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界面形貌以及TGO厚度对热障涂层失效机理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8:07

  本文关键词:界面形貌以及TGO厚度对热障涂层失效机理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热障涂层 应力分布 裂纹 厚度 幅值


【摘要】: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冷却至室温后界面形貌以及TGO的存在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以内聚力单元模拟TBC/BC界面,得到了热-力耦合作用下界面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规律。主要的工作总结如下:1.建立了含基底和不含基底的两种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基底的存在对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含基底时的结果相比,含基底时相应波峰处的应力值有所增大,并且增大的幅度随着界面幅值增加而增大,但是应力的变化值与该处的应力值相比可以忽略。为减小计算量,在后续研究中可以不考虑基底。2.研究了界面粗糙度对热障涂层界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采用一条幅值不断增大的曲线来模拟界面形貌。结果表明,界面粗糙度对界面残余应力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粗糙度越大,陶瓷层和结合层靠近界面的波峰、波谷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最大拉/压应力也越大。3.使用内聚力单元模拟TBC/BC界面,并在TBC表面施加位移载荷,研究了界面处损伤以及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在较小位移载荷作用下,只是有损伤出现,同时可注意到,波谷处损伤为零,且随着幅值的增大,波峰处的损伤逐渐增大。裂纹最先出现的位置并不是整个界面中残余应力最大的部分,而是最小振幅下拉应力和压应力最大的部位,说明粗糙度对界面破坏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4.在界面粗糙度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界面形貌对热障涂层系统残余应力及界面断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幅值的变化,同一界面形貌下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残余应力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随着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幅值的减小而减小;但是对于不同界面形貌下相同幅值处的水平残余应力值是存在着差异的,这与界面形貌有着很大的关系。幅值不断增大的界面形貌完全断裂所需的载荷最大,抵抗断裂的能力最强,而以标准正弦曲线为界面形貌的模型完全断裂所需的位移载荷值最小,故抗断裂能力最弱。5.分BC层为完全弹性和考虑塑性变形两种情况,研究了TGO以及界面幅值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考虑BC层的塑性变形对界面处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影响很小,只是数值上考虑塑性变形时要比不考虑塑性变形时小;TGO厚度、TGO层以及界面幅值对界面处残余应力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随着TGO厚度的增大,残余应力值也相应增大,并且随着幅值的增大而增大;BC层界面最大拉应力与TGO厚度成线性增长关系,而TBC层则相反;BC层中的最大拉应力远远大于TBC层中的最大拉应力,这也是热障涂层在BC/TGO界面失效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无论是在TBC层,还是在BC层中,最大拉应力与幅值均为线性增长关系;左右两边的幅值情况对TGO层中残余应力分布的扰动现象与TGO的厚度和幅值有很大的关系,随着这两个参数值的增大,扰动明显增强。
【关键词】:热障涂层 应力分布 裂纹 厚度 幅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9-11
  • 1.2 热障涂层结构及特点11-12
  • 1.3 热障涂层应用现状与问题12-13
  • 1.4 热障涂层破坏机制13-15
  • 1.5 热障涂层研究现状与问题15-17
  • 1.6 本文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工作17-19
  • 第二章 基底对涂层界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19-27
  • 2.1 引言19
  • 2.2 有限元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19-23
  • 2.3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讨论23-25
  • 2.4 结论25-27
  • 第三章 界面粗糙度对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和裂纹演化的影响27-41
  • 3.1 引言27-28
  • 3.2 内聚力理论与内聚力单元28-32
  • 3.3 有限元建模过程32-34
  • 3.4 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讨论34-38
  • 3.4.1 粗糙度对热载荷作用下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34-37
  • 3.4.2 粗糙度对裂纹形核与扩展的影响37-38
  • 3.5 结论38-41
  • 第四章 界面形貌对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41-49
  • 4.1 引言41-42
  • 4.2 有限元建模42-43
  • 4.3 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讨论43-47
  • 4.3.1 幅值相同情况下不同的界面形貌对涂层失效影响43-44
  • 4.3.2 界面形貌相同幅值不同情况下涂层失效研究44-45
  • 4.3.3 不同幅值不同界面形貌涂层失效研究45-46
  • 4.3.4 界面形貌优越性对比46-47
  • 4.4 结论47-49
  • 第五章 氧化层厚度以及界面幅值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49-61
  • 5.1 引言49-50
  • 5.2 有限元建模50
  • 5.3 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讨论50-60
  • 5.3.1 氧化层厚度对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50-54
  • 5.3.2 界面幅值对热障涂层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54-57
  • 5.3.3 界面形貌对热障涂层系统稳定性的影响57-60
  • 5.4 结论60-61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61-65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总结61-62
  • 6.2 本文方法的优点及创新点62
  •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62-65
  • 参考文献65-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71-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周洪;;热障涂层研究进展[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6年03期

2 陈炳贻;柴油机用热障涂层[J];车用发动机;1993年03期

3 范兵,张津,易树平;热障涂层及其热应力的研究现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徐惠彬,宫声凯,陈立强,张春霞;热、力耦合作用下热障涂层的失效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5 席军;段祝平;;热障涂层在机械载荷与激光联合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研究[J];机械强度;2006年01期

6 张惠芳;王全胜;吕广庶;;热障涂层成分结构工艺的改进[J];新技术新工艺;2006年11期

7 齐红宇;王亚梅;杨晓光;石多奇;周立柱;;等离子工艺热障涂层的热疲劳分析[J];失效分析与预防;2008年01期

8 刘海浪;王宝健;刘永丹;闫丰;;热障涂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5期

9 徐颖强;汪震隆;李剑锋;;含抗氧化夹层热障涂层界面应力特性的研究[J];机械强度;2009年04期

10 林富华;徐颖强;靳少杰;;热障涂层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应力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信;张跃;;热障涂层寿命的计算机优化方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2 代辉;李佳艳;曹学强;;热障涂层新材料[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张伟旭;范学领;王铁军;;热障涂层强度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先进能源开发装置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冯雪;;热障涂层的动静态热力耦合响应[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奇星;蒋俊平;毛卫国;杨丽;周益春;;热循环条件下涡轮叶片热障涂层系统的有限元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周益春;桥田俊之;段祝平;;热障涂层的热-力耦合破坏机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唐达培;高庆;江晓禹;;金属/陶瓷梯度热障涂层[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8 徐惠彬;宫声凯;张春霞;冀晓鹃;陈立强;韩小平;;热障涂层结构设计与服役环境模拟实验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周益春;邹金龙;;热障涂层系统的氧化扩散-动力学模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宋波;刘喜华;张梅;王福明;;La_2O_3-CeO_2-ZrO_2热障涂层材料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于洋;陶瓷热障涂层研究获进展[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马宽新;西航热障涂层工艺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航空报;2009年

3 记者 沈谦 通讯员 马宽新;西航开发热障涂层工艺 年节约成本300万元[N];陕西日报;2009年

4 于洋 张兆军;我“热障涂层的设计和失效机理研究”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14年

5 李思闽 整理;自强立国 创新利民[N];中国航空报;2011年

6 长春;可控温热障涂层自动热循环仪问世[N];中国矿业报;2004年

7 张凌 董芝会;自主研发闯新路[N];中国航空报;2006年

8 王迅;锆铪应用领域不断拓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杰;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热障涂层热生长氧化物生长行为与应力状态[D];江苏大学;2015年

2 钟颖虹;燃气轮机透平叶片热障涂层的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5年

3 杜仲;界面氧化对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失效行为的影响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陆浩然;磁铁铅矿型LnMeAl_(11)O_(19)热障涂层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邓舜杰;阴极等离子电解沉积弥散Pt颗粒增韧8YSZ、La_2Zr_2O_7热障涂层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6 王t,

本文编号:1097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097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4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