奇志,李红旗,褚武扬;薄膜裂尖区域的减薄过程和薄区内的应变[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9年05期
6 杨杰;王国珍;轩福贞;涂善东;;基于裂尖等效塑性应变的面内与面外统一拘束参数的研究[J];核技术;2013年04期
7 阎澄,陈剑虹,孙军;裂纹深度对裂尖应力分布及韧性的影响[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8 张克实;李世辉;郑长卿;;裂尖细观断裂研究——大应变情形下应力、变形和空穴演变的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9 俞秉义;裂尖应力位移的最简解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10 俞秉义;裂尖应力位移的最简解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雅芳;;裂尖形变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A];2006年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汤笑之;郭雅芳;;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与裂尖形变机制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3 刘磊;郭雅芳;;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的各向异性有限元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汤笑之;郭雅芳;刘磊;;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与裂尖形变机制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磊;;体心立方铁中裂尖形变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6 范亮亮;陈常青;;T应力对单晶裂尖力学行为影响的分子静力学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杨杰;王国珍;轩福贞;涂善东;;基于裂尖等效塑性应变的面内与面外统一拘束参数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安雄桃;金明;;基于Mooney-Rivlin本构模型Ⅰ型裂纹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徐绯;郭万林;;离面约束T_Z与塑性应变的关系[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刘绮亮;李世愚;滕春凯;黎在良;;高精度边界元方法研究断层系相互作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谭鸿来;材料断裂过程的宏微观研究[D];清华大学;1996年
2 杨富强;核电结构材料裂尖蠕变特征和环境致裂定量预测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3 肖霞;大变形断裂力学问题三维变形场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邱信明;基于细观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新发展及应用[D];清华大学;2001年
5 邢永明;纳米云纹技术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U,
本文编号:1062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6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