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缝翼EMA高功率密度驱动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23:09
本文关键词:襟缝翼EMA高功率密度驱动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襟缝翼 EMA 高功率密度 双矢量控制 瞬态热路 混合热模型
【摘要】:多/全电飞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功率密度机电作动器(EMA)在航空作动系统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襟缝翼作动系统具有短时频繁加减速和双向负载特性等运行特点,其高功率密度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量双向流动的有效处理和功率损耗热量的可靠传导。基于此,本文以减小系统的重量和体积为目标,从提高能量利用率和精确热设计两个方面对襟缝翼EMA驱动系统开展研究,以实现系统功率密度的提高。论文首先阐述了襟缝翼翼片在作动过程中驱动系统能量的双向流动特点及再生能量的产生机理,设计了一种电压矢量型全控整流系统和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相结合的双矢量EMA驱动拓扑,并针对该拓扑进行了建模分析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双矢量EMA驱动系统能够实现能量在交流网侧和作动机构之间的双向流动,解决再生能量的有效处理及能量的高效传递问题。其次,针对襟缝翼EMA驱动系统大功率短时密集工作带来的局部发热集中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热分析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考虑多种因素对散热系统建模及仿真的影响,在热源平均损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瞬态损耗的准确计算方法,建立了精确的阻容网络热路模型和等效薄片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多因素耦合瞬态热路仿真模型和基于FloEFD等效薄片温度场仿真模型的混合热模型联合仿真思路,并进行了散热系统中散热器相关参数的设计。在前述理论分析及建模的基础上,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双矢量EMA控制系统的仿真验证和多因素耦合瞬态热路模型的仿真验证,基于FloEFD软件采用FVM法进行了等效薄片仿真模型的仿真验证,并采用混合热模型联合仿真思路进行襟缝翼EMA驱动系统的散热设计及优化。最后,依据前文分析、计算及仿真的结果,本文设计了襟缝翼EMA用驱动器样机,在搭建的加载实验平台上,分别进行系统电机运行实验和温度实验的验证,并将实验结果与原有驱动器相关结果对比分析,进行了襟缝翼EMA驱动系统功率密度的评估,验证了系统高功率密度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襟缝翼 EMA 高功率密度 双矢量控制 瞬态热路 混合热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2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14
- 1.2.1 国外EMA研究现状与发展12-13
- 1.2.2 国内EMA研究现状与发展13
- 1.2.3 EMA驱动系统相关技术研究13-14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14-16
- 1.3.1 襟缝翼EMA驱动系统研究内容15-16
- 1.3.2 襟缝翼EMA驱动系统研究目的16
- 1.4 本论文章节安排16-18
- 第二章 襟缝翼双矢量EMA驱动系统设计18-45
- 2.1 襟缝翼双矢量EMA驱动系统设计概述18-21
- 2.1.1 双矢量EMA驱动系统设计的必要性18-19
- 2.1.2 襟缝翼EMA系统双向能量流动的实现19-20
- 2.1.3 襟缝翼双矢量EMA驱动系统的组成20-21
- 2.2 双矢量EMA驱动系统建模与设计21-28
- 2.2.1 双矢量控制系统建模所需坐标变换技术21-23
- 2.2.2 一种改进型PI调节器的原理及其实现23-25
- 2.2.3 SVPWM技术原理及其实现25-28
- 2.3 电压矢量型全控整流系统建模及设计28-40
- 2.3.1 电压矢量型全控整流系统建模28-33
- 2.3.2 电压矢量型全控整流系统的关键参数设计33-37
- 2.3.3 电压矢量型全控整流系统控制系统设计37-40
- 2.4 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建模及设计40-44
- 2.4.2 永磁同步电机的建模41-43
- 2.4.3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链定向控制策略43-44
- 2.5 本章小结44-45
- 第三章 襟缝翼EMA驱动系统散热设计45-68
- 3.1 襟缝翼EMA驱动系统散热设计概述45-47
- 3.1.1 系统发热机理及散热分析的必要性45
- 3.1.2 系统热源分析及其影响45-46
- 3.1.3 襟缝翼EMA驱动系统热设计思路46-47
- 3.2 襟缝翼EMA驱动系统热设计相关理论基础47-49
- 3.2.1 传热形式及相关定律47-48
- 3.2.2 热路网络比拟及热容定义48-49
- 3.3 襟缝翼EMA驱动器热损耗计算49-54
- 3.3.1 IGBT模块损耗分析49-50
- 3.3.2 IGBT模块平均损耗计算50-53
- 3.3.3 IGBT模块实时损耗计算53-54
- 3.4 IGBT模块热路建模54-58
- 3.4.1 IGBT模块封装及基本热路模型54-55
- 3.4.2 考虑热容影响的IGBT模块的精确热路模型55-58
- 3.5 散热器热阻建模及优化设计58-63
- 3.5.1 散热器热阻模型58-59
- 3.5.2 强迫风冷散热器优化设计59-63
- 3.6 混合热模型联合仿真热设计思路及方法63-66
- 3.6.1 混合热模型联合散热仿真63-64
- 3.6.2 多因素耦合瞬态热路模型64-65
- 3.6.3 基于FloEFD的等效薄片仿真模型65-66
- 3.7 本章小结66-68
- 第四章 襟缝翼EMA驱动系统仿真及分析68-87
- 4.1 双矢量EMA驱动系统仿真68-75
- 4.1.1 电压源型整流系统仿真分析68-70
- 4.1.2 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分析70-71
- 4.1.3 双矢量EMA控制系统仿真分析71-75
- 4.2 EMA驱动系统混合热模型散热仿真分析75-86
- 4.2.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瞬态模型仿真分析75-79
- 4.2.2 基于FloEFD的稳态模型仿真分析79-86
- 4.3 本章小结86-87
- 第五章 襟缝翼EMA驱动系统实验及分析87-98
- 5.1 系统实验平台搭建87-90
- 5.1.1 襟缝翼EMA高功率密度驱动器设计概述87-89
- 5.1.2 襟缝翼EMA驱动器加载及温度实验平台89
- 5.1.3 襟缝翼EMA驱动装置及加载系统平台89-90
- 5.2 EMA驱动系统电机加载实验结果及分析90-93
- 5.3 EMA驱动器温度实验结果及分析93-96
- 5.3.1 原驱动器散热实验93-94
- 5.3.2 新设计驱动器散热实验94-96
- 5.4 襟缝翼EMA高功率密度设计总结96-97
- 5.5 本章小结97-9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98-100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98-99
- 6.2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工作展望99-100
- 参考文献100-10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104-10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105-106
- 致谢106-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严仰光;秦海鸿;龚春英;王慧贞;;多电飞机与电力电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2 古俊银;吴红飞;陈国呈;邢岩;;软开关交错反激光伏并网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36期
3 周象贤;卢铁兵;崔翔;甄永赞;罗兆楠;;基于有限元与有限体积法的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计算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5期
4 陈明;胡安;唐勇;汪波;;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传热模型建模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1年02期
5 汪万伟;尹华杰;管霖;;双闭环矢量控制的电压型PWM整流器参数整定[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6 胡建辉;李锦庚;邹继斌;谭久彬;;变频器中的IGBT模块损耗计算及散热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3期
7 蓝元良;汤广福;印永华;周孝信;辛玉梅;;大功率晶闸管热阻抗分析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9期
8 马皓;郎芸萍;;空间矢量简化算法在三相PWM电压型整流器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1063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63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