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米激波风洞马赫数8喷管设计及数值计算
本文关键词:0.6米激波风洞马赫数8喷管设计及数值计算
更多相关文章: 高超声速 喷管设计 特征线法 非完全气体效应 数值模拟
【摘要】:激波风洞是开展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实验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高马赫数和高雷诺数条件下的气动力/热实验研究。高超声速喷管是形成激波风洞实验流场的关键部件,决定着实验气流的品质。本文在0.6米激波风洞试验平台改造的背景需求下,开展了马赫数8喷管设计与数值计算研究,为扩展该风洞马赫数运行范围和改善流场品质提供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特征线理论加边界层修正的方法设计了马赫数8喷管型线。喷管膨胀段的型线设计基于Sivells方法,壁面边界层修正基于Edenfield方法,在这两种方法基础上,根据激波风洞高总温、高总压的运行特点,考虑了气体非完全效应的影响。喷管收缩段型线设计采用移轴的维托辛斯基(Witoszynski)公式。整个设计过程采用Fortran语言编程实现。(2)为检验所设计喷管的内流场均匀性和出口流场品质,使用CFD软件在设计工况下对喷管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CFD计算中所选用的气体模型、湍流模型等具体方法,利用激波风洞现有喷管的实验校测数据进行了可靠性验证。CFD计算结果表明,喷管内气流膨胀均匀,出口马赫数达到设计值,出口流场品质优于激波风洞流场品质标准的要求。(3)结合喷管加工、装配以及在风洞中实际使用情况,针对喷管壁面容易出现的缺陷特征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分析了管壁缺陷对喷管流场品质的影响。本文考虑了两类缺陷,一是需要经常更换的喷管喉道段与下游喷管的之间容易出现的顺向或逆向台阶,二是喷管分段加工再组装以后在连接处存在的微小凹槽。CFD计算结果表明,喉道段末端台阶形成的干扰,对喷管的内流场均匀性和出口流场品质影响较大,这种台阶在工程实际中应特别注意;喷管分段连接处的微小凹槽,在一般的工艺控制条件下,其扰动的影响范围较小,不会损害喷管的整体流场品质。
【关键词】:高超声速 喷管设计 特征线法 非完全气体效应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11.7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4
- 1.1 选题背景与课题来源8
-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8-12
- 1.2.1 激波风洞8-10
- 1.2.2 超声速/高超声速喷管及其设计方法10-12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2-14
- 2 0.6 米激波风洞及其喷管14-18
- 2.1 风洞结构与运行原理14-15
- 2.2 激波风洞喷管15-16
- 2.3 本章小结16-18
- 3 喷管型线设计18-46
- 3.1 完全气体的喷管流动18-19
- 3.2 非完全气体的喷管流动19-24
- 3.2.1 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19-20
- 3.2.2 气体的比热和比热比20-24
- 3.3 喷管设计状态选取24-25
- 3.4 喷管收缩段型线设计25-28
- 3.5 喷管膨胀段型线设计28-38
- 3.5.1 Sivells方法的基本原理28-29
- 3.5.2 喉道跨声速区流动的近似解29-32
- 3.5.3 源流区流动参数32-33
- 3.5.4 喷管轴线马赫数或速度系数分布33-34
- 3.5.5 求解喷管流动的特征线方法34-37
- 3.5.6 求解壁面点的流量积分方法37-38
- 3.5.7 非完全气体效应修正方法38
- 3.6 喷管壁面边界层修正38-41
- 3.6.1 理论方法39-40
- 3.6.2 经验方法40-41
- 3.7 喷管型线设计结果41-43
- 3.7.1 设计参数的选择与优化41-43
- 3.7.2 喷管型线设计结果43
- 3.8 本章小结43-46
- 4 喷管流场CFD计算校核46-60
- 4.1 引言46
- 4.2 控制方程46-47
- 4.3 气体的热力学属性47-48
- 4.4 湍流模型48-50
- 4.5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50-52
- 4.6 边界条件52
- 4.7 初始条件52-53
- 4.8 CFD方法的可靠性验证53-54
- 4.9 设计喷管的数值计算结果54-58
- 4.9.1 无粘型线的流场计算结果55-56
- 4.9.2 粘性型线的流场计算结果56-58
- 4.10 喷管长度优化58-59
- 4.11本章小结59-60
- 5 喷管壁面缺陷对流场品质的影响60-70
- 5.1 引言60
- 5.2 壁面缺陷特征的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60-61
- 5.3 喉道段末端顺向台阶的影响61-63
- 5.4 喉道段末端逆向台阶的影响63-66
- 5.5 喷管分段连接处凹槽的影响66-68
- 5.6 本章小结68-70
- 6 结论及展望70-72
- 6.1 论文工作及主要结论70
- 6.2 后续工作展望70-72
- 致谢72-74
- 参考文献74-78
- 附录78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78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延辉;激波风洞试验中激波/附面层干涉对风洞接受罐温度的影响[J];飞航导弹;2005年07期
2 刘长礼,张德良,胡宗民,姜宗林;正向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的数值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05年04期
3 李进平;冯珩;姜宗林;;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诱导的激波风洞气体污染问题[J];力学学报;2008年03期
4 曾明;林贞彬;郭大华;柳军;瞿章华;;高焓激波风洞自由流参数测量的数值重建[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姜宗林;李进平;赵伟;刘云峰;俞鸿儒;;长试验时间爆轰驱动激波风洞技术研究[J];力学学报;2012年05期
6 P.D.Smish;马彭骥;;在特定条件下的激波风洞中的压力测量[J];宇航计测技术;1985年02期
7 徐立功;自由活塞激波风洞[J];力学进展;1992年03期
8 王世芬,王宇,唐贵明,李振华,,刘鹏;二维超音速激波风洞及其应用[J];航空学报;1994年11期
9 阎大鹏,王海林,贺安之,杨祖清,乐嘉陵;高灵敏度莫尔偏折法及其在激波风洞流场中的应用[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4年01期
10 唐贵明,袁生学,曾远金;激波风洞高焓流动及其驻点对流和辐射热流测量[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义成;马宏祥;钟涌;;2米激波风洞浮动运行技术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姜宗林;俞鸿儒;;高焓激波风洞研究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汪球;王爱峰;武博;赵伟;;高焓激波风洞热流测试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毛雄兵;乐嘉陵;;激波风洞数值模拟[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姜宗林;李进平;赵伟;刘云峰;俞鸿儒;;先进激波风洞技术研究与进展[A];高超声速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超声速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姜宗林;李进平;赵伟;刘云峰;俞鸿儒;;先进激波风洞技术研究与进展[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林贞彬;廖光;曾明;郭大华;林建民;黄德;李维东;;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气动力测试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林贞彬;林建民;高冰;郭大华;;爆轰在激波风洞试验中的应用[A];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吕治国;李国君;罗义成;孔荣宗;赵荣娟;钟涌;姜华;王刚;;卡尔斯本公司LENS系列脉冲设备试验类型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0 李祝飞;高文智;李鹏;姜宏亮;杨基明;;进气道激波振荡特性的激波风洞实验研究[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罗晖;开启我国大型气动实验装备建设新纪元[N];科技日报;2012年
2 ;献身祖国气动事业[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龚红明;0.6米激波风洞马赫数8喷管设计及数值计算[D];重庆大学;2015年
2 毛雄兵;激波风洞数值模拟及激波管内边界层效应作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朱涛;高焓自由活塞激波风洞试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4 田立丰;一座大型脉冲风洞的气动及结构设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77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7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